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信施工防范硫化氢中毒安全应急预案

通信施工防范硫化氢中毒安全应急预案

通信施工防范硫化氢中毒安全应急预

通信施工防范硫化氢中毒安全应急预案
一、危险源辨识(硫化氢的特性与危害)
硫化氢(H2S)是无色气体,有特殊的臭味(臭蛋味),易溶于水;比重比空气大,易积聚在通风不良的城市污水管道、窨井、化粪池、污水池、纸浆池以及其它各类发酵池和蔬菜腌制池等低洼处。

硫化氢属窒息性气体,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物。

硫化氢浓度在0.4毫克/立方米时,人能明显嗅到硫化氢的臭味;70~150毫克/立方米时,吸入数分钟即发生嗅觉疲劳而闻不到臭味,浓度越高嗅觉疲劳越快,越容易使人丧失警惕;超过760毫克/立方米时,短时间内即可发生肺水肿、支气管炎、肺炎,可能引起生命危险;超过1000毫克/立方米,可致人发生电击样死亡。

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为了降低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提高员工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时,能迅速、有序地开展处理救援工作,根据有关规定,制定通信施工防范硫化氢中毒事故应急预案。

二、容易产生硫化氢及容易发生中毒事故的地点:
1.通信管道井、污水管道、窨井等清淤和维修作业会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

2. 船舱、地下隐蔽工程、密闭容器、长期不用的设施或通风不畅的场所等,也是容易产生硫化氢中毒窒息的场所,极易发生人员中毒伤亡事故。

三、防止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的措施:
1. 广泛宣传防中毒、防窒息安全知识,提高员工防范硫化氢中毒的意识。

宣传识别硫化氢等常见有毒有害气体的方法、防范中毒事故和急救等安全知识,提高防范硫化氢等中毒事故的安全意识。

2. 要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急救培训,使有关人员了解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可能存在的场所、危害性和特点,通信施工作业人员均应接受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掌握辨识危险和自救互救知识才能上岗。

3.建立和完善防中毒、防窒息的安全管理制度,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器材。

作业前的中毒和窒息危害辨识、进入密闭空间或受限空间作业前的气体采样分析等。

凡有进入坑、池、罐、釜、沟、井下、管道等存在或可能存在硫化氢气体的密闭空间、通风不畅的场所作业的。

在通信管道井下作业时都要对硫化氢等有毒气体进行检测。

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环境为作业人员配备救护带、救护索等防护设施,在安装井上三角架后,作业人员佩戴全身式安全带,由坠落制动器缓慢下降至井下作业。

防护器材定期检查、维护,确保整洁完好,并制定使用管理规定。

所使用的硫化氢监测仪器应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可,并按技术规范要求定期由有检测资质的部门校验,根据施工点情况为作业人员配备满足实际需要的氧气呼吸器或长管呼吸器,在易发生硫化氢积聚的通信管道井等危险点维修、施
工作业前,进行有效的强制性通风置换。

4.开展科学施救的应急演练。

根据硫化氢等有毒气体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明确紧急情况下作业人员的逃生、自救、互救方法。

现场作业人员、管理人员等都要熟知预案内容和救护设施使用方法。

要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使作业人员提高自救、互救及应急处理的能力。

作业人员进入危险场所前,必须对危险场所空气进行采样分析,确定含氧量、有毒有害气体种类及其浓度,制定中毒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

对含有毒有害气体的作业场所,要采取强制通风置换等措施,经过检测合格。

作业人员要戴好防毒面具,系好救护带,熟悉应急预案、逃生方法和人工急救方法。

5. 通信施工作业时指定专人监护,遇险时科学施救。

进行危险作业时,井下作业要安排有应急救援知识的现场安全监护人员,并为其配备通讯、救援设备。

现场安全监护人员负责检查作业人员佩戴防护用具和了解应急预案的情况,提前告知作业人员可能遇到的危险因素、紧急情况下的呼救方式和逃生方式,落实监督安全措施,及时制止不安全行为。

作业过程中,现场安全监护人不得擅自离岗。

可能发生硫化氢中毒的作业场所,在没有适当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应强制作业人员进行作业,同时作业人员有权拒绝该作业,并可直接向企业上级安全主管部门报告。

四、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后采取的措施:
当发生硫化氢等有毒气体中毒时,要沉着应对,冷静处理,及时报警,寻求专业救护;救援者应佩带专业防护面具实施救援,将井下中毒人员采用三角架加钢索用提升器提起后再进行救援,禁止不具备条件的盲目下井施救,避免伤亡扩大。

保证现场急救、撤离护送、转运抢救通道的畅通,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使中毒者得到及时救治。

1.现场抢救极为重要,因空气中含极高硫化氢浓度时常在现场引起多人电击样死亡,如能及时抢救可降低死亡率。

应立即使中毒者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有条件时立即给予吸氧。

2.维持生命体征。

对呼吸或心脏聚停者应立即施行心肺脑复苏术。

对在事故现场发生呼吸骤停者如能及时施行人工呼吸,则可避免随之而发生心脏骤停。

在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施行者应防止吸入患者的呼出气或衣服内逸出的硫化氢,以免发生二次中毒。

3.拨打120急救电话,及时将中毒者送医院抢救治疗。

五、建立应急救援工作组
1、组织机构成员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2、工作组职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