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6.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6.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第1章 6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
册装订!)
1.对于公式U ab=Ed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公式适用于计算任何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
B.a点与b点的距离越大,则这两点的电势差越大
C.公式中的d是指a点与b点之间的距离D.公式中的d是a、b两点所在等势面间的垂直距离
解析:U ab=Ed公式中的d是指a、b两点间沿电场线方向的距离,或是a、b两点所在等势面间的垂直距离.此公式只适用于匀强电场.
答案: D
A .-10 V
B .10 V
C .-5 V
D .-5 3 V
解析: A 、B 两点沿电场线方向的距离:
d =l ·cos 60°=0.1×12
m =0.05 m B 点的电势低于A 点电势:
U BA =-Ed =-100×0.05 V =-5 V .
答案: C
4.如右图所示的同心圆是电场
中的一组等势线,一个电子只在电
场力作用下沿着直线由A 向C 运动
时的速度越来越小,B 为线段AC 的中点,则有
( )
A .电子沿AC 运动时受到的电场力越来越

B .电子沿A
C 运动时它具有的电势能越来
越大
C.电势φA>φB>φC
D.电势差U AB=U BC
解析:由A到C,电子的速度越来越小,可知其动能越来越小,电势能越来越大,电场力对其做负功,则电子应顺着电场线运动,即电场线方向由A到C,由此可知这是-Q形成的电场,因此越靠近-Q,电场线越密,场强也就越大,电子所受电场力也就越大,所以A不对,B对.又因为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所以C对.又因为此电场不是匀强电场,沿电场线方向电势不是均匀降落,故U AB≠U BC,所以D错,故B、C正确.
答案:BC
5.如右图所示,匀强电场场强为1×103 N/C,ab=dc=4 cm,bc=ad=3 cm,则下述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ab之间的电势差为4 000 V
B.ac之间的电势差为50 V
C.将q=-5×10-3C的点电荷沿矩形路径abcda移动一周,电场力做功为零
D.将q=-5×10-3 C的点电荷沿abc或adc 从a移动到c,电场力做功都是-0.25 J
解析:U ab=U dc=E·dc=40 V,U ac=U ab =40 V,A错,B错.将电荷移动一周,电势差为零,电场力做功为零,C对.W ac=qU=-5×10-3×40 J=-0.2 J,D错.故选C.
答案: C
6.如图所示,在电场强度E=2×103V/m 的匀强电场中有三点A、M和B,AM=4 cm,MB=3 cm,AB=5 cm,且AM边平行于电场线,把一电荷量q=2×10-9C的正电荷从B移动到M点,再从M点移动到A点,电场力做功为()
A.0.16×10-6 J B.0.12×10-6 J
C.-0.16×10-6 J D.-0.12×10-6 J
解析:B、M在同一等势面上,电荷由B 到M电场力不做功.由M到A电场力做负功.W=qU=q·Ed=2×10-9×2×103×4×10-2 J=0.16×10-6 J.
即电场力做功为:-0.16×10-6 J.
答案: C
7.(2010·全国卷Ⅱ)在雷雨云下沿竖直方向的电场强度约为104 V/m.已知一半径为1 mm的雨滴在此电场中不会下落,取重力加速度大小为10 m/s2,水的密度为103 kg/m3.这雨滴携带的电荷量的最小值约为()
A.2×10-9 C B.4×10-9 C
C.6×10-9 C D.8×10-9 C
解析:本题考查物体的受力平衡条件,电
场力的计算等知识点.雨滴受力平衡,则电场力
和重力大小相等,有mg=Eq,而m=ρV=4πr3
3
ρ,
联立两式,代入数据解得B选项对.
答案: B
8.如下图所示,实线为方向未知的三条电场线,虚线分别为等势线1、2、3,已知MN=NQ,a、b两带电粒子从等势线2上的O点以相同的初速度飞出.仅在电场力作用下,两粒子的运动轨迹如下图所示,则()
A.a一定带正电,b一定带负电
B.a加速度减小,b加速度增大
C.MN电势差|U MN|等于NQ两点电势差|U NQ|
D.a粒子到达等势线3的动能变化量比b 粒子到达等势线1的动能变化量小
解析:本题考查电场线、等势线、电场力的功.由带电粒子在运动轨迹,结合曲线运动的特点可知带电粒子所受的电场力方向,但因为电场线的方向不确定,故不能判断带电粒子带电的性质,A错;由电场线的疏密可知,a加速度将减小,b加速度将增大,B正确;因为是非匀强电场,故MN电势差并不等于NQ两点电势差,C错;但因为等势线1与2之间的电场强度比2与3之间的电场强度要大,故1、2之间的电势差要大于2、3之间的电势差,但两粒子的带电荷量大小不确定,故无法比较动能变化量的大小,D错误.
