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利用外资的优势和不足
(二)外商投资的区域布局还需要调整 目前外资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该地区占全国实 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85.81%,而中部和西部 地区分别为10.12%和4.07%。这与交通便利程度和 基础设施建设有密切关系。外商投资的地区结构不 合理,加剧了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马太效应”, 导致中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使东西部 差距越来越大。
不足之处, 欢迎指正!
(五)外资管理上存在很多漏洞 由于一直以来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是资金缺口问题,为了达到快速争取大量资金的目 的,在我国的引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重引进,轻 管理”的局面,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利用外资的质量。 引进外资缺少全国统一的规划,管理分散,政出多 门,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一些地方官员在引进外 资的过程中,行政意识超过市场意识,行政效益重 于市场效益,结果把利用外资的市场竞争演变为行 政竞争,造成引资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巨大浪费。
(二)要在区域和结构上选商引资 目前我国利用外资主要集中于东部,东部地区 所占比例高达85.81%,中、西部总和才只有14.19%。 外资分布区域上的差异,造成我国东、中、西部地 区经济进一步失衡。外资政策应以有效调整东、中、 西部区域间差别为目标,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三)优化外资来源结构 从投资主体上选择以吸引欧美跨国公司投资为重点,国 际优良资本为目标,从而实现外资来源结构的优化。欧美跨 国公司在中国具有极大的投资潜力,在全球FDI流出总量中, 欧美一直占70%以上。且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中,绝大多数聚 集在欧美地区。近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投资虽大幅 增长,但与这些国家的FDI流出总量相比,我国仍占很小份 额,这些地区在我国还有巨大投资潜力。进一步改善投资环 境,促使欧美跨国公司加快对我国投资,是提高外资质量, 改善我国外资结构的主要途径。吸引欧美跨国公司向我国高 新技术产业、金融、零售业等服务业的投资,同时促进跨国 公司在我国设立更多研发中心和采购中心。
第四,中国有相对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容 易把各个项目资源配置起来。 第五,中国经济总体稳定,虽然现在调低 了经济增速,但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都将处 于世界领先地位。 第六,随着中国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进行 战略结构调整,将来可以获得更多与国际高 技术产业对接的机会。
第七,中国利用外资政策从改革开放以来 一直坚持不变,利用外资的政策具有延续性 和稳定性。 第八,国内政治环境稳定,经济体制也在 不断进行改革,持续释放改革红利。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是中国政府设立在上海 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该试验区于2013年8月22 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于9月29日上午10时正 式挂牌开张。
对
外
开 放 新 窗
口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是中国对外开放和加 快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 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主动参与国际分工的 重要举措。改革开放近30年来,随着中国的 投资环境和市场运行环境日益改善,吸引了 越来越多的外商来华投资,我国利用外资的 成效已经十分显著。到目前为止,外商投资 企业总体运行良好,为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 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利用外资的优势和问题分析
快讯速递
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前三季 度,GDP增速达到7.7%,第三季度GDP增速达到7.8%,说明我 国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方针指导下,国民经济表现 出现出“稳中有升,稳重向好”的态势。 10月17日,商务部召开1-9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数 据统计,2013年1-9月,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16351家,同比 下降9.2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86亿美元,同比增长6.22%。 9月当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8.4亿美元,同比增长 4.88%(未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连续第八个月 实现正增长。
