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0万吨码头施工总结要点

30万吨码头施工总结要点

** 万吨级原油码头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总结一、工程概况**实华炼油化工有限公司**炼油续建项目工程**万吨级原油码头是**。

本工程为高桩墩台式结构,各墩台间以钢引桥联结。

我们承担的工程范围包括制作钢管桩239根,沉桩239根(5根试验桩),码头工作平台1座、靠船墩2座、系缆墩6座、辅助平台1座、引桥墩14座及相应的码头附属工程,其中工作平台长40m、宽25m、厚2.5m,采用钢管桩基础(共布置24根φ1400mm钢管桩),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强度等级C40。

详细工程量见下表:主要工程量一览表整个工程合同工期为2004年10月8日-2006年3月31日。

与本工程相关的单位主要有:二、工程的特点本工程是我国最大吨位的高桩码头,其施工难度可想而知,具体难点如下:1 海上施工有效作业时间短本工程地处**岛西北部海岸线上,受雷、雨、雾、风浪和台风的影响,实际月有效天数约仅为12天,给工期目标的实现带来了很大困难。

2 对施工船舶性能和船员要求高超长的基桩、复杂的地质条件、恶劣的海况,对打桩船、运输船及多功能作业船等施工船舶的尺度、技术性能以及船员的技术水平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3 沉桩施工技术难度较大本工程设计最长桩67m,斜桩坡比大(3:1),地质条件复杂,表层土层较软,锤击初期容易发生跑位现象,中间土层有淤泥质土,强度很低,穿过表层土后可能发生溜桩,这些不仅使吊桩立桩操作困难,使基桩正位受到很大影响,而且可能造成大的事故;引桥根部墩台地质复杂,沉桩需穿过较厚中砂层,斜桩和大直径桩困难较大。

单个墩台基桩设计角度复杂,打设时船舶“调面”频率高;两墩台之间的距离近,大型打桩船定位困难。

4 墩台施工工艺复杂、混凝土防裂要求高本工程墩台基桩间距大,支立模板须使用大型钢或桁架结构,施工难度大、周期长。

单个墩台混凝土方量大(特别是工作平台为2500m3,一次浇注最大量1000 m3)、施工周期长,连续施工过程中可能受到雷雨、突风等突发事件影响,施工难度非常大;同时施工多数处在高温季节、成型后内外温差大,抹面面积大(工作平台为1000 m2)要求高,混凝土及混凝土面层非常容易出现裂纹。

该地区水深、风大、平均潮水高(平均潮位l.98m)、潮差大(最高潮位4.lm、最低潮位0.28m、平均高潮位2.8m、平均低潮位1.17m),而墩台底面标高低(靠船墩牛腿底标高仅2.5米),这给支立模板、浇注混凝土带来严重阻碍和困难。

5 管理难度大,安全风险突出本工程施工海域水深、浪大,投入船舶设备多,而海况复杂,礁石、浅滩众多,管理难度很大,船舶、人员及工程的安全风险十分突出。

三、施工过程本工程施工海域海况极为恶劣,水深、浪大,有效工作日极少,在局、公司正确领导、大力支持帮助下,我们通过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广大职工吃苦耐劳、敢打敢拼,通过艰苦努力克服了难以想象的重重困难,终于顺利完成了这项艰巨的施工任务。

在2004年6月21日接到中标通知后,于2004年10月8日进场成立了中港第一航务工程局第二工程公司****万吨级油码头项目部, 2004年12月18日沉入第一根钢管桩, 2005年5月7日沉桩结束;2005年2月6日开始进行墩台混凝土浇注, 2005年10月8日工程主体完工;2006年3月31号中间交工。

四、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工艺流程和施工工艺4.1沉桩4.1.1钢管桩制作及验收为确保**万吨级油码头工程钢管桩制作质量,项目部将钢管桩制作全部委托国内有名的钢管桩专业制作厂家(上海三航—亚新太钢管有限公司)制造,并委派了组织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工程技术人员从事现场管理、监制,确保了钢管桩的制作质量。

