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猫吃鱼》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小猫吃鱼》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小猫吃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加减法。

2.进一步感知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抽象思维。

3.通过合作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材分析〗通过本课教学,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由于减法的意义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如何把这个抽象的概念变为学生能够体会的事物呢?我是这样设想的,从具体情境→图形抽象→数字抽象。

让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可以理解的“小猫吃鱼”具体情境出发,自己列式计算,初步体会减法的意义;其次,通过圆形图让学生从抽象过渡到图形,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再次,通过数学计算加深对减法意义的理解,通过(套圈)练习体会加法与减法意义的联系。

〖教具准备〗课件、算式卡片、投影仪。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多媒体课件出示“小猫吃鱼”图。

1.师:小猫可喜欢吃鱼了,老师为小猫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示“小猫吃鱼”片段1)。

数一数,老师为小猫准备了几条鱼?生:老师为小猫准备了3条鱼(显示:盘里有3条鱼)。

师:小猫原来有3条鱼,请你们认真看,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怎样变化的呢?瞧:小猫来了!生看课件(“小猫吃鱼”片段2,3,4)。

2.师:你们喜欢“小猫吃鱼”这个故事吗?请你们同桌互相讲讲。

(课件重放)生同桌交流后教师指生交流。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合作交流,感受减法意义。

(1)师:从“小猫吃鱼”的故事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生先自主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生可能问:小猫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小猫又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小猫再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以上一一在“小猫吃鱼”课件片段2,3,4上出示。

(2)师:你们能解决这些问题吗?想一想,怎样列式,在小组中说说。

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师巡视,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着重说明减号前后各写几,为什么要这样写。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①3-1=23-2=13-3=0②3-1=22-1=11-1=0全班交流,并说明“你为什么要这样列式。


2.探索思考,进一步感悟减法意义。

(1)课件出示第28页“试一试”(套圈)。

1+3=44-()=()师:你能根据图和所给的加法算式,列一道减法算式吗?生尝试练习后小组交流,并说明这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全班交流,生可能出现4-1=34-3=1(2)课件出示,说一说(吹泡泡)。

师:你们玩过“吹泡泡”游戏吗?……看来,大家都喜欢“吹泡泡”,小猪淘淘又在吹泡泡了。

请你们认真观察这幅图,并完成填空。

生填空后,小组交流,并说说这样写的原因。

全班交流,师对生不同答案予以评析。

(三)应用拓展1.出示算式卡片,口答。

2+3=3+1=3+2=
5-3=2+2=5-2=4+1=1+3=1+4=
5-4=5-1=4-2=
2.算一算,做第29页(课件出示)第2题。

让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以学生表述为主。

)3.讲数学故事。

(要求学生根据图意,简明地讲数学故事,并列出算式,算出得数,先在小组内进行,再在全班交流。

)第29页差几个杯子。

4.投影仪出示课本第29页小鸡吃米图,引导学生根据5只小鸡分组吃米的不同情况,列出不同的加减法算式,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

(四)小结: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