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_1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_1


120m
7
30m
2.数据预处理
(1)几何校正
遥感几何校正基本环节有两个:一是像素坐标变换;二是像素亮度 重采样。根据所采用的遥感数据特点和《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规程》要 求,工作中采用的图像校正方法主要是二次多项式法,亮度重采样则采用 三次卷积法。
准 备 工 作
输入 原始 数据
建立 纠正 变换 函数
土地信息系统(LIS)
土地信息系统(LIS)是一门集土地科学与信息科 学为一体的交叉性学科,是建立在土地资源管理、 遥感技术、地图学等学科基础之上的一门综合性 的学科,是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在土地管理方面的运 用性学科,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性 学科,以土地信息知识为基础,综合运用以地理 信息系统为支撑的土地管理、建设用地管理、地 籍管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土地科学知识与技 术。
第二节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
是应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地利用及其动态变化的 一种方法。 国土资源部1999年9月29日颁布,10月30日实施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规程》,目前国家正在建立 以全国50万以上人口城市为构架、以经济建设热
点地区为重点的国家级监测网络,以国家级监测
网点为中心,构成省级监测网络,全面开展以耕
鉴别植物种类、人工建筑物和水 质 调查生物量、绘制水体边界
3
0.63~0.69 红色
30m
TM
4
0.76~0.90 近红外
30m
5
1.55~1.75 短波红外
30m
测量植物含水、鉴别云和雪 测量作物热特性、绘制其他热分 布图 识别岩体、土壤类型和人工建筑
6
10.4~12.5 热红外 2.08~2.35 短波红 外
地变化、非农建设用地规模扩展为重点的土地动
态监测。
遥感监测对象及目的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主要是对耕地以及建设用地等
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及时、直接、客观的定期监测,检查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及年度计划执行情况。重点是核查每年土地变更调查汇总数据,为国 家宏观决策提供比较可靠、准确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对违法或涉嫌违法 用地的地区及其他特定目标等情况,进行快速的日常监测,为违法用地查 处及突发事件处理提供依据。
专业知识复习
什么是3S技术 什么是4D产品 GIS与MIS的区别 什么是土地信息系统(LIS),核心技术是 什么 • 遥感在国土资源调查中的作用 • • • •
4S-RS、GIS、GPS、ES
• • • •
遥感技术-RS(Remote Sensing) 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s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简称GPS) 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 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多学科高度集成的对空 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 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3S技术是现代技术发展的先导, 对全世界的科技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农业领域也 有极广泛的应用。 • ES是expert system,专家系统。
革的必然,对土地权属的状况的变化动态应及时了解掌握。
土地条件状况:土地利用与其环境条件密切相关,需及时掌握 土地条件的变化,防止土地条件变化带来的灾难。 土地质量及等级状况:土地等级反映土地质量,土地质量是土 地利用的基础也是价格形成的重要依据。
2、监测方法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目前由变更调查、遥感监测、统计报表
6.变化信息后处理
(1)外业资料整理与分析; (2)变化小图斑归并; (3)图斑范围、边界、类型确定; (4)选取特征图斑,为建立影像特征库提供典型影像资料;
(5)统计变化面积并作变化分析。
监测到的变化 图斑修正勾绘充色量 算 面 积 增补编 号
遗漏的变化 图斑
检查
勾绘
充色
伪变化图 斑
删除
修正至外业调查 记录表
(4) 数据组合类型
① N年TM 与N+1年SPOT数据; ② N年TM、SPOT与N+1年SPOT; ③ N年SPOT与N+1年TM、SPOT; ④ N年TM、SPOT与N+1年TM、SPOT。
SPOT影像
TM影像
影 像 融 合 示 意
SPOT+TM
4.变化信息提取及变化类型确定
(1)变化信息发现
① 光谱特征变异法 ② 假彩色合成法
(2)变化类型确定
① 目视解译法 ② 自动分类法 ③ 人机交互解译
③ 主成分分析法
④ 图像差值法
⑤ 图象分类后比较法 ⑥ 波段替换法 ⑦ 变化矢量分析法
5.外业核查
(1)实地检查确认遥感内业判读的变化图斑; (2)实地调查影像上识别或定位不准的小图斑边界线; (3)实地量测影像上量测精度不足的线状地物宽度; (4)对影像上有云影遮盖的范围做补充调查; (5)实地收集监测区内与真正变化图斑相对应的土地变更调查资料, 为变化信息分类后处理及精度评价提供依据。
7.提交成果检查验收
(1)检查制度 (2)验收依据 (3)检查验收报告
三检一验制度
作业员自检 作业组 作业员互检

