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二年级体育课教案课题课型课时分配复习课堂常规授课时间年月日 1课时重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运动保健课最基本的课堂常规。
教学 1、讲解法2、提问法3、反复教学法方法媒体板书设计 1环节与估时一、课堂常规要求: 1、课前规定和要求: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缺课要请假——因病、因事不能上体育时,应在课前几体育教师请假,说明理,经过老师批准方可缺课。
、准备好服装——体育课要穿松软合身的服装,要穿平底胶鞋或布鞋;身上不带小刀、玩具等金属或尖、硬的物品。
、上课不迟到、不早退。
2、课上规定和要求:、排队快、静、齐。
班长整队后,要向老师报告出勤情况,师生互相问好;老师宣布课的内容和要求时,全体学生要立正注目。
迟到学生向老师作“报告”后,得到准许后方可入队。
、遵守课堂纪律——看老师讲解和做示范时,注意力要集中,不受其它情况干扰,更不能随便小声交谈或嬉闹;未经准许不能离开练习场地。
、动作练习要认真。
、下课站队敬礼——下课时,按上课队形站好,老师宣布“下课”后,全体学生立正,眼看老师行“注目礼”;师生互致“再见”后,同时击掌解散。
3、课后规定和要求:、课后不要大量饮水,更不要喝生水。
、出汗后,不要用冷水冲洗、浇头或在风口处久留。
、不要立即吃食物。
2课题课型课时分配体育运动常识新授课授课时间年月日 1课时重点1、了解做广播操的好处;2、各关节的名称和位置教学 1、讲解法2、相互观摩法3、语言提示法方法媒体挂图一张,播放器一个一、广播操的好处 1、增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 2、预防矫正脊柱畸形板书设计 3、提高学习效率二、关节的名称和位置关节:骨与骨连接的部分腕关节:掌骨与前臂骨肘关节:前臂骨与上臂骨肩关节:上臂骨与肩胛骨、锁骨等踝关节:足骨与小腿骨膝关节:小腿骨、大腿骨与髌骨髋关节:大腿骨与髋骨等 3环节与估时教学过程一、做广播操的好处广播操是指将成套的徒手操配上音乐,通过广播来统一指挥的一种体操。
广播操是少年儿童喜欢的体育活动,是学校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无论春夏秋冬,每天早晨或课间,在每所学校都可以听到悦耳的广播操乐曲声,看到同学午在操场上排着整齐的队伍,随着优美的音乐和明快的节奏,朝气蓬勃地认真做广播操。
做广播操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增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广播操虽然时间不长,却能使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
认真做操,脉搏可以90交/分左右,增至130次/分左右。
因此,做广播操对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呼吸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时身体健康,具有明显作用。
而且,还可增强身体各部分肌肉的力量,加大关节的活动幅度和牢固性。
在户处做操,还能呼吸新鲜空气,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 1、先让学生做一遍广播操,或先听一段广播操乐曲。
然后,用提问方式,请学生回答刚做过的操或刚听到的乐曲是做什么用的,进而再向学生解释做广播操的好处。
2、在学生懂得什么是“广播操”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简明扼要地向学生讲授做广播操的好处。
如,通过实例,说明广播操对他们的异常姿势的矫正和功能障碍的康复作用。