(五)加强对外资的管理,促使政府官员树立正确的 政绩观,改变唯GDP论英雄的观念。 (六)应先利用好内资。 从当前我国投资、储蓄和 外汇储备来分析,均没有大量利用外资的必要。要 利用外资首先要利用好内资。为此,要加速金融体 制改革与创新,加速银行商业化进程,健全资本市场, 尤其是证券市场,增加金融产品种类,扩宽储蓄转化 投资渠道;应允许私人以基金会的组织形式参入金 融活动,增强市场活力,充分利用好内资。
(六)过分重视外资,忽略了内资的利用 利用外资闲置了内资 从理论上分析,利用外 资只能是对内资的补充,不能是取代,更不能冲突闲 置内资。我国目前国内投资和消费有效需求不足, 居民银行储蓄存款大量增加,加上手持现金,目前已 达7万亿元。这是一笔巨大的闲置内资,如果能将其 中1/7转化为投资,就可大大缓解我国目前经济建设 资金的不足。近年来,虽然经过数次降息,现又已开 征利息税,但估计大量闲量的内资储蓄转化为经济 建设的投资数量不会很大。因为我国目前金融体制 改革滞后,资本市场不发达,缺乏这种转化的畅通渠 道。
二、我国利用外资Βιβλιοθήκη 在的问题(一)外商投资产业分布失衡,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升 级 由于我国国家政策、劳动力及自然资源优势和市 场容量等各方面的原因,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投资 少、见效快、盈利高的第二产业,尤其是投机性较 强的房地产开发业,其次是第三产业,而需要巨额 投资、回收周期长的农业、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领 域投资较少。
我国的汽车行业就是例证,当时引入发达国家汽车品 牌,就是想以市场换技术,20多年过去了,外国品牌已是 我国汽车市场的主力,但我们却未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国际 公认的技术引进费与消化费的比例是1:10,而我国仅为1: 2.5。对引进技术的消化不足直接导致了我国技术引进与技 术创新的脱节,也导致我们不能有效利用外资企业的技术溢 出效应,提升自身企业的竞争能力。
(三)外资引进项目技术含量低且消化不足 当前,经济发达国家将本国的劳动密集型工业、 特别是初加工和低附加值的产品向国外转移,资本 投向很大程度上放在周期短、投资额小的一般劳动 密集型中小型企业和简单加工业上。这些行业使我 方企业难以形成完整的生产体系,更难以掌握先进 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即使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考虑中国市场的巨大,越来越多的大型跨国公司在 中国建立其研发中心,但其核心技术仍然控制在母 公司手中,表面上我国获得了技术进步,但实际上 跨国公司技术垄断不断加强,技术扩散放缓。同时, 我国还存在只重技术引进,不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 创新问题。
1983年-2011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额
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
一、我国利用外资的优势条件
第一,总体上中国劳动力成本还不算很高,虽然现在有所提高, 但劳动生产率也在提高。
第二,中国有庞大的市场,这是任何国家不可 以替代的,外商来中国投资具有“近水楼台先得 月”的好处。
第三,中国有产业聚集优势,来中国投资可以 把企业做大,做大后成本低,竞争力就强。
三、中国利用外资的合理化建议
(一)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和对民族工业的选 择性保护 对现有外商投资政策的调整,我们应该遵循 WTO 基本的国民待遇原则和非歧视原则,改变过去 对外商投资“鼓励过度”的优惠政策,对国内不同 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实施“国民待遇”政策,使内资 企业和外资企业在竞争方面处于平等地位。我们对 待外资的态度,既不给予广泛而全面的优惠也不再 歧视、制定各种外资限制。使内外资企业在“公平、 公正、公开”的环境中自由竞争。
(四)健全法制、优化法制环境,从营造良好法制环 境上选择外资、管理外资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外国投资者更加看重的是 投资“软环境”,包括稳定的政策环境,公平竞争 的市场环境,创新的体制和政策环境,优越的人才 环境,以及完善的法制环境等。健全法制,优化法 制环境,按照法制统一、非歧视和公开透明的原则, 建立和完善既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又符合我国国情 的涉外经济法律法规体系,从法律的角度对外资进 行选择、监管。
(四)我国市场经济投资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经济仍处于转型时期,无论是总体的法律框 架、政府对经济的管理方式,还是资本市场和销售 渠道的建立等等,都还存在很多问题,制约了外资 的扩大进入和投资效益的提高。市场经济法律体系 不健全,法律基础、立法程序、运行机制等仍未转 向市场经济,有关法律法规中存在着许多与市场经 济原则相悖的规定,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对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运行的外商投资造成了最大阻 碍。此外,国内市场的地区分割和知识产权保护不 力,也降低了外商投资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