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山东省临沂市九年级中考历史样题(有答案)(已审阅)

2020届山东省临沂市九年级中考历史样题(有答案)(已审阅)

临沂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样题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答在本试卷上不得分。

第Ⅰ卷(共50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25道题,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1是中国人民银行于2015年2月发行的生肖纪念币,该生肖(属相)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

下列历史文物中着力体现该动物形象的是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C.虎耳铜鼎 D.青铜立人像2.对于政治,他主张改革,实行法治;强调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

“他”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3.图2 中的“纪念园”位于湖南省耒阳市蔡子池畔,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3A 级旅游风景区。

该纪念园的主题是A.纪念蔡伦改进造纸术B.纪念蔡伦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纸C.纪念造纸术发明过程D.纪念蔡伦被东汉政府封为“蔡侯”4.“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这次战争是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5.“中国大运河是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这三部分组成。

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大运河才不再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了。

”这表明A.大运河自古以来一直是我国经济的大动脉B.隋唐大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C.历代封建王朝都很重视发挥大运河的作用D.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6.宋朝“神舟”是中国宋代为使节出使外国而专门建造的大型豪华海洋客船,显示出宋朝卓越的造船成就。

下列对当时中国造船业的评述最准确的是A.领先于日本 B.落后于欧洲 C.居世界首位 D.比阿拉伯发达7.“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这首诗描述了宋代哪一节日的气氛?A.元宵节 .端午节 C.中秋节 D.元旦8.2012年3月28日,大陆泉州旅游协会与台南市观光协会签署《郑成功史迹双向游》合作协议书,使两岸旅游交流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郑成功之所以得到海峡两岸中华儿女的敬仰,主要是因为A.他曾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斗争B.他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了台湾C.泉州、台南有许多郑成功史迹D.郑成功史迹促进了两岸旅游交流9.“双方最终于4月17日签署了中国近代史上空前屈辱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之后,其他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条款,纷纷在中国投资办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这个“条约”是A.《瑷珲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0.图3是中国近代某一革命组织的革命纲领,下列关于该“革命组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孙中山领导下成立B.其机关刊物是《民报》C.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D.在1905年成立于南京11.图4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

中国共产党进行这次会谈的目的是①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②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③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④建立社会主义的新中国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①②③12.2014年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做的重大贡献是①参与指挥解放军挺进大别山②参与指挥淮海战役③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④13.2013年4月29日,海基会举办了纪念某一事件20周年茶会,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在茶会上指出,该事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开启了以谈判化解敌意、以协商取代对抗的历史新局面。

该事件是A.“三不”政策的调整 B.汪辜会谈C.八项主张的提出 D.海基会的成立14.20世纪60年代,一位县委书记在临终前对女儿嘱咐道:“你从我手里继承的,只有党的事业,其他什么也没有,我留给你的,只有一套《毛泽东选集》。

”这位全国人民的楷模人物是A.邓稼先 B.王进喜 C.焦裕禄 D.雷锋15.关于图5这幅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B.缩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C.实行按劳分配的单一分配制度D.逐步把大中型企业转化为小型企业16.近年来,全世界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汉语热”。

到2016年,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将达到2亿多。

这表明A.中文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B.中文更便于人们进行交流C.中国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 D.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17.“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尔那”,就是颜色或品质的意思。

因此,种姓制度又叫瓦尔那制度。

这种制度A.规定印度人在法律面前都一律平等B.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C.认为印度人生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D.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们之间可以通婚18.“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这种景象出现在A.罗马共和国 B.法兰克王国C.阿拉伯国家 D.雅典城邦19.英国皇家学会在2005年进行了一场“谁是科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的民意调查,牛顿被认为比爱因斯坦更具影响力。

他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成就是A.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B.创建微积分C.总结出力学三定律 D.确定冷却定律20.图6中的“宣言”颁布于1789年。

200多年来,该“宣言”的精神、原则和规范已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西方近现代的历史产生了深刻影响。

下列说法与该宣言精神相违背的是A.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人们无权在本国境内自由迁徙 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21.列宁说:“现代的文明的美国历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

