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 正交试验设计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 正交试验设计
6.3.2 正交表 正交表是一种专门用于安排多因素多水平试验的特殊表格.
正交表用符号
Ln ( r m )
其中字母L表示正交表,其它3个字母表示3个正整数 . n 表示试验的次数,也是正交表的行数;
m 表示试验最多可安排的因素的个数,也是正交表的列数; r 表示各因素的水平数.
正交表 L8 (27 )
安排试验:就是按照正交表中所列的水平号的组合安排实施试 验.
注: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减少试验中由于先后掌握不匀所带来的 干扰以及外界条件所引起的系统误差,试验可以不按照表上的试 验序号顺序进行,而是任意打乱顺序,随机地安排先后次序. 例6.9 在例6.8中,不考虑交互作用,试利用正交表为之安排试验.
4 13
L16 (45 ),L25 (56 )
一般正交表 Ln (r m )
n m(r 1) 1
注:在多因素试验中,如果需要考虑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还应当 在正交表中安置交互作用列,每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需要安置在 恰当的位置上,为此,每一个正交表都配有自己的交互作用表, 以明确交互作用列的相应位置.
解 由于各因素的水平都是3,故考虑型Ln(3m)表;又共有三个因素 A、B、C,共需3个列,故选用正交表L9(34).所以表头设计方案为 列号 因素 1 A 2 B 3 C 4
这样,依据L9(34). ,试验方案可安排如表6-18所示.
因素 试验号
反应温度A 1(60℃) 1(60℃) 1(60℃) 2(70℃) 2(70℃) 2(70℃) 3(80℃) 3(80℃) 3(80℃)
正交试验设计
§6.3
正交试验设计
正交试验设计:处理多因素、多水平试验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它利用 一种规格化的数表——正交表,从全面试验中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 的点进行试验,这些有代表性的点具备“均匀分散、齐整可比”的 特点,不仅使试验次数大大减少,还便于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分析. 在试验中,根据试验目的而确定的衡量试验结果的特征量称为指标. 如:产品的质量参数(如重量、尺寸、速度、温度、寿命等), 也可以是成本、效率等, 按其性质来分可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两类.通常我们研究的 是定量指标. 影响试验指标的试验条件(要素或原因)称为因素(或因子),因素 在试验中所处的各种状态称为因素的水平. 在试验中可以人为地加以调节和控制的因素称为可控因素.由于 自然、技术和设备等条件的限制,暂时还不能为人们控制和调节 的因素(如气温、降雨量等)称为不可控因素.
k1 38 37 76 151, k2 51 50 82 183, k3 44 55 86 185
ki的大小大致反映了该列所对应因素的第i水平对试验指标的“贡献” 大小.再用R表示各列中最大的ki减去最小的ki得到的差,称之为极 差,它反映了该列因素的水平变化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大小,R越大, 说明这一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越大.
6.3.3 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1)使用正交表安排试验
选表: (1) 根据因素的水平数,确定正交表的类型(用几水平的 表);(2)再根据因素(含交互作用)数,决定选用多大的表.
注:一般来说,要选用其列数大于或等于因素个数,而试验次 数又较少的正交表. 在例6.8中,因诸因素的水平数都是3,所以要选用Ln(3m)型表, 这时,有L9(34)和L27(313)可以备选; 又因共有3个因素,所以若不考虑交互作用,可选用L9(34) ;若考 虑所有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则应选用L27(313) 表头设计: 指的是将因素分别安排在所选的正交表的适当 的列号上方.其基本原则是同一列上至多只安排一个因素. 当不考虑交互作用时,诸因素可以随机被安排在任一列上的;但 若考虑某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时,安排好这两个因素后,必须紧 接着按照相应的交互作用表安排好它们的交互作用列.
由于BC重要,此时不能分别单独考虑因素B与C的情况,而应把 它们的不同水平组合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看哪一组合最好.B与 C的不同水平共有四个组合,如在第一组合B1C1下,共对应第1号 和第5号试验两个试验结果,分别是1.5和2.0,它们的平均值为1.75; 同理,可得到其它三个组合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分别为:B1C2:2.5, B2C1 :2.25,B2C2:1.75.比较可知,组合最佳B1C2. 综上分析,我们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应为 A2B1C2
注:表6-21中交互作用所在列的水平数虽然对试验方案不产生任 何影响,但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却尤为重要,这一点在下面的方差 分析中也很明显.
3)正交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 直观分析法优点:简单易懂,应用方便. 通常,应用这种简便的 方法,生产实际中的一般问题能得到处理. 直观分析法缺点:不能估计试验过程中以及试验结果测定中所存 在的误差的大小,因而不能区分某因素个水平所对应的试验结果 间的差异究竟是真正由因素水平不同所引起的,还是由试验误差 所引起的,因此不能知道分析的精度. 解决方案:可以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进行深入的统计分析,具体 就是通过对试验结果的总离差平方和的分解与分析,检验各因素、 各交互作用对试验指标的影响是否显著.
