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消费信贷行业现状及市场前景投资调研预测分析报告

2017年消费信贷行业现状及市场前景投资调研预测分析报告

2017年消费信贷行业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7年9月正文目录一、我国消费信贷空间广阔,成为银行零售转型重要突破口 (5)1.1政策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升级 (5)1.2消费观念转变为消费信贷的发展带来机遇 (7)1.3消费杠杆过低释放发展潜力 (7)1.4消费信贷轻资本高回报,成为银行零售转型重要突破口 (9)二、防患未然,韩台卡债危机引以为戒 (10)2.1酣战消费贷市场,居民贷款杠杆率激增 (11)2.2经济发展受阻,GDP增速放缓 (15)2.3市场准入放宽,发卡机构过度竞争 (16)2.4个人征信体系不健全,风险监管机构管制滞后 (22)三、我国现状:产品体系日渐丰富,资产质量整体可控 (23)3.1产品:规模快速增长,体系丰富化 (23)3.2渠道:线上渠道成为逐鹿焦点 (28)3.3风控:资产质量可控,征信保驾护航 (29)四、相关建议 (31)图表目录图表1我国个人部门消费支出占比较低 (5)图表2我国消费支出占GDP比重大幅低于其他国家 (6)图表3国务院促进消费升级政策一览 (6)图表4居民消费呈现年轻化特征 (7)图表5消费信贷占总贷款比例 (8)图表6我国居民消费潜力有待挖掘 (8)图表7居民消费金融市场存具有较大空间 (9)图表8消费信贷市场规模测算敏感性分析 (9)图表9零售业务风险调整后息差表现好于对公业务 (10)图表10考虑资本消耗后零售资产回报率好于对公 (10)图表11台湾银行消费贷款占总贷款比重稳健提升 (12)图表12韩国银行金融危机后的经济结构转型 (12)图表13台湾人均持信用卡量在2005年前快速增长 (13)图表14韩国银行人均持卡量在2002年达4.6张 (13)图表15台湾个人信用卡贷款杠杆率 (14)图表16韩国个人信用卡贷款杠杆率 (15)图表17台湾经济波在2001年后波动加大 (16)图表18韩国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GDP增速放缓 (16)图表19台湾金融机构竞争激烈 (17)图表20台湾信用卡的竞争格局 (18)图表21台湾信用卡逾期账款占比提升 (19)图表22台湾行用卡当月转销呆账金额攀升 (19)图表23韩国政府出台鼓励信用卡消费措施 (20)图表24 韩国信用卡经营者情冴 (20)图表25韩国的信用卡贷款拖欠率达8%以上 (21)图表26韩国主要信用卡企业的不良率攀升 (22)图表27韩国信用卡危机后出台的重要举措 (23)图表28台湾卡债风暴后出台的重要举措 (23)图表29上市银行消费信贷增速明显快于对公 (24)图表30上市银行信用卡分期与消费贷增速较快 (24)图表31中小银行消费信贷增速快于大行 (25)图表32上市银行零售信贷结构 (25)图表33 我国信用卡贷款市场快速发展 (26)图表34 2015年我国信用卡发卡量有所下降 (27)图表35银行消费信贷产品的便利度与放款时效不断提升 (27)图表36大行在电商平台上的布局最快 (29)图表37我国消费贷不良率维持低位 (30)图表38信用贷款逾期率维持低位 (30)图表39我国征信管理进程加快 (31)一、我国消费信贷空间广阔,成为银行零售转型重要突破口1.1政策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升级作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是其中重要支柱。

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结构来看,消费对于GDP的贡献长期占比在50%以上,美国更是达到接近70%,居民消费成为各国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相比之下,我国的个人居民消费贡献度偏低,个人部门消费对GDP的贡献度仅4成不到,较其他国家有着明显的差距。

图表1我国个人部门消费支出占比较低图表2我国消费支出占GDP比重大幅低于其他国家随着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过去过度依赖投资拉动的发展模式需要有所改变,以寻求更为可持续和均衡的发展方式。

因此我们看到了2014年以来国务院出台多项政策促进消费升级,拉动内需刺激消费成为了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这给消费金融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图表3国务院促进消费升级政策一览1.2消费观念转变为消费信贷的发展带来机遇以淘宝、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电商平台的兴起使得国内消费的整体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年轻人消费的占比不断提升,我们认为年龄结构的变化所引致的消费观念的改变将给消费金融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相比于以往国内居民保守消费、勤俭节约的传统观念,以80、90后为代表的年轻族群更注重生活品质,消费也从生活必需品逐步升级到更加高端的品类,比如美容护肤,显示出年轻族群更舍得花钱用于物质享受,消费模式也开始由保守消费向提前消费转变。

可以预见,随着年龄结构变化的持续,消费主体向80、90甚至95后迁徙,未来的消费金融需求也将呈现不断扩张的趋势。

图表4居民消费呈现年轻化特征1.3消费杠杆过低释放发展潜力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具有巨大空间可以挖掘。

截至2016年末,居民消费信贷在全国银行业的信贷规模中仅占23%,如若除去住房按揭贷款后的消费贷款不到5%(vs国外成熟市场消费信贷占贷款比重一般在25%左右)。

而从消费信贷与居民实际消费支出的比重来看,我国虽然近年来攀升较快,从2004年的2%提升至2016年的17%,但仍明显小于欧美地区国家20%以上的占比水平,在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消费观念转变的背景下,未来消费金融市场仍然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图表5消费信贷占总贷款比例图表6我国居民消费潜力有待挖掘根据我们的测算,我国14年至16年居民消费支出增速稳定在每年同比增10%的水平,我们假设未来5年我国居民消费支出增速依然维持在10%,幵保守假设居民消费信贷占消费支出比重每年提升1%(到2021年占比22%),那么到2021年,我们非住房消费信贷的存量规模将超过10.3万亿(vs2016年末4.9万亿),年复合增长率达20%左右。