工 序 检 查

量 跟 踪 卡
技术负责人检查 承担单位 质检组100%检查
技术组关键工序检查
组织实施单 位
预检组50%以上预检
各城 市监 测成
预验 检收 报报

部地籍司 验收组验收
告告
土地整理
违法占用耕地
人类的经济活动:如农业 结构调整、土地开发整理与复 垦、土地交易、违法用地等使 土地利用的类型、权属、利用 结构等发生了变化 。
土地开发
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内容
土地资源状况:土地数量、利用状况变化特别是耕地资源状况
的变化,当前监测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扩展和耕地的变化是重点。 土地利用状况:土地利用过程和利用效果进行监测,是土地监 察和规范土地利用行为的主要内容。 土地权属状况:土地权属变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生产力布局变
合又会突出变异,有助于检测出变化信息。
(2)数据融合的技术关键
(1) 充分认识研究对象的地学规律; (2)充分考虑不同遥感数据之间波谱信息的相关性而引起的有用 信息的增加和噪声误差的增加,对多源遥感数据作出合理的选择; (3)解决遥感影像的几何畸变问题,使各种影像在空间位置上能 精确配准起来;
(4)选择适当的融合算法,最大限度地利用多种遥感数据中的有
4S-RS、GIS、GPS、ES
• ES是一个具有大量的专门知识与经验的程序系统, 它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根据某领域 一个或多个专家提供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 判断,模拟人类专家的决策过程,以便解决那些 需要人类专家处理的复杂问题,简而言之,专家 系统是一种模拟人类专家解决领域问题的计算机 程序系统。 • 4s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4S”集成是指以 RS和GPS作为快速获取和更新基础数据的主要技 术手段,以GIS作为存贮、管理和分析信息和数据 的基础平台,以ES为功能核心,按一定集成方式 构成的技术体系。
4D产品
数字栅格地图 数字线划地图 (DLG) (DRG)
“4D”产 品
数字高程模型 数字正射影像
(DEM)
(DOM)
MIS管理信息系统
• 所谓MIS(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系统 ,是一个由人、计算机 及其他外围设备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 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它是一门 新兴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的利用现代 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加强企业的信息管理,通 过对企业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设备、技术 等资源的调查了解,建立正确的数据,加工处理 并编制成各种信息资料及时提供给管理人员,以 便进行正确的决策,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 经济效益。
(3)跨带处理
当监测区在相邻两带的面积相差较大,将较小面积的部分转换到较大面 积部分所在带;当面积相近时,应移动中央子午线,使其位于监测区中央区域。
3.遥感数据融合
(1)融合的目的
数据融合目的是通过将监测区内两个或多个时相的TM多光谱
数据与SPOT全色波段融合,提高卫星影像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和光 谱分辨率,增强影像判读的准确性。同时两个时段影像的交叉融
1.数据获取
要求数据及资料来源连续、稳定;能满足监测的精度 要求;价格适中;易于获取。目前采用的主要数据源有 TM数据和SPOT数据。
传 感 器
波段 (um) 1
波长
分辨率
主要作用
0.45~0.52 蓝色
30m
沿岸水域制图、区别地表/植被
2
0.52~0.60 绿色
30m
测量水质和正常植被的绿色反射 率
遥感监测工作内容
(一)准备工作 (二)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技术流程
1.多源数据的选取 2.资料预处理 3.变化信息提取及变化类型确定 4.外业核查 5.变化信息后处理 6.面积量算与统计 7.监测精度评定
(三)监测成果的整理、提交
1.基本监测图 2.编写动态监测技术报告 3.监测成果提交
98年TM原始影像
基本要求
利用遥感与GIS软件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与 实践。 24学时=讲授 20学时+实验与作业 4学时 考核:出勤及作业30分+笔试70分。
参考资料
已有项目+最新论文
引言
• 土地利用:全面反映土地数量、质量、分布、利用方式以 及相互关系。土地利用信息是通过土地利用现状图反应出 来的。 • 土地利用数据库:利用GIS技术对于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 数字化,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系统。 • 变化监测:土地利用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传统的5年 一更新的办法不能满足土地监察、管理的要求,采用遥感 技术实现土地利用的变化监测势在必行。采用不同分辨率、 多源、多时相遥感数据,采用多种图像处理方法可以提取 土地利用的变化信息和分类信息,从而实现自动监测的目 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