列 列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1)
3
(2)
2
1 (3)
5
6 7 (4)
4
7 6 1 (5)
7
4 5 2 3 (6)
6
5 4 3 2 1 (7)
第(2)、(5)两列的交互作用可查此表,先在对角线上查出列号(2) 及(5),然后从(2)向右横看与从(5)向上竖看交叉处是数字“7”, 就是说,第(2)、(5)两列的交互作用列为第7列.
2
B
3
AB
4
C
5
6
7
AC BC
故按照这一设计,至少需要做8次试验,试验方案如表6-20所示
因素 试验号 1 促进剂总 量 A 1(1.5) 炭、墨品 种 B 1 (甲) 硫磺粉量 C 1 (2.5) 试验结 果(%)
2
3 4 5 6 7 8
1(1.5)
1(1.5) 1(1.5) 2(2.5) 2(2.5) 2(2.5) 2(2.5)
反应时间B 1(2.5h) 2(3.0h) 3(3.5h) 1(2.5h) 2(3.0h) 3(3.5h) 1(2.5h) 2(3.0h) 3(3.5h)
原料配比C 1 (1.1 :1) 2 (1.15:1) 3 (1.2 :1) 2 (1.15:1) 3 (1.2 :1) 1 (1.1 :1) 3 (1.2 :1) 1 (1.1 :1) 2 (1.15:1)
水平 因素 A:反应温度(0C) B:反映时间(h) C:原料配比 1 60 2.5 1.1﹕1 2 70 3.0 1.15﹕1 3 80 3.5 1.2﹕1
试验:三个因素,每个因素均有三个水平. 如果采取全面试验法,总共就至少要做27次试验.而采用正交 试验设计法,如果不考虑交互作用则最少只需要做9次试验.
注: (1)在正交试验中所考察的因素都是指可控因素,通常用 大写英文字母A、B、C表示.
(2)在试验中,考虑几个状态,就称该因素为几水平因素.
例6.8 为提高某化工产品的转化率,选取了三个有关因素做试验: 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两种原料的配比.根据以往的经验,对每 个因素分别取了三个不同的水平,如表所示.问:应如何安排试 验?
列号 试验号 1 2 3 1 2 3 4 5 6 7 1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1 2 2 1 1 2 2
4 正交表 L9 (3 )
列号 试验号 1 2 3 4 5 6 7 8 9
1 1 1 1 2 2 2 3 3 3
2 1 2 3 1 2 3 1 2 3
3 1 2 3 2 3 1 3 1 2
1
2 2 1 1 2 2
(甲)
(乙) (乙) (甲) (甲) (乙) (乙)
2
1 2 1 2 1 2
(2.0)
(2.5) (2.0) (2.5) (2.0) (2.5) (2.0)
Hale Waihona Puke 例6.11 如果按例6.10所给方案实施试验,所得试验结果(弯曲次数 yi)按试验号顺序对应依次为(单位:万次):1.5 2.0 2.0 1.5 2.0 3.0 2.5 2.0 ;试用极差分析法对该结果做出分析,并确定最佳工艺条件
4 1 2 3 3 1 2 2 3 1
4
5 6 7 8
1 2 2 2 2 1 1
2 1 2 1 2 1 2 2 1 2 2 1 2 1 2 2 1 1 2 2 1 2 2 1 2 1 1 2
正交表具有如下基本特点: (1)表中任一列中,不同数字出现的次数相同.如在表L8(27) 中,数字1,2在每列中均出现4次. (2)表中任两列,其横向形成的有序数对出现的次数相同.如 表L8(27)中任意两列,数字1,2间的搭配是均衡的. 凡满足上述两个性质的表都称为正交表 . 常用的正交表,2水平的有 L4 (23 ),L8 (27 ),L12 (211 ),L16 (215 ) 3水平的有 L9 (3 ),L27 (3 ) 3水平以上的有
2 (2.0) 1 (2.5) 2 (2.0) 8 8.5 -0.5
2
1 2 1 8.5 8 0.5
1
2 2 1 7 9 -2.5
2.0
3.0 2.5 2.0 yi=16.5
可见因素A与交互作用BC的极差|k1- k2|明显最大,说明它们对试 验指标的影响最为显著;由于因素A的k2大于k1,故应选第2水平 A2 .
试验指标为橡胶的抗弯曲次数(越多越好),要求考虑三因素 间的交互作用,问至少需要做多少次试验,并安排好试验方案.
解 由于各因素的水平都是2,故考虑型表Ln(2m);又共有三个 因素,加3个交互作用共6个因子需要至少6列,故选用正交表 L8(27). 参照相应的交互作用表,表头设计方案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