1钢管桩制作工艺流程:2 钢管桩制造工艺(1) 根据钢管桩技术要求,做焊接工艺评定,取得各种参数,制定焊接工艺卡,以保证持续、稳定的焊接质量。

(2) 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及工艺文件的规定进行施工及检验,所用材料(包括钢材、焊接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对其板面质量和尺寸进行复验(特别注意板材是否存在外观缺陷,如:裂纹、重皮、气泡、分层、薄厚不均,有上述情况之一者拒用)。

(3) 施工所用测量仪器及各种计量器具必须经计量检定合格,电焊工须有技术监督局签发的锅炉压力容器焊工资格证书。

3 钢管桩外形尺寸允许偏差:4 钢管桩的运输:(1) 钢管桩由厂家加工生产,并提交完整的产品出厂质量合格证书,待现场技术人员、EPC、监理、业主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场;采用**00-7000t 不等的驳船分六次运输,驳船上配备符合要求的锚系设施。

严格按照装船通知单规定的顺序装驳,做到先用的后装船,后用的先装船。

驳船装桩工艺为:A 按照4点吊吊点位置并内插加密设置桩底通长木楞,楞木顶面置需抄平在同一平面上,木楞上铺设保护涂层物品(如土工布、毛毯、棉被等);B 按照既定次序装桩,边装桩边设置桩身之两侧支垫楔形木块(同样设置保护物品);C 吊装第二层及以上层时,同样按照AB质量要求;D 吊装完成进行两侧刚性封船和顶部柔性封船,两侧刚性封船结构由型钢立柱和支撑形成,最小间距同水平通楞,结构与边桩间用大木楔备紧,然后用钢丝绳及紧张器将桩固定在运桩驳的甲板上。

吊装用索具均设置涂层保护物品。

(2) 装驳后拖运前,应由安检部门进行检查后拖运至施工现场,按要求下锚驻位。

(3)其他要求:A、吊桩、立桩入笼时都要尽可能减小碰撞与摩擦,以保护涂层。

B、运桩方案可根据船型做适当修改,但必须保证A方驳运桩时刚性支撑必须到达最顶层桩的中线;B各层设置通棱,桩间留有吊桩用缝隙(可每层设一个)。

2验收(1) 管桩以整桩交验。

(2) 钢管桩交验同时提供有关验收资料和出厂合格证。

4.1.2 沉桩施工1、施工次序施工次序为先引桥后码头,因岸侧(靠14#墩)有可能沉桩困难,经分析最终从9#墩开始,形成一定的墩台浇注工作面后再从14#墩沉桩,以尽早发现问题,早通过设计解决,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工期延误。

码头部分自中间向两侧施工,避免因为墩台间距小基桩打设“调面”频繁影响打桩船定位,具体次序试桩 9# 8# 7# 6# 5# 4# 14# 13# 12# 11# 10# 3# 2# 1# 辅助墩台次序施工,码头按照工作平台 1#靠船墩 3#系缆墩 2#系缆墩 1#系缆墩 2#靠船墩4#系缆墩 5#系缆墩 6#系缆墩施工(在安排沉桩顺序时,应为测量控制网的建立创造条件,并与墩台流水施工密切配合对于同一地点进行多道工序施工时,应安排合理的施工顺序,避免相互干扰。

)。

根据本工程中的钢管桩具有桩身长、斜桩坡比大、直径大、地质条件复杂和打设船舶“调面”频率高且困难的工程特点,我们组织了拥有《海上GPS打桩定位系统》能够满足沉桩要求的打桩8号船(后因海况恶劣改为抗风浪能力更强的打桩18号)进场进行沉桩作业,在实际施工中发现施工现场浪大、流急,打桩船靠近钢管桩运输驳船时,驳船移位,导致沉桩进度极其缓慢,为了解决该问题,我部紧急调集了“青铺排3#”给运桩船定位,彻底的解决了这一难题。

