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题:《生物圈中的人-新陈代谢》课型:复习课作者:单位:联系电话:专题四生物圈中的人-新陈代谢课型:复习课课标要求: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影响。
人从生物圈中摄取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以满足自身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
人吸收的营养物质需要经循环系统运送到身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人体产生的废物也需通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的协调活动排出体外,人体结构和生理的知识对学生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相互适应的关系,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自觉养成卫生习惯具有重要作用。
《新课标》要求学生形成以下概念:1、人体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正常工作为细胞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生存条件,包括营养、空气等以及排除废物。
2、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肝、胰、大肠和肛门,其功能是从食物中获取营养物质,以备运输到身体的所有细胞中。
3、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血液,其功能是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废物和激素等物质。
4、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其功能是从大气中摄取代谢所需要的氧气,排出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
5、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其功能是排除废物和多余的水。
6、人体各个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协调,以完成生命活动。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概述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及小肠利于消化、吸收的特点。
(重点)(2)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概述人体呼吸的四个过程及肺泡利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重点)(3)描述血液的组成及功能,描述血管和心脏的结构与功能,概述血液循环的过程。
(重点、难点)(4)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的结构,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重点、难点)。
2、能力目标(1)通过构建新陈代谢概念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识图能力。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从人体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上理解新陈代谢,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本节的复习,使学生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养成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3)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快乐,形成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生物学观点和珍爱生命的观点,让学生乐于探究生物世界的奥秘。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本节课内容特别多,特别难,学生在复习时感到很茫然,首先要求同学们自主复习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材第三单元第一章到第四章的全部内容,在把这四章内容复习完之后,再把较难的较混的内容给学生进一步的强化和利用显得特别关键。
这四章看似独立,实际上有很大的联系,利用概念图就能很好的展示它们的关系,让学生体会到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同的系统有不同的结构特点,决定了不同系统的不同功能,从而让学生理解了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利用典型的综合图,可以把与四个系统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对每章典型的图形也能进一步的强化识记,精选习题更能解决学生泛滥做题的时间,知识来源于课本,重新看课本,也能强化对知识的识记。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课前学生自主复习七年级生物教材第三单元第一到四章全部内容。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设疑:1、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2、在细胞的线粒体内发生什么作用?3、呼吸作用需要什么气体?还需要什么?产生什么?4、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运来,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的运走,依靠什么系统?5、营养物质来自什么系统?氧气来自什么系统?代谢废物主要靠什么系统排出?6、当然还有少量的代谢废物以汗液的形式通过什么排出体外?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在黑板板书,板书如下:师:看似独立的四个系统却以循环系统为纽带有机的整合起来,这就是专题四生物圈中的人即新陈代谢。
在以后的复习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与四个系统相关的综合题,如何做这样的题呢?首先要求我们从整体上认识这样的图,最关键的是知道每个系统所包含的知识点。
下面我们以这个典型的图为例,把我们学习中,易错的,易混的知识点做进一步的强化和落实。
一、知识解析,直冲中考课件展示:一、下图是人体的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①到⑧表示生理过程,a和b表示气体,据图回答问题:(一)消化系统师:同学们看图的左边涉及到了什么系统?请完成前三个题。
1、食物中最重要的供能物质是。
2、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中,最重要的供能物质是。
3、我们吃的米饭在消化道的开始消化,最终被分解成,参与的消化液有。
引导:糖类包括淀粉、葡萄糖和麦芽糖,能被人体吸收的只有葡萄糖,米饭中含有淀粉,最终两个字只能填葡萄糖。
消化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液都是三种,每次少不了肠液和胰液,再多加一种消化液。