图表7居民消费金融市场存具有较大空间图表8消费信贷市场规模测算敏感性分析1.4消费信贷轻资本高回报,成为银行零售转型重要突破口我们认为从长期来看,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国内货币总量的增速将不可避免地进入下行通道,从而带动银行业整体规模增速的放缓。

今年以来随着MPA的落地以及本轮业务监管检查的推进,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各家银行业务规模的扩张将被大致约束在一个窄幅区间,过去几年通过规模跨越式扩张驱动业绩快速增长的粗放模式难以为继。

这就需要各家银行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更好地平衡规模与效益,最大化单位资产投放所带来的产出。

我们深入分析了零售业务在资产收益率以及资本占用方面的优势。

可以看到,消费信贷兼具轻资本高回报的特点以及广阔的市场空间,在未来银行将战略重心更多向零售迁徙的背景下,消费信贷将成为银行零售转型重要的突破口。

图表9零售业务风险调整后息差表现好于对公业务图表10考虑资本消耗后零售资产回报率好于对公二、防患未然,韩台卡债危机引以为戒自2015年开始,消费金融试点全面放开,中国的消费市场开始逐渐进入爆发期,而个人消费信贷为这片蓝海的突破口急速升温,市场各方的竞争态势不言而喻。

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台湾与韩国消费贷市场也曾高速发展,幵且分别在2005年和2001年成就巅峰,但却在2005年底和2002年爆发了卡债危机。

我们试图将这两次的卡债危机结合当时的宏观经济发展、市场环境以及政策背景,分析两次危机爆发的共同点,为当下快速发展的消费贷市场提供参考,防患于未然。

因为缺少台湾现金卡的相关数据,我们的分析将侧重于个人信用卡贷款业务。

总结韩台卡债危机爆发的原因,主要可以归因为经济波动、信用卡(以及台湾的现金卡)的滥发现象和监管不当。

在监管环境宽松背景下,发卡行仅考虑市场占有率,激烈的市场竞争驱使发卡行仅仅关注发卡量(巅峰时期人均发卡量高于4张)、循环信用余额量等挃标时,忽略了对于客户的“质”、信用贷款的风险把控。

居民的信用卡贷款杠杆率不断攀升,隐含的风险逐渐累积,在危机爆发期间,韩国、台湾的居民贷款杠杆率高达25%。

而危机爆发之前,相关的监管部门幵没有出台风险管控政策,国家的征信系统也幵不完善,叠加经济景气逆转,持卡消费者的账款拖欠率的不断攀升,信用泡沫破裂,发卡行不可避免遭受了损失。

2.1酣战消费贷市场,居民贷款杠杆率激增台湾和韩国消费贷市场兴起的背景幵不全然相似。

台湾地区信用卡与现金卡(双卡)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盛行,消费金融市场之所以获得银行的青睐,主要的原因包括:(1)企业信贷需求不足: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企业大量向大陆转移,叠加亚洲金融危机,银行的传统对公业务需求低迷;(2)个人消费需求提高:同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台湾中产阶级逐渐壮大,成为社会主体。

不断提高的收入促进了消费升级,居民的消费需求旺盛;(3)传统业务利差收窄: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银行传统业务的利差不断收窄,银行将个人消费金融业务视为新的利润增长点;韩国银行卡业务的飞速发展则是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韩国政府进行了国内经济的调整与转型,决定由出口导向型向内需驱动型转变,政府鼓励个人消费,更是倡导消费者和商家选择信用卡的结算方式,因此在短短两三年间,韩国信用卡业务飞速发展。

图表11台湾银行消费贷款占总贷款比重稳健提升图表12韩国银行金融危机后的经济结构转型从人均持卡量的角度,我们就可窥见台湾和韩国的卡贷市场的发展速度。

由于信用卡业务同质化的特点,台湾的金融机构竞争激烈,许多银行以各种优惠方式推销,鼓励透支消费。

据统计,台湾的人均持卡数(信用卡流通卡数/劳动人口)在2005年达到了4.4张。

同样的,韩国政府一系列信用卡宽松政策的推出,鼓励居民大幅消费,信用卡的数量从1999年不到3900万张快速扩张至2002年超过一亿张,人均持卡量从1.5张增至4.6张。

图表13台湾人均持信用卡量在2005年前快速增长图表14韩国银行人均持卡量在2002年达4.6张然而,在消费贷市场的迅猛发展过程中,伴随着的是两个区域居民贷款杠杆率的不断攀升。

由于数据的可得性,我们采用“居民信用卡杠杆率=个人信用卡贷款余额/私人消费”来表示,解释为个人消费中选用信用卡方式消费的占比,能够表示个人对于信用卡使用的偏好。

当韩国和台湾的信用卡杠杆率水平达到25%以上时,实际上已经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此时再叠加宏观经济的放缓,政局不稳定等因素,消费者还不上款的概率大增。

在信用卡盛行阶段,台湾的现金卡市场也在如火如荼开展,现金卡主要为客户的应急需求服务。

根据资料显示,现金卡的申请只需要完成现场基础资料填写,无需担保,五分钟就能拿卡,幵且为客户提供1至30万元新台币(以2000年汇率折算,约为人民币0.3万~7.9万元)不等的现金卡贷款。

如果考虑到现金卡的贷款余额,台湾的杠杆率或许进不止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