答案: B
9.图甲所示的U-x图象表示三对平行金属板间电场的电势差与场强方向上的距离关系.如图乙所示,若三对金属板的负极板接地,图中x均表示到正极板的距离,则下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A.三对金属板两板电势差的关系为U1=U2=U3
B.三对金属板正极电势的关系φ1>φ2>φ3
C.三对金属板板间距离关系为d1<d2<d3
D.三对金属板板间场强大小是E1>E2>E3
解析:由甲、乙两图可知电势从正极板开始随距离均匀减小,最后到负极板,电势为零,开始时正极板电势相同,两板间电势差相同,A 对,B错;由甲图还可知道板间距离d1<d2<d3,C对,由E=U/d可知E1>E2>E3,D对.答案:ACD
10.如右图所示为一组未知方向的匀强电场的电场线,将1×10-6 C的负电荷由A点沿水平线移至B点,电场力做了2×10-6 J的功,A、B 间的距离为2 cm.问:
(1)匀强电场场强多大?方向如何?
(2)A、B两点间的电势差多大?若B点电势为1 V,A点电势为多少?
解析:(1)移动负电荷从A到B静电力做正功,负电荷受到的静电力的方向沿电场的反方向,所以电场方向斜向上.
由公式W=qEl cos 60°得E=
W
ql cos 60°=
2×10-6
1×10-6×2×10-2×0.5
V/m=200 V/m
(2)A、B间的电势差为U=El cos 60°=200×2×10-2×0.5 V=2 V,因A点电势低,U AB =-2 V
由U AB=φA-φB得φA=φB+U AB=1 V+(-2 V)=-1 V
答案:(1)200 V/m斜向上方
(2)-2 V-1 V
11.如右图所示,在水平放置的两个平行金属板之间的匀强电场中,A、B两点之间的连线与
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把带电荷量为q=-1.5×10-8 C的点电荷由A点移到B点,克服电场力做了4.2×10-5 J的功.
(1)试确定两板所带电荷Q1、Q2的电性;
(2)若已知A点电势φA=800 V,|AB|=1 cm.试求B点电势φB和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解析:(1)把带电量为q=-1.5×10-8C 的点电荷由A点移到B点,克服电场力做了4.2×10-5J的功.说明A点的电势高于B点的电势,电场的方向由上向下,因此,上板Q1带正电,下板Q2带负电.
(2)A、B两点的电势差为U AB=W AB
q=
-4.2×10-5
-1.5×10-8
V=2 800 V,
设B点的电势为φB,
根据U AB=φA-φB得φB=φA-U AB=800 V
-2 800 V=-2 000 V
电场强度为E=U AB
d=
U AB
|AB|cos 60°=
2 800
1×10-2×0.5
V/m=5.6×103V/m,方向为竖直向下.
答案:(1)Q1正电,Q2负电
(2)-2 000 V,5.6×105 V/m竖直向下
12.如下图,A、B为两块水平放置的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金属板,一个质量m=10-4 kg,电荷量q=5×10-5C的带正电粒子静止于两板的正中央,已知两板间距离为20 cm,g=10 m/s2,求:
(1)两板间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
(2)两板间的电势差;
(3)若用某种方法将带电粒子的带电荷量减少一半,使带电粒子从两板正中央由静止开始运
动,则经过多长时间粒子撞到板上.
解析: (1)带电粒子静止,qE =mg ,E =20 V/m.
(2)电势差U =Ed =20×0.2 V =4 V .
(3)若带电粒子的电荷量减少一半,则电场力减半,重力不变,
则有mg -12qE =ma ,12mg =ma ,a =12
g ,x =12
at 2, 即0.1=12
×5×t 2,解得t =0.2 s. 答案: (1)20 V/m (2)4 V (3)0.2 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