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及其对策(DOC)

浅谈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及其对策(DOC)

高职生毕业设计(论文)(2015届)题目浅谈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及其对策学院国际商学院专业会计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2015年5月浙江外国语学院高职生毕业设计(论文)目录一、高职毕业设计(论文)正文………………………………(01~08页)(一)摘要(二)关键词(三)目录(四)正文(五)参考文献二、高职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材料……………………(09~12页)(一)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09页(二)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10页(三)毕业设计(论文)检查指导情况记录表……………12页(四)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语……………………13页摘要本文将自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外国企业投资的阶段性特征进行概述。

文章从外国企业的投资额,所投资的行业,投资国别等角度总结了近十几年来外国企业对国内投资的发展状况分析其发展趋势,再根据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需求提出适当的建议。

当前在我国投资的企业正处于从高潮阶段至稳步阶段的过渡期,这对未来吸收外来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决策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当前我国的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合理吸收和利用外资,可以加快我国现代化的进程。

利用外资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项重大举措,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利用外资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就,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而且在扩大出口、增加就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极大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然而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新技术革命进程的加快,各国在经济、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

受国内外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目前,外资在华投资增速减缓,步入了一个调整阶段。

如何积极有效合理地利用外资,为中国经济建设服务,成为当前我们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外资利用现状战略目录一、吸收外资面临的国内外形势 (3)(一)世界经济尚难趟出“增长性衰退” (3)(二)各国引资竞争更加激烈,发展中国家面临严峻挑战 (3)(三)跨国购并成为全球直接投资的主导形式 (3)(四)入世为中国吸引外资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3)(五)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外商到中国西部地区投资带来了机遇4二、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4)(一)实际利用资金到位率偏低 (4)(二)外商直接投资的收入转移严重 (4)(三)外资并购国内企业,有可能引起经济安全问题 (5)三、外资战略调整对策 (5)(一)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和投资环境是战略重点 (5)(二)加强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导向 (6)(三)通过方式创新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与质量 (7)谢辞 (8)参考文献 (8)浅谈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及其对策一、吸收外资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一) 世界经济尚难趟出“增长性衰退”2002 年以来,世界经济开始了艰难的复苏历程,美、日、欧三大经济体以及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复苏。

但是,世界经济的复苏步伐并不稳健,影响复苏的各种不利因素始终存在,世界经济尚难趟出“增长性衰退”。

股价持续下跌和消费疲软将继续影响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特别是股市的长期萧条可能会使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期延长,甚至导致增长急剧减速。

同时,由于世界政治形势动荡不安,世界经济前景堪忧。

大多数意见认为,世界经济形势新变化的影响不可低估,但对中国而言,有喜有忧,喜的是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可能会相对增加并面临某些机遇,忧的是可能对中国出口和贸易平衡带来较大压力。

如何抓住机遇,采取措施,扩大吸收外资,就成为中国应对国际经济新形势的重要内容。

(二) 各国引资竞争更加激烈,发展中国家面临严峻挑战未来5-10 年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和速度有望超过以往,各国的发展机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分享国际资本流动的份额。

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加快,客观上将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和信息技术、服务方面的差距,在与发达国家的引资竞争中处于劣势,出让市场和提供优惠仍然是主要的竞争手段。

面对激烈竞争的国际资本市场,如何占有更多份额,是中国必须面对的一大课题。

(三) 跨国购并成为全球直接投资的主导形式跨国公司在国际投资中的地位不断增强,目前世界上约有4万家跨国公司,其境外分支机构总计约有25 万家。

它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最主要的投资和创业者,其产出占世界总产值的40% ,发达国家总产值的50% 。

目前,世界各国都实施以吸收跨国公司为重点的引资战略,跨国公司之间的联合、购并直接影响着整个国际范围内的资本流向。

其中90% 的跨国并购发生在欧美发达国家,而发展中国家由于体制、环境、技术实力等原因,在并购浪潮中显得无足轻重,严重阻碍了国际资本向发展中国家的流动,只能“望资兴叹”。

(四) 入世为中国吸引外资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首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改善了中国的投资环境,拓宽了融资渠道,为吸引外资创造了更多的机遇。

一是入世后,中国根据WTO的有关协议,进一步开放相关领域,降低关税以及取消某些商品进出口配额的限制,促进了投资的自由化,打破了贸易壁垒,使国外投资者获得更多的投资机会和更广阔的投资空间。

二是加入WTO进一步改善了中国吸引外资的政策法律环境,增强国外企业来华投资的信心。

一些相关的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政策、“国民待遇”、“超国民待遇”等优惠条件,将吸引大量的国际资本;投资领域的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使外商在华投资的利益有了可靠的法律保障,刺激外国企业对华的投资。