1 沉桩施工工艺流程:打桩船驻位→装桩方驳驻位→桩面上画刻度→索桩扣→吊桩→移船就位→立桩入龙口→关闭下背板→戴替打→调整龙口斜度→测量定位→桩自沉→微调偏位→解开吊索→压锤→打开背板→锤击沉桩→打桩记录→停止锤击→起吊锤和替打→测桩偏位→移船进入下一根桩的施工2 沉桩测量定位(1) 测量方法本工程远离陆域,施工线路长,地球曲率影响较大,故采用GPS-RTK 测量技术(采用我局开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上GPS打桩定位系统》,该系统的平面定位及高程控制精度已达到厘米级,能够满足本工程测量定位的精度要求。

它具有定位准确(达到厘米级)、迅速、全天候、远距离、测站与测点无需通视等特点)和常规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施工平面控制网;主要采用背包GPS进行快速静态测量,兼顾常规仪器进行施工细部放样。

(2)施工控制网的建立A 首级控制网本工程高程系统采用当地理论最低潮面,坐标系统采用北京54坐标系。

首级测量控制网利用业主提供的测量控制点。

B 加密控制网为保证墩台的放样精度,利用首级控制网布设一、二级加密控制网。

加密测量执行业主规定的有关规范和文件。

加密点设在已完成的墩台上,采用GPS静态测量模式,对加密点定期进行复测量和校核。

C 交桩及复核施工前选派测量工程师参加现场交桩。

对所采用的首级加密控制点及时进行复核,根据复核的成果进行分析,选用精度较高的控制点。

通过复核过程,还可验证所用设备的适用程度和所用软件的解算精度。

D GPS基准站基准站配置1台双频GPS接收机,2块12v充电电瓶,1块12v充电机及其相配应的数据线。

选择良好的观测时段,利用首级控制点坐标,进行外业静态定位测量,同步观测基准站与控制点的WGS-84坐标(测3个测回),观测完毕后,通过内业数据处理,建立起GPS系统模型。

为保证系统建立的精度,在系统建成后,利用基准站所测数据,反测首级控制点,进行静态比对。

E沉桩定位用布设于打桩船上的两台GPS流动站及两台倾角传感器实时监控船体的位置、方向和姿态,另外利用两台免棱镜激光测距仪和桩架倾角传感器实施校正基桩的位置,与设计标高处基桩设计坐标进行比较,在计算机屏幕上给出打桩船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量。

据此指挥打桩船调整锚缆移动船位,直至桩位偏差达到允许范围,开始下桩。

桩身的倾斜坡度由桩架控制;桩顶标高由安装在桩架上的“高程感应系统”实时测定,同时配合由“锤击计数器”记录打桩时的锤击数,进行打桩贯入度的计算,并反映在系统计算机屏幕上;打桩结束后,系统能自动储存并打出“沉桩记录表”。

每个墩台的第一根桩要进行校核。

采用在船上布设校核点,用另一套GPS背包测取该点的三维坐标,再根据校核点与桩身的几何关系推算出桩身偏位。

F打桩偏位按照“海上远距离GPS打桩定位系统”输出的打桩记录数据和实测偏位填写打桩综合记录。

主要测量仪器配置表3 沉桩顺序的布置本工程斜桩所占比重较大,为91.0%,各墩台桩位布置密集,平面扭角各有不同。

因此,在布置沉桩顺序时,首先考虑打桩船的外型尺寸,采用模拟打桩船型,进行沉桩站位试验,严禁出现蹩桩和绞缆时碰到已打好钢桩。

其次考虑测量定位的通视方便、打桩船起锚移位的频率、方驳喂桩的位置以及后续夹桩、现浇墩台等工序的合理紧凑。

4 沉桩施工操作技术要点:(1)打桩前认真核对船位及桩的规格型号,并检查桩身外观质量。

(2) 开锤前检查锤、替打与桩是否在同一轴线上,避免偏心锤击,造成桩顶变形。

(3) 为适应远离岸线开敞海域条件下沉桩,安排专人收听气象、海浪预报,以便及时转移避风,事先对所有船舶的锚缆、锚机、锚重进行检查,必要时进行局部改造和增加备用数量。

沉桩尽量选择流速、风浪较小的时候进行,原则上流速大于2m/s、风速大于6级、波高H>1.2m时停止沉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