浴阳光,经受冷热变化的锻炼,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
2、预防矫正脊柱畸形少年儿童正是长身体的时期,如果不注意身体正确姿势的培养,容易出现驼背、脊柱侧弯、一肩高一肩低、脊柱畸形等现象。
尤其一些弱智学生,因伴有肢体发育不全而往往造成姿势异常或功能障碍。
如不及时进行预防与矫正,不仅影响人体外形,严重者可影响内脏器官的生长发育,影响健康,造成终身遗憾。
经常做广播操,对培养身体的正确姿势,避免和矫正驼背、凹胸、鸡胸、脊柱畸形以及康复肢体和提高功能等,都有益处。
3、提高学习效率每天在教室里长时间地听、写、读、记,因大脑神经得不到适当的休息与调节,易于疲劳,精神不集中,降低学习效率。
而到操场上做广播操,使分管学习的神经细胞得到适当的休息,就会起到“醒脑。
4环节与估时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提神”的作用,再学习起来,就会觉得头脑异常清醒,精力更加充沛 1、先用挂图或自己的身此外,广播操还可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养成每天做操的习惯。
体部位,向因此,每个学生,都要坚持每天认真做广播操。
学生说明腕、肘、肩、二、腕、肘、肩、踝、膝、髋等关节的名称和位置踝、膝、髋关节:是指骨与骨连接的部分。
等关节的名称和位置。
腕关节:指掌骨与前臂骨相连接的部分。
然后,教师肘关节:指前臂骨与上臂骨相连接的部分。
说出某关节的名称,让肩关节:指上臂骨与肩胛骨、锁骨等相连接的部分。
学生指出其踝关节:指足骨与小腿骨相连接的部分。
位置,或教师指出某关膝关节:指小腿骨、大腿骨与髌骨相连接的部分。
节的位置,髋关节:指大腿骨与髋骨等相连接的部分。
让学生说出其名称的方式,进行反复练习。
2、在实际教学中,结合相应部位的练习,加深对各关节的认识。
5课题课型课时分配踏步、立定新授课授课时间年月日 2课时重点培养身体各部位动作的准确性,发展身体运动的协调性教学 1、示范-讲解法2、反复练习法3、语言提示法方法媒体板书设计 6环节与估时8分钟27分钟教学过程一、准备部分: 1、体委整队,报告学生人数。
2、教师宣布本次课内容及课堂要求。
3、处理见习生。
4、热身练习:慢跑400m。
5、活动关节部位。
二、基本部分:、复习一年级学过的内容动作方法:进一步复习一年级学习过的队列、自然站立、立正、稍息、集合、解散等内容。
教学方法: (1) 在课上要经常用这些队列动作,对还没有掌握动作的学生,要耐心地进行个别辅导。
(2) 重点复习“立正”和“稍息”动作,为以后的队列教学活动打好基础。
、踏步、立定口令:踏步时“踏步——走!”停止时“立定!”。
注意使动令落在右脚上。
动作:踏步,先从左脚起步,两脚在原地上下起落,抬起脚时,脚尖自然下垂,两臂前后摆动,头和上体保持立正的姿势。
立定:左脚落地,右脚向大脚靠,同时两臂停止摆动,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身体成立正姿势。
教学方法、学法指导7环节与估时5分钟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反复练习,踏第一步要先抬左脚,同时右臂前摆。
、教学立正动作时,要求学生齐呼“一、二”口号,以“二”拍节完成动作。
、易犯错误:踏步与摆臂不协调。
纠正方法:加强协调性的训练。
反复练习抬左脚、同时右臂前摆的动作。
三.结束部分: 1、集合整队进行放松练习。
2、对本次课进行小结教学方法、学法指导8课题课型课时分配新授课走和跑授课时间年月日 4课时重点通过各种方式走与跑的练习,培养走与跑的正确姿势,发展反应能力。
教学 1、示范-讲解法 2、反复练习法 3、语言提示法 4、游戏竞赛法方法媒体板书设计 9环节与估时8分钟教学过程一、准备部分: 1、体委整队,报告学生人数。
2、教师宣布本次课内容及课堂要求。
3、处理见习生。
4、热身练习:慢跑400m。
5、活动关节部位。
二、基本部分:、两臂放在不同部位用前脚掌着地走动作要领:走步时要求提起足跟,踝关节及小腿紧张用力。
