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分析
暨南大学历史系课程课件
郑 和 下 西洋
主讲教师 陈 奕 平
郑和下西洋
一、郑和下西洋的背景 二、郑和出使的目的和任务 三、郑和“下西洋”概况 四、郑和下西洋的成就及局限 五、热点讨论 六、复习与思考 七、深入阅读 八、相关网站 九、参与制背景和时代背景 1、宋元以来我国海外交通的发展为郑和航海奠定了基础 第一,全国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及东南沿海地区经济日益发达 ,为发展海外交通提供了物质前提。 第二,科学技术上的成就,造船工艺的进步,尤其是罗盘针指 南应用于航海,为发展海外交通提供了技术保证。 第三,陆海交通比重发生了变化,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同 时也使中外交通产生了明显的变化。
六、复习与思考
目录
1、郑和为何下西洋? 2、简述郑和下西洋的经过。 3、郑和下西洋有何成就与影响?它有何历史局限性? 4、你如何看待孟席斯新说——郑和发现美洲? 6、试对中国郑和与哥伦布的航海活动及影响进行比较。
七、深入阅读
1、吴长春,《十五六世纪初东西航海“对比”剖析》,《世界历史》1990年第1期; 2、李隆庆,《十五至十六世纪中西航海不同结局原因》(《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 版)1986年第3期; 3、黄增强,《郑和下西洋与“地理大发现”之比较研究》,《云南学术探索》1996年第2 期; 4、陶松云、郑家红,《郑和与哥伦布航海比较研讨》(《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 5、张附孙,《郑和为什么没有继续西航》,《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 6、沈敏华,《论哥伦布西航美洲的文化背景》,《历史教学》,1994年第1期。 7、张凯:《世界市场与明季资本主义萌芽》,见《15、16世纪东西方历史初学集续编》 ,吴玉廑主编; 8、周积明,《鸦片战争前中国现代化的三次延误》,《天津社会科学》1995年第1期。
3、外交方面 明成祖朱棣通过“靖难之役”以武力篡位夺朝,内心难免心虚 。所以,他一方面对内采取了镇压和笼络两种手段,努力稳定 国内局势,另一方面在对个活动中,积极遣使,向外邦宣谕诏 书,赐予财物,争取来朝,满足了明成祖“君主天下”、“御 临万方”、“际天极地皆王臣”的虚荣心。
4、贸易方面 西洋诸国,对明朝出产的陶瓷、丝绸、钱币等,都极喜爱,郑 和利用下西洋之官船,载运这些货品到海外;在返程中,郑和 官船又购买或交换一些中国所紧缺的香料、染料、宝石、象牙 和珍奇异兽等等。这样两头都是低买高卖,获利丰厚。所以下 西洋当然存在着某种程度中外两方贸易的作用,这种活动也很 能获得丰厚利润。但这仅是附带性的行为。
2、明初国内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及明成祖时期和平友好的 对外开放政策 明成祖在外交上积极推行对外开放的睦邻友好政策——“厚 往薄来”,“宣德化而柔远人”
朝贡贸易——恢复并正式建立了市舶司制度。
二、郑和出使的目的和任务
1、皇位继承 寻找建文帝或者威吓建文帝及其遗臣是郑和下西洋的“可能目的 ”之一 2、政治方面 有人认为朱棣派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安抚南洋和西洋诸国,以使明 王朝无后顾之忧,好全力对付北方蒙古之祸。
郑和船队的船舶分类与规模
郑和船队约有大小船舶二百余艘,是一支特混联合船队,郑和船 队的船舶分类与规模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五个等级: 1、宝船 宝船是郑和船队中最大的海船。另据《明史》等有关史 料所见,宝船尺度最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 ,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 2、马船 马船又名马快船,是明初的大型快速水战与运输兼用船 ,长三十七丈,宽十五丈,有八桅。
(二)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局限性
在郑和下西洋之际,中国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制度还是坚 如磐石,皇权政治强化到极点,郑和航海事业的兴废,取决于封 建皇帝的个人意志。明朝统治集团的腐败,是中国封建社会制度 发展的必然结果;郑和航海事业既然是中国封建王朝的产物,则 其必随着封建统治阶级的腐败而归于消失。
郑和下西洋这一事件的本身,也存在各种缺陷。就郑和执行 的对外方针和对外政策而言,是要与海外诸国建立名义上的藩属 关系。郑和下西洋所执行的对外方针和政策,是建立在中国古代 传统上以中原作为世界中心的政治观念之上的,只能存在一时, 昙花一现而已。
三、郑和“下西洋”概况
1405~1433年,郑和奉明廷之命率领船队七次出使亚非三十多 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航海史和外交史上的重大事件。从永乐 三 年 (1405) 至 宣 德 八 年 (1433) 的 二 十 八 年 中 , 内 官 监 太 监 郑 和 (1371~1433)七次下西洋,从南京下关宝船厂出发,沿江、浙、 闽、粤海岸南下复西行,最远到达非洲东岸肯尼亚的蒙巴萨, 访问了亚非沿岸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宣德八年,他在归途中 客死古里(今印度南部西海岸之科泽科德)。
3、粮船 罗懋登说,粮船有七桅,长二十八丈,宽十二丈。 4、坐船 全称“战座船”,大型战船,长二十四丈,宽九丈四尺 ,有六桅。
5、战船 担任护航的专用舰船,有五桅,长十八丈,宽六丈八尺 。
四、郑和下西洋的成就及局限
(一) 郑和下西洋的成就和影响
1、圆满地完成了明王朝所赋予的使命:为与西洋各国建立 友好关系,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而进行活动的。 2、亚非国际间和平局势的建立 3、对中国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 4、亚非国际贸易的发展 5、文教的传播与中国人民海外知识的增长 6、建立亚非交通网
五、热点讨论
1、地理大发现与郑和下西洋比较 航海本身:船只的大小和船队规模 、航行时间与次数
影响比较 :郑和下西洋没有像西欧“地理大发现”那样带来
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和转型及世界政治格局的改变。而西欧 “地理大发现”却开辟了欧洲人的海权新时代,西欧各国社会 经济发展相继出现巨大变化,欧洲人从此成为世界舞台的主 角,西方开始逐渐支配东方。
九、参与制作
目录
1、收集整理郑和下西洋相关文字、图片和影音 资料; 2、制作航海地图和FLASH动画; 3、制作郑和及其他中国航海家网页。
套用梁启超的一句话:“岂郑君之罪也?”
2、郑和比哥伦布早发现美洲?
凯文·孟席斯
(Gavin Menzies)
/
孟席斯新说内容
曾任英国皇家潜水艇司令的凯文·孟席斯(Gavin Menzies)在 2002年3月提出的新假设,即中国郑和比哥伦布早72年“发现” 新大陆,却轰动世界,引发激烈的争论。孟席斯根据郑和航海路 线上发现的明代瓷器、石碑、中国地图和星图等资料提出如下新 说:郑和船队早在1421年至1423年已经将世界地图的雏形绘制出 来了;美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都是中国人发现的,而不是欧洲 人;郑和下西洋的副将洪保和周满比麦哲伦早近一个世纪抵达南 美最南端的麦哲伦海峡。
八、相关网站
目录
中国郑和 / 南京郑和网 / 台湾国立成功大学郑和研究站 .tw/personal/cjh/cheng-ho/#members 孟菲斯“1421”网站 /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数字博物馆” /default.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