……这种战争是很少见的。

这是美国人民反对当时压迫美国,使美国处于殖民地奴隶地位的英国强盗们的战争。

”这次战争是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俄国十月革命C.美国独立战争 D.美国南北战争22.斯大林说:“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党记住了列宁的话:没有重工业,便无法保持国家的独立;没有重工业,苏维埃制度就会灭亡。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特点之一是A.优先发展农业 B.优先发展重工业C.重点发展轻工业 D.重点发展商业23. 2011年12月5日,“冷战终结、苏联解体及其对国际关系影响的再认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学者认为“俄民众虽然普遍怀念曾经强大的苏联,但都不愿意重回过去”。

俄民众“不愿意重回过去”的主要原因是A.苏联体制违背了人类发展的进步潮流B.苏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美苏长期进行冷战,战争威胁非常严重D.苏联工业化水平低,人民生活十分困难24.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进入新经济时代。

在这个时代,美国经济的最主要特征是①信息化②全球化③多极化④军事化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25.图7是某一永久性国际组织的标识,它的设计者采用了中国传统书法的笔势,六道弧线所组成的球形表示该组织是由不同成员组成的国际机构。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该组织。

这一组织是A.华沙条约组织 B.欧洲共同体C.亚太经合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图7第Ⅱ卷(共5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4道题,第26题14分,第27、28、29题各12分,共50分。

26.(14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中期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

但中国人没有恃强凌弱,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28年间,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在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进一步树立了中国的和平友好形象。

——《中国水运报》材料二历史是最好的见证,爱好和平和自由的东南亚人民是最严正的法官,数百年中,各种郑和庙宇香火旺盛,各种遗迹经久不损,各种传说历久不衰,这正是东南亚人民对来自中国的友好使者怀念、敬仰的表现。

——《郑和下西洋》(1)郑和船队最远到达哪里?(2分)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多久?(2分)在欧洲早期远洋航行中影响最大的是哪一位航海家?(2分)(2)依据材料一、材料二,简要说明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4分)材料三纵观中国历史,我国自汉唐始便是海洋强国,再到宋、元延续,直至明朝转折,清朝衰退,由海洋强国变为海洋弱国,其中教训深刻。

——2012年12月20日《南方日报》(3)以史实说明我国汉朝时便是“海洋强国”。

(2分)清朝时,中国“由海洋强国变为海洋弱国,其中教训深刻”,请你说出一条深刻的教训。

(2分)2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7月25日,日军以偷袭大清帝国运兵舰队为发端,不宣而战,挑起了一场蓄谋已久的大规模侵华战争。

从丰岛海战到鸭绿江溃败,从大连陷落到旅顺屠城,从大东沟决战到威海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再到《马关条约》的签订,最后以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赔偿2.3亿两白银而告终。

这笔巨大的赔款,相当于清朝年收入的3倍,日本年财政收入的4.5倍!——2014年1月21日《解放军报》(1)在材料一所叙述的“战争”中,为抗击日军而壮烈殉国的著名海军将领是谁?(1分)明朝时,扫平东南沿海倭寇之患的著名抗倭将领是谁?(2分)材料二松冈环是日本大阪的一名普通小学教师。

自1985年后,每年“8·15”她都带领日本民间团体“铭心会”到南京来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

今年3月25日,她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捐赠了一批重要资料。

这是她近年在日本走访当年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日本老兵的证言及史料,包括日兵从军日记、战时图片、侵略图、信件等。

她说:“日本曾经给中国和许多亚洲国家的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现在日本国内的教育隐瞒了当年侵略史实,这是不对的。

为了正确教育青年人,我要让大家了解历史真相。

”——2005年5月5日新华网(2)材料二中,松冈环到南京来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为什么定在每年“8•15”?(2分)“现在日本国内的教育隐瞒了当年侵略史实”,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3分)(3)分析上述两则材料,可以认识到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具有哪些特点?(4分)2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9月21日至30日召开。

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会议决定国都定于北平,北平改名为北京;纪年采用公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国旗为红地五星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