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水利工程建设程序一般分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准备(包括招标设计)、建设实施、生产准备、竣工验收、后评价等阶段。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前期工作主要包括大坝安全鉴定、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安全鉴定核查、初步设计初审、初步设计复核、初步设计审批等环节。

从这些年的实践来看,前期工作的深度和质量,仍然不能令人满意。

存在的主要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投入太少、周期太短、深度不够、质量不高。

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地方把上项目、争取资金作为首要目标,对前期工作质量重视不够;有的地方、有的项目急于争取中央投资,抢时间、赶进度,前期工作周期太短,致使承担单位简化必要的环节;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水库上级主管部门和水库管理单位,由于经费短缺,前期工作投入不到保证,让承担单位先垫支,致使许多应做的勘探等技术工作无法开展,有的项目设计方案不能充分优化,有的项目设计方案针对性不强。

造成一是部分水库经过除险加固,病险问题仍没能彻底解决;二是仓促开工,再变更设计,造成浪费。

存在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漏项
如某水库安全鉴定和水利部大坝管理中心场核查发现主坝左坝
肩存在绕坝渗流,桩号0+100处下游坝脚有坝基渗漏出逸点,渗水成流。

设计院仅对坝基已有防渗设计,但在设计文件中对左坝肩绕坝渗流未作明确处理交代。

还有某水库安全鉴定中指出溢洪道弧形工作门主梁强度、刚度、支臂在弯知作用平面内稳定行计算不满足要求。

但设计单位在除险加固初步设计报告中未作详细设计,报上级原审批单位审批。

致使工程仍存在不安全隐患。

2、勘察设计深度不够
如某水库土石方开挖、回填数量相差悬殊。

土石方开挖初步设计仅列21866m3,施工合同中为122558 m3,实际完成182577.14 m3是初步设计量的835%。

土石方回填:初步设计仅列17018 m3,施工合同中为124747 m3,实际完成143484.63 m3,是初步设计量的843%。

3、设计缺陷
如某水库设计单位在施工图设计中,未提出旋喷桩混凝土质量标准。

不符合《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207-82号)D第1.0.2条规定。

4、重大设计变更未审批
如某水库原初步设计仅列入二副坝永久征占地3.7亩,实际发生占地67亩。

原初步设计三副坝防浪墙高1.0米,坝上游坡为干砌块石护坡,现改为草皮护坡。

原初步设计防汛抢险公路位于水库西侧,三级公路标准,路面宽7米,施工图设计线路改为水库东侧,建9座小桥函,局部路段路面宽改为6米。

原初步设计溢洪道堰前修建长25米浆砌石侧墙,其余段不衬砌。

施工图设计取消浆砌石侧墙。

某水库主坝防渗墙设计方案变更未报送原审批部门审批,变更后能否达到除险加固要求未经相关部门论证。

批复初步设计中主坝坝基和坝体防渗采用防渗墙方式,防渗墙长度720米,变更后施工图防渗墙长度为586.4米,比批复初步设计少133.6米。

防渗墙厚度由0.6
米调整为0.4米。

溢洪道施工图设计比批复初步设计的长度缩短59.50米,初步设计中二副坝坝体防渗采用防渗墙方式,防渗墙长度335米,变更后施工图防渗墙长度为270.50米,变更后施工图防渗墙长度比批复初步设计少64.50米。

上述与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财政部、水利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00〕20号)“设计变更、子项目调整、建设标准调整、概算预算调整等,须按程序上报原审批单位审批”的规定不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