两臂可以摆动,可以侧平举、前平举、斜上举,也可以双手叉腰行走。
教学方法: 、原地手扶物体站立,做提足跟练习,体会小腿肌肉用力动作。
、双手叉腰站立,做足跟“提起—落下”练习。
、前脚掌走步,教师一个一个指点。
、手臂做不同动作的足尖走。
、不同步幅的前脚掌足尖走。
易犯错误:足跟着地纠正方法:双手叉腰,练习原地做双脚提踵—落下动作,反复多次;做发展踝关节、小腿肌肉力量的练习;双手扶肋木等做原地提踵练习;走1~2步的前脚掌足尖走,逐渐增加步数。
重点:足跟不着地;难点:踝关节用力,收腹立腰。
、各种方式的变速走 1、大步走动作要领:走步时,两脚前后距离加大,重心降低,两臂大幅度摆动,动作节奏要慢些。
教学方法:弓步压腿行进走。
教学方法、学法指导10环节与估时27分钟教学过程在地上画上格线,学生迈大步踩格线走步。
直线或曲线摆臂大步走。
易犯错误:两脚前后距离较小,身体重心较高。
纠正方法:在地上画标记,学生脚踩标记行走;发展髋关节柔韧性;练习弓步压腿。
2、小步走动作要领:走步时,两脚距离缩小、节奏加快,两臂屈肘配合摆臂,同时提腰收腹。
做这个动作,不要出现跑步动作。
教学方法:使用各种信号指示学生练习小步走。
3、快步走动作要领:动作与小步走基本相同,只是速度快些,两脚前后距离大些。
教学方法:参照小步走。
“竞走”比赛。
、20~30米迎面接力跑动作要领:这个练习不用接力跑,是运用拍手方法代替传接棒方法。
可在地上画两条相距20~30米的平行线,学生成纵队在线后。
甲跑到乙方附近时,两人同时快速伸出右手互相拍击,击掌后乙方迅速从甲方的身体右侧跑出去,甲方缓冲后,站立乙方队尾,这样连续进行下去。
教学方法、学法指导11环节与估时5分钟教学过程20~30米迎面接力教学方法:原地对面站立做拍击右手练习。
相对10米,走步做拍击右手练习。
同,在慢跑中练习。
分组比赛进行练习。
注意“错肩”练习,防止互相碰撞。
易犯错误:甲、乙二人拍击不到对方的右手。
“抢跑”,没拍到手出去。
纠正方法:原地站立慢做;原地站立快速练习拍手。
加以条件限制进行练习。
三.结束部分: 1、集合整队进行放松练习。
2、对本次课进行小结。
12教学方法、学法指导代表学生代表教师课题课型课时分配新授课投掷轻物授课时间年月日 4课时重点1、初步掌握原地投掷轻物的基本动作,发展上肢力量和目测力。
教学 1、示范-讲解法 2、相互观摩法 3、语言提示法 4、分组竞赛法方法媒体板书设计 13环节与估时8分钟27分钟教学过程一、准备部分: 1、体委整队,报告学生人数。
2、教师宣布本次课内容及课堂要求。
3、处理见习生。
4、热身练习:慢跑400m。
5、活动关节部位。
二、基本部分:、单手持轻物掷准动作要领:面对投掷方向,两脚前后开立,左脚在前。
右手持器械屈肘于肩上,肘关节向前,眼看前面的靶,把投掷物投向靶。
教学方法: 、重点教学学习正确的挥臂动作,发展目测能力,提高投掷的准确性。
、靶分为垂直靶和水平靶,教学中最好使用垂直靶。
可用篮球、悬挂的小垫代替。
、为提高学习兴趣,教学中选用多种多样的练习方法。
、对墙投掷小沙包或小皮球等动作要领:同上。
教学方法: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投掷时出手要快。
为了提高学习兴趣,可投向悬挂的锣或板,通过声音的大小,让学生了解自己投出的速度快或慢。
、持轻物投过一定高度的横绳动作要领:同上。
教学方法:使学生初步体会到,要想投得远,就要注意球投出的高度。
一般情况,横绳高为3米,距离投掷线5米为宜,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距离所有单手投的项目,在低年级都应进行左、右两手的练习。
这样能促使学生身体均衡发展,并使学生的左、右半脑都能受益。
三.结束部分:1、集合整队进行放松练习。
2、对本次课进行小结。
教学方法、学法指导代表学生代表教师15课题课型课时分配新授课小篮球授课时间年月日 6课时重点1、初步掌握原地拍球、移动拍球、自接球及对面传接球的方法,发展学生视动觉的协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