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猫吃鱼》教学设计群英小学杨敏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一册P28、P29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加减法。
2.进一步感知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抽象思维。
3.通过合作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加减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计算5以内加减法。
教学关键: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小猫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复习:1.听算。
1+2= 3-1= 2+2= 4+1= 5-3= 5-0= 3+1=2.视算。
2+2= 5-4= 1+= 4-2= 5-2= 1+4= 4-1= 5-1=二.新授。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同学们都知道熊猫爱吃竹子,小狗爱啃骨头,出示小猫图,你们知道小猫爱吃什么?(二)教学3-1=21.师揭示图,问:盘子里有什么?生:盘子里有三条鱼。
2.被小猫吃了一条(老师拿走一条),请你看看盘子里有什么变化?生:盘子里剩下两条鱼。
3.你能根据刚才的变化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生:原来盘子里有两条鱼,被小猫吃掉了一条,还剩几条鱼?4.谁会列式?3-1=25.为什么用减法来计算?生:因为这道题是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是多少,所以用减法来计算。
6.3、1、2各表示什么意思?7.完整讲题。
指名说一人。
全班练说。
指名说一人。
(三)教学2-1=11.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现在的盘子里又有什么变化?(师又拿走一条鱼)生:盘子里只剩下一条鱼。
2.你能根据盘子里的变化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吗?生:原来盘子里有两条鱼,被小猫吃掉了一条,还剩几条鱼?列式:2-1=13.为什么用减法计算?4.2、1、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1、1的意思一样吗?5.完整讲题。
自己练。
同桌间赛讲。
指名说。
(四)教学1-1=01.小猫的胃口真大啊!盘子里只剩下一条鱼它也不放过,你们看,(师拿走一条鱼)。
2.你能根据盘子里的变化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吗?生:原来盘子里有一条鱼,被小猫吃掉了一条,还剩几条鱼?列式:1-1=03.1、1、0各表示什么意思?1、1的意思一样吗?小结:一个也没有就用0来表示。
一个数减去它本身就等于0.出示卡片,学生直接说得数。
5-5= 4-4= 3-3= 2-2= 1-1=还有哪些算式等于0?4.你能编出一道用减法计算得数是0的数学题吗?师示范:老师最喜欢看书啦,老师有5本书,看了5本,还剩几本书?谁能像老师这样编?指名编,同桌编。
、(五)观察算式,发现规律。
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指名说。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5以内的减法,板书:5以内的减法。
我们什么时候用减法来计算?三、律动。
四、巩固练习。
1.学生看书第28页“试一试”(套圈)。
1+3=4 4-( )=( )师:你能根据图和所给的加法算式,列一道减法算式吗? 生尝试练习后小组交流,并说明这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全班交流,生可能出现:4-1=3 4-3=12.说一说(吹泡泡)。
师:你们玩过“吹泡泡”游戏吗?……看来,大家都喜欢“吹泡泡”,淘气又在吹泡泡了。
请你们认真观察这幅图,并完成填空。
生填空后,小组交流,并说说这样写的原因。
全班交流,师对生不同答案予以评析。
3.直接写出得数。
5-2= 4-1= 2+3= 5-5= 4+1= 3-2= 5-4= 4-0=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订正。
4.算一算,做第29页(课件出示)第2题让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以学生表述为主。
) 5.讲数学故事。
(要求学生根据图意,简明地讲数学故事,并列出算式,算出得数,先在小组内进行,再在全班交流。
)(1)第29页差几个杯子。
(2)第29页小鸡吃米。
(根据5只小鸡分组吃米的不同情况,列出不同的加减法算式,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
)四、教学过程活动一:创造情境导入新课星期天天气特别好,一大早小花猫就去河边钓鱼,到中午小花猫就高高兴兴的回来了,小花猫把钓的鱼放在盘子里,小花猫一共钓了几条鱼?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
1、出示第一副图,问:小花猫一共钓了几条鱼?(3条鱼),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数字3)看到自己最爱吃的小鱼,小花猫馋的口水都流出来了。
2、出示第二幅图:小花猫特别想吃,就忍不住地吃了一条。
(1)老师问:原来盘子里有几条鱼?(3条)小花猫吃了几条?(1条)盘子里还剩几条?(2条)(2)谁能完整的说说这两幅图的意思?原来盘子里有3条鱼,小花猫忍不住吃了一条,还剩下2条鱼。
(3)用算式怎么表示?(3-1=2)小花猫吃了一条鱼之后,坐在盘子旁边不走,眼睛不停的转着,心里想:小鱼真好吃,盘子里还剩下2条,小猫接着会怎么做呢?3、出示第三幅图:让学生说图意,然后列出算式。
学生可能说:盘子里有2条鱼,小猫又吃了一条,还剩下1条鱼。
2-1=1 3-2=1 3-1-1=1并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又吃完一条鱼之后,小花猫手拖着脑袋,猜猜它是怎么想的?4、出示第四幅图:让学生说图意。
小花猫觉得鱼太好吃了,结果他把最后一条鱼也给吃了。
小花猫把最后一条鱼吃了之后,就非常满足的跑了。
为什么小猫跑了?(他把最后的一条鱼也吃了,现在盘子里一条鱼也没有了)一条鱼也没有用几了表示?(0)他把最后一条鱼也吃了,现在一条鱼都没有了,算式怎么写呢?1-1=0 3-3=0并让学生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5、有3条鱼,小猫吃了3条,一条也没有了。