设疑:我不想吃米饭了,我想吃牛肉,把米饭改成牛肉哪位同学来说一下?下面哪个曲线是牛肉的消化过程?课件展示:4、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是图中的过程,参与此过程的主要器官是,与此功能不相适应的特点是()A.小肠很长,有5~6米B.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C.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D.小肠壁上有许多能分泌消化液的肠腺5、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有机物是。
6、与流入小肠的血液相比,流出小肠的血液变成了含丰富的血。
师进行强调:D答案利于小肠的消化,A和B与消化和吸收都有关系。
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营养物质有三个,(不知道的同学,可以翻到课本的11页),而被直接吸收的有机物只有一种,即维生素。
这要求同学们在做题时一定要读准题目,抓住字眼。
小肠属于体循环,所以从小肠流出的血是静脉血,小肠又吸收营养物质,所以流出小肠的血液变成了含营养物质多的静脉血。
(二)呼吸系统过渡:同学们看图的中间,显示的是什么系统?设疑:1、看图说出678代表什么过程?这些过程是通过什么实现的?2、a代表什么气体?从图可以看出氧气最终到达什么部位?到达组织细胞的目的是什么?b代表什么气体?产生在什么部位?3、肺泡中的氧气与动脉血中的氧气相比,含氧量多的是?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和静脉血中的二氧化碳相比,含二氧化碳多得是?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呼吸系统这一章比较难的是有关呼吸运动的知识,下面请同学们翻到课本25页,对照屏幕上的内容进行识记。
课件展示:7、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吸气时:①肋间肌,肋骨胸骨运动②膈肌,膈运动;③胸廓,胸腔容积;④肺;⑤肺内气压大气压;⑥外界空气通过进入肺。
过渡下面我们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课件展示:8、③过程所示的状态与下表中哪种描述的状态相符()课件展示:9、下图是某同学做模拟实验,并绘制的肺内气压变化曲线图。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甲图中曲线的AB段与图1都表示吸气状态B: 甲图中曲线的BC段与图1都表示呼气状态C: 甲图中曲线的AB段与图2都表示呼气状态D: 甲图中曲线的BC段与图2都表示吸气状态找学生来解释理由。
10、a气体进入肺泡,经壁和壁进入血液。
11、血液流经肺泡后,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增多,减少。
12、实验人员测定某人的肺泡气、静脉血、动脉血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值,据此请你判断出代表肺泡气的字母是()(三)泌尿系统过渡:我们继续看图的最右边,涉及到什么系统?课件展示:设疑:1、过程4和5代表尿形成的什么过程?写一遍。
2、d.c代表什么液体?课件展示:14、d中的液体是样品()让学生说出理由。
师强调:样品1变成样品2经过了什么过程?样品2变成样品3经过了什么过程?过渡: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课件展示:说出各部分结构名称。
15、据图回答问题1、血液经过②和③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
2、⑤内液体和①内液体相比,⑤内含量大大降低。
3、③内液体和②内液体相比,不含。
4、③内液体和血浆相比,不含。
16、流出肾脏的血液成分与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相比,其特点是()A: 氧气增加,尿素减少B: 二氧化碳减少,尿素增加C: 氧气减少,尿素增加D: 二氧化碳增加,尿素减少过渡: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循环系统。
(四)循环系统设疑:循环系统的动力器官是什么?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心脏的结构课件展示:设疑:1、说出心脏四个腔的名称和1-5的名称2、说出与四个腔相连的血管名称3、流动脉血的腔和血管有哪些?4、往45里面灌水,水从哪里流出?往1里面灌水,水从哪里流出?5、体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什么?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过渡:我们来检测一下:课件展示17、下图是心脏解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①和④分别是肺静脉和上腔静脉B: ②和③分别与c和d相连C: 含有动脉血的腔是a和bD: 肺循环的终点是c如果我们把心脏融入到综合性的图里,就出现了这个效果。
课件展示:设疑:请同学们参照图,找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线。
教师讲解:氧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进入肺部的毛细血管,最先到达心脏的左心房,雾霾分子也是最先到达左心房,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进入组织细胞,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静脉注射,药物也最先到达右心房,治疗肺病,经过右心房右心室到达肺部,如果治疗其它的病,还要继续走,经过左心房左心室到达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所以经过心脏2次,肺一次,心脏四个腔各一次。
过渡:我们来检测一下学生的掌握情况课件展示:18、血液只能由B流向D,而不能发生倒流的原因是。
19、营养物质进入血液循环,经静脉流回心脏,首先到达心脏的。
20、氧气进入血液循环,经静脉流回心脏,首先到达心脏的。
21、某人鼻炎,静脉注射药物,药物在心脏四腔中流动的先后顺序是。
药物到达病灶经过A腔次,心脏次。
22、除图中排泄途径外,代谢废物还可以通过以的形式排出。
23、人体各项生命活动能够统一协调进行,有赖于系统的调节作用。
三、总结归纳不同的系统有不同的结构,不同的结构决定了不同的功能,从而验证了生物学上最经典的一句话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
”七年级生物下册《生物圈中的人-新陈代谢》的复习学情分析本节是复习课,内容是《生物圈中的人-新陈代谢》这节内容在八年级下学期是重点复习的专题,经过了一年,学生重新再去学习,大多数的知识已经忘的差不多了,有许多同学对这一专题有恐惧感,知识太多,不知从哪下手,怎样在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怎样去复习,怎样把零乱的知识整体化,怎样把易错,易混的知识明确化,怎样轻松扎实的掌握知识,都是学生面临的问题。
单个的图形,有的学生能看的懂,但如果把几个图融合在一起,有的同学就不会识图了,所以教会学生认识几个典型的图形很关键,当然单个的图形必须掌握,每个图形涉及到的知识点,有的同学知道的不全面,这要求教师尽量把该掌握的知识给学生说明白,说全面。
同样的图形,但每次出题人出的题目却不一样。
有些知识点考的比较灵活,有的学生缺少随机应变的能力,不能很好的去应用,学得太死。
这也要求老师,对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也尽量说全,易混的易写错的都让学生知道一些,有些学生眼高手低,你让他写就不想写,结果错字连篇,这也是经常出现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