其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利用外资提出了许多挑战。

从根本上来说主要是国内因素,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法律体系的不健全,新的投资领域拓展缓慢,不能充分利用新的引资方式等都直接影响外商的投资行为。

这些问题的解决,由于涉及现有体制深层次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做艰苦的工作。

总的来看,加入WTO ,表明中国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采取了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姿态。

在推进对外贸易和吸引外资的同时,促进国内改革的不断深化,从长远来说大大有利于外商投资,为外商提供更适宜的投资环境。

(五) 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外商到中国西部地区投资带来了机遇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放宽了投资领域,鼓励地方政府积极利用外资发展自己的特色经济,改善投资环境,为更多更好地吸引外资创造了条件。

西部地区凭借着特有的地理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借助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吸取东部地区在引资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把握住良好的发展机遇,就有可能把西部变为一个开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区,使西部成为外商投资的一个理想地点。

二、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 实际利用资金到位率偏低据统计,1979-2002年期间,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合同外资金额累计为8362. 31亿美元,而实际到位的外资金额累计为4473. 9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占合同外资金额的比例为53. 50% 。

从各年情况看,1979-1982年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资金到位率仅有35. 68% , 1986-1989年的到位率都在60% 以上,但1992年的外商直接投资的资金到位率降到历史最低点,为18. 94% 。

1996年以后,资金到位率逐步提高,1999年为96. 93% ,为历史最高水平。

然而,2000 年资金到位率又大幅度下降,为65. 57% ,2001年有所恢复,达到69. 85% ,从2002年开始至今资金到位率持续下降,可见,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商直接投资的资金到位率波动比较大。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较低的资金到位率表明外商来华投资的不稳定性,这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它增加了中国经济宏观调控的难度。

(二) 外商直接投资的收入转移严重有些外国投资企业账上亏损、实际盈利,账上利润少、实际利润多,减少了中国政府应得的财政收入,这主要是通过外国投资企业的价格转移来实现的。

主要表现是:(1)利用设备作价高估实现利润转移。

有些跨国公司在同中国谈判合资合同时,往往在转让技术、商标和设备上漫天要价,攫取高额利润,而中国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和经济发展的地方主义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了机会。

据商贸部的调查显示,外国投资高估技术、商标和设备价格的现象普遍存在。

(2)利用内部作价实现利润转移。

在华外国投资企业在同母公司或在同其他国家的子公司的业务往来中,利用高进低出,将利润转移出去,逃避中国政府的税收管理,实现跨国体系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三) 外资并购国内企业,有可能引起经济安全问题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著名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世界500家最大的跨国公司中,除了少数部分公司因中国限制外资进入中国某些行业而不能在中国投资外,几乎都在中国进行了投资。

随着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规模的扩大,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的并购也显著增加,主要是通过并购中国非上市和上市公司两种方式进行。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的市场将进一步对外开放,这为跨国公司并购中国境内企业提供了极大的机遇。

虽然外资并购国内企业可以带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解决中国国内企业资金短缺问题,但是外资进入中国并购的动机和中国自身发展战略通常是不一致的,他们关注企业的利润,更长久地占领市场份额,打击竞争对手,巩固自己的竞争优势,努力取得行业或市场的支配地位,最终形成垄断,如果没有相应的约束机制,最终会妨碍中国市场的公平竞争;与此同时,若那些事关国计民生、具有一定战略意义的企业被外资并购和控制,则不利于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控,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还可能导致经济的动荡,并引发新的危机。

实际上,企业并购看似商业行为,但它往往会大大超出其商业意义,有政治的、社会的,甚至有军事的意味,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三、外资战略调整对策(一) 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和投资环境是战略重点20 年来,中国在制度建设和改善投资环境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是缺乏健全有效的法律法规制度和政策的不稳定性仍然经常成为外国投资者对中国投资环境的抱怨,说明中国利用外资的相关制度和政策环境还存在很多问题,在未来各国引资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解决这些问题将放在引资工作的重中之重。

1 加强和完善经济制度建设首先,按照WTO的多边贸易规则和中国的承诺,清除或修改与这些规则、承诺相抵触的贸易与投资制度和政策,使中国的对外开放进一步和世界接轨。

其次,建立和完善与国内市场开放以及贸易投资活动市场化进程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充分保障外商在华投资的合法权益。

再次,加快市场规范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逐步由政策倾斜的引导方式转向市场化调节机制。

在需要继续保持一些特殊优惠的领域,实行内外统一的政策,在保留外资企业条件的同时,对非外资企业给予同样的待遇。

2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外商直接投资硬环境继续加大对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