3-3=0老师手里有一支笔,送给小红一支,手里一支都没有了。
1-1=0谁来说个得0的减法算式?活动二:套圈游戏1、老师把一个小动物放在讲桌上,手里拿4个圈。
2、先让学生预测老师可能套上几个圈,有几个套不上。
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3、然后让学生先预测自己可能套上几个,有几个没有套上,找几个学生上台套圈,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活动三:吹泡泡出示小明吹泡泡这组图。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说说这组图的意思。
小明吹了5个泡泡,破了一个,还剩下4个,5-1=4;一会儿又破了2个,还剩下2个,4-2=2;又过了一会儿剩下的2个泡泡也破了,一个泡泡都没有了,2-2=0。
活动四:巩固练习1、口算卡片,开火车。
(5以内的加减法)2、出示练一练第二题。
这种题第一次出现,是一种新的计算形式,老师要指导学生怎么写。
写完之后让学生读读算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第3题是一道开放题,先让学生认真看图,有5只鸡,两盆米,在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展开想像。
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在组内交流。
活动五:数学故事1、先让学生观察图,根据图意自己编故事。
2、集体交流,多让几名学生说说自己编的故事。
3、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4、有5个小朋友,只有4个杯子,3把勺子,差几个杯子?几把勺子?5、你是怎么知道差1个杯子,2把勺子的?四、教学程序:(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过渡语:猫妈妈非常疼爱小花猫,有一天它钓了三条鱼,给小花猫当作早餐。
(课件出示一盘可口的鱼〈三条〉,一只直流口水的小花猫)。
接着教师提问:小花猫接下来会做什么呢?请大家猜一猜。
你能用算式说明你猜的故事结果吗?在开始就创设“小猫吃鱼”的情景,增强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合作,理解新知。
1、活动1,编故事:首先让学生广开思路说说小花猫的故事结果及相应的算式。
教师适当给予鼓励肯定的评价。
(这个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初步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含义)接着引导学生看书:,书中那只可爱的小花猫是怎样做的呢?谁愿意说一说小猫吃鱼的故事?同时课件相应演示,这样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含义。
2、活动2,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首先在这里我设计了过渡语,小花猫吃了早餐后去找它的好朋友小鸡,看到小鸡们在吃早餐。
(课件出示5只小鸡和两个盘子)接着提问:聪明的小朋友,小花猫会看到什么情况出现呢?请大家动手用学具摆一摆小鸡吃米的情况,边摆边根据课件出示的格式:5=()+()、()–()=()来写算式。
最后用课件演示各种情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3、活动3,自主探索,深化理解用过渡语连接到下一个环节:小花猫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轻松过关了,猫妈妈让小花猫到游乐园玩一天,到了游乐园,看到小朋友们正在吹泡泡呢,真漂亮,我们来看看淘气吹的泡泡怎样呢?课件出示四个泡泡图:图1吹了5个泡泡;图2破了1个;图3……让学生观察后说图意及相应的算式。
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到被减数变化的减法算式的意义,4、活动4,口算能力的训练进行玩夹玻璃珠游戏前,先要破解密码(课件出示口算题目,正确了能进入下一轮游戏,还能送礼物)这既训练了学生口算能力,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趣味游戏,加强课外延伸破解密码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夹玻璃珠游戏,其他人观察并计时,游戏做完之后,把过程或结果用数学知识表示出来,记录在纸上,最后学生展示结果。
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学习,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
(四)课堂总结先让学生说说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说说这节课你的表现如何,其他小朋友呢?通过自评、他评和师生互评,使学生获得一种满足感。
接着教师总结:今天,我们陪着小花猫玩了一天,不但学到了数学知识,还知道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你们认真观察,就能发现许多数学问题。
《小猫吃鱼》教学案例来自费尔教育。
点这里回到顶部《小猫吃鱼》教学案例来自费尔教育。
点这里回到顶部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8页《小猫吃鱼》。
教学目标:本文通过“小猫吃鱼”这一教学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真正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培养学习方式多样化。
教具准备:每个学生5个圆片.教师5个圆片.教学流程:一、故事导入。
(课件演示)师:有一天,一只小谗猫在外面散步,走着、走着,它感觉到有点儿饿了,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谗猫的故事吧!从这幅图中你们看到了什么?a.一盘美味可口的鱼,b.一只小花猫(直流口水的小花猫)二、新课展开师提问:小花猫接下来会做什么呢?请大家猜一猜(用算式说明,预测的故事结果)。
1.学生广开思路:让学生充分的说明可能发生的情况,凡是说的有道理的教师都要适量给予鼓励和肯定的评价。
(教师在引导随时注意思维的有序性和算式的穷尽性,可以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师过渡:那么,这只可爱的小花猫是怎样做的呢?大家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课件)2、集体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