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纺织原料简介

纺织原料简介

纺织原料简介
概述
纺织原料指的是一切用于纺纱的纤维.包含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
天然纤维
天然纤维是自然界原有的或经人工培植的植物上,人工饲养的动物上直接取得的纺织纤维.主要有棉,麻,丝,毛四种.
1. 棉
包含锦葵科棉属和木棉属两类.中国栽培过的主要有木棉,草棉,细绒棉和长绒棉四种.
木棉,又称亚洲棉,原产印度,中亚,至迟于隋朝传入中国,一开始在海南,云南等地种植,至元明时期逐渐取代传统的丝麻.纤维细长,但产量不高,现在仅有少量种植.草棉,又称非洲棉,在西北地区有所种植,纤维粗短,已趋于淘汰.目前国内种植的基本是细绒棉和长绒棉两种.
1.1 细绒棉
又称大陆棉.原产美洲大陆.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均有种植.纤维长度为21~33毫米,细度为4500~7000米/克.是目前世界上栽培最广的棉种,占世界棉纤维产量的90%以上.
1.2 长绒棉
又称海岛棉.原产加勒比地区.国内生产集中在新疆.色泽光亮,长度特长,一般为33~39毫米,最长可达64毫米;细度为7000~8500米/克,宽度15~16微米.是纺织高支棉的原料.
2. 麻
麻是我国传统纺织原料.主要有苎麻,亚麻,黄麻,大麻,罗布麻等.我国苎麻产量占世界总量的90%以上,亚麻产量居世界第二位,黄洋麻占世界总量的20%.[1]
2.1 苎麻
苎麻原产于中国西南地区.在大面积种植棉花以前,平民主要穿着苎麻布制成的衣物.
苎麻纤维长,强力大,纤维略粗.苎麻纤维构造中的空隙大,透气性好,传热快,吸水多而散湿快,穿麻织品具有凉爽感.不容易受霉菌腐蚀和虫蛀,而且轻盈,同容积的棉布与苎麻布相比较,苎麻布轻百分之二十.
2.2 亚麻
亚麻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天然植物纤维,距今已有1万年以上的历史.亚麻起源于近东,地中海沿岸.纤维型亚麻是1907年从日本引入的.亚麻纤维具有拉力强,柔软,细度好,导电弱,吸水散水快,膨胀率大等特点,可纺高支纱,制高级衣料.
2.3 黄洋麻
黄麻纤维具有吸湿性能好散失水分快等特点.主要用于纺织麻袋,粗麻布.
2.4 大麻
茎皮纤维长而坚韧,可用以织麻布或纺线,制绳索,编织渔网和造纸.国内服装行业中,雅戈尔品牌下推出的汉麻产品使用的就是大麻的一种.
2.5 罗布麻
罗布麻布比一般织品耐磨耐腐性好,吸湿性大,缩水小,是麻织品中很有发展前途的品种[2]
3. 丝
熟蚕结茧时所分泌丝液凝固而成的连续长纤维.4700年前中国已利用蚕丝制做
丝线,编织丝带和简单的丝织品.
丝绸质地轻,柔软,强度最高的天然纤维之一,但一旦湿润,会失去其20%的强度.其弹性也偏弱,倘若稍作拉长,已再无法拉长下去.暴露在太阳光下,韧性也会降低,并且会变色发黄.
2005年,中国丝纤维生产总值9.78亿,将近第二名印度的4倍.[3]
4. 毛
主要指羊毛.早於六千年前人類就已經開始用羊毛來編造衣服.
4.1 優點:
羊毛本身是一種容易捲曲的物料.它的優點是柔軟,且纖維間互相緊扣,作成一團,能產生出保溫的功效.一般來說羊毛都是呈白色.儘管可染色,但也有個別種類的羊毛是自然的黑色,棕色等.
羊毛本身具備吸水性,能夠吸收相當於其重量三分之一的水分.由於如此,羊毛本
身亦不易被燃燒,具有防火的功效.
羊毛本身是抗靜電.這是因為羊毛屬有機物質,裡面本有濕氣,因此醫學界一般認為羊毛並不太剌激皮膚.
4.2 缺點:
沒處理過會易變形.
易引起蛀蟲(因羊毛是有機物質).
存放太久會發黃.
易起毛球.
化学纤维
簡稱化纖,指各式各樣的化學合成纖維,屬於塑料.
1. 锦纶
俗称尼龙.發明於1935年2月28日,發明者為美国威尔明顿杜邦公司的华莱士·卡罗瑟斯.尼龙纤维是多种人造纤维的原材料.一开始用于生产袜子.因为尼龙袜透气性差,从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逐渐被丝袜和腈棉混纺的袜子取代.
2. 涤纶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简称PET),俗称的确良,的确涼,涤纶(港澳台稱達克綸)
由普通涤纶长丝织成的织物,其制衣用性能具有强度好,滑爽挺括,易洗快干等优点,但存在着手感硬,触感差,光泽不柔和,透气性,吸湿性差等缺点.
3. 维纶
维尼纶(Vinylon或Vinalon),也称维纶,是一种合成纤维.维尼纶抗热,抗化学腐蚀性好,但缺点也多,比如缺乏韧性,难于染色,舒适性不好.
4. 腈纶
有人造羊毛之称.具有柔软,膨松,易染,色泽鲜艳,耐光,抗菌,不怕虫蛀等优点.可与羊毛混纺成毛线,或织成毛毯,地毯等;还可与棉,人造纤维,其他合成纤维混纺,织成各种衣料和室内用品.
5. 氨纶
俗称莱卡(Lycra),是一种弹力纤维,由美国杜邦公司于1959年发明.其具有很强的弹性,伸展度可达500%,且能回复原样,比橡胶的强度更大,也更耐磨.莱卡纤维可以配合任何面料使用,包括羊毛,麻,丝及棉,以增加面料贴身,弹性和宽松自然的特性,活动时倍感灵活.
Edit by 江左
[1].李双修,中国麻业前景依然辉煌,农村百事通,2001(9)
[2].张卫明 ,肖正春,顾龚平,罗布麻资源利用与罗布麻植物分类问题期刊论文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3].Food And Agricultural Organization of United Nations: Economic And Social Department: The Statistical Divisio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