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
2004年9月16日西班
牙人焚烧中国鞋
1、以下不是特定要素模型基本假设的是( ) A.劳动是同质的,可在两个部门之间自由流动 B.所有商 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C.劳东总量是固定的, 并且以实现充分就业 D.规模收益是递增的 2、根据特定要素模型分析,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国际贸易会减少贸易国出口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 B.国际贸易会增加贸易进口国与进口相竞争部门特定要素 的实际收入 C.国际贸易会增加贸易国自由流动要素的名 义收入 D.国际贸易会增加贸易国自由流动要素的实际收 入 3、一般来说,对于生产中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当一种 要素投入量不变,而另一种要素投入量持续增加时,投入 量不变的那种要素的边际物质产品将( )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无法确定
(二)X部门资本实际报酬的变化 相对于X产品,X部门的资本实际报酬可表示为:
说明:当X部门由于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劳动流
入时,其特定要素——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将上升。 因此,在自由贸易下,X部门的资本实际收入提高 了。
(三)Y部门资本实际报酬的变化 同样,相对于本部门产品,Y部门的资本际报酬 可表示为: 当Y部门因X商品价格上涨而流出部分劳动之后, 其特定要素——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将下降,因此, 贸易后Y部门的资本实际报酬下降了。
w x Px MP LX , rx Px MP KX r y Py MP KY
wX
VMPLX
wY
VMP’LX VMPLY E’
W’ E
w
L’
0X L 0y
w y Py MP LY ,
由于资本是特定不变的,所以两个部门的边际劳 动生产力只取决于劳动投入量。劳动投入越多,边际 劳动生产力就越小,所以,在商品价格给定不变的前 提下,劳动的报酬与劳动投入量之间成反比。图中劳 动边际生产价值VMPLX所代表的曲线反映了X部门对 劳动的需求与劳动价格之间的关系,即劳动需求曲线, 而则表示Y部门的劳动需求曲线。在图中,两条件劳 动需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生产函数的性质,位置则取 决于商品价格。 当两个部门的劳动报酬相同时,劳动在两个部门 间的的分配便达到均衡。图中,当两个部门的劳动需 求曲线相交时,两个部门面对相同的劳动价格,为w。 此时,X部门的劳动投入量为OxL,Y部门的劳动投入 量则为OyL。劳动的分配一旦确定,两个部门的生产 也随之确定。
结论:国际贸易部门特定要素的
实际收入,而对可自由流动要素的实际收入的影
响则不确定,可自由流动要素的实际收入是否提
高取决于要素所有者的消费结构。
二、短期与长期的比较
短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按部门划 分的,而长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按要 素所有者区分的。 主要原因:长短期内 K/L变化不同 1.长期:国贸——相对价格——K/L同向变化—— 进出口部门的相同要素的实际收入同 向变化 5.短期:国贸——相对价格——K/L反向变化—— 两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反向变化。
由以上假设可得到:生产函数
X F (K x ,L ) x x
Y Fy (K y ,L y )
充分就业
LL L x y
二、模型的均衡解
图4—1是一 个上端开口的埃 基沃斯方框。方 框底边的长度表 示劳动总量 ,其 它两边分别表示 X、Y部门中的劳 动价格或报酬。 在完全竞争 条件下,两个部 门的要素报酬分 别为:
三、利益集团与贸易政策
上述介绍的要素特定模型有非常重要的政策
含义。因为它揭示了不同部门或行业对贸易
政策所持的态度。
利益集团的存在会左右贸易政策的制定。
到底哪个集团获 益就得取决于院 外活动了!
本章小结
特定要素模型与要素禀赋理论相比,前者属于 一种短期分析,后者则属于长期分析。这一模型, 从特定要素的角度,揭示了国际贸易在短期内对 一国收入分配的影响,即国际贸易会提高出口部 门的资本(特定要素)实际收入,降低进口替代 部门的资本实际收入,而对劳动实际收入的影响 则不确定。这一模型对人们认识贸易政策的制定 有非常有益的启示。
第二节 国际贸易与收入分配
一、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
(一)劳动实际报酬的变化
根据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要素分配方程,在开放
条件下达到均衡时进、出口部门的实际工资可写成
下列形式:
由于两个部门的资本是固定不变的,所以, 1、贸易后该国的工资水平将提高,但提高的幅度 小于X商品价格的上涨幅度。 2、对于劳动者来说,若其全部收入均来自于工资, 则其实际收入水平在贸易后是否提高,取决于其消 费结构。如果劳动者的消费偏重于X商品,则其实际 生活水平可能会下降;如果劳动者的消费偏重于Y商 品,则其实际生活水平可能上升。
第四章 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
在长期条件下,我们假设: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间可
完全自由流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前一章所介
绍的要素禀赋理论实际上是在长期条件下,从供给面
来探讨要素禀赋与国际贸易间的关系。
本章着重介绍要素禀赋理论的短期分析——特定要素
模型
在国际贸易理论中,特定要素模型 只要用于解释在短期内,国际贸易 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在长期中,国 际贸易对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是基 于商品要素密度的差异,而短期内, 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则 是因为要素的特定性或不流动性。
第二节
特定要素模型
一、基本假设 X、Y两种产品生产都使用资本和劳动; 规模收益不变; 劳动是同质的,可在两个部门间自由流动; 劳动总量是固定的,并且充分就业; 资本是特定生产要素,即两个部门的资本不能互相使用; 每个部门的资本投入都是固定不变的; 所有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本章结构图
第一节 特定生产要素模型
一、 短期生产要素
1、关于“短期”的含义:在微观经济学中,关于供给面的分
析通常分为短期分析和长期分析两种,短期和长期并不是完全按
时间长短划分的,而主要视生产要素的流动性而定。在短期内, 我们假设有一个生产要素是固定不变的,即不能加以调整,而另 一个生产要素则可自由变动。通常,我们视资本、土地在短期内 是不能变动的,即在不同部门间不能自由流动。 2、“特定要素”(specific factor):所谓特定要素是指一 种要素的用途通常仅限于某一部门,而不适合于其它部门的需要。
1、国际贸易会提高与进口相竞争部门特定要素
的实际收入。( ) 2、利益集团的存在会左右贸易政策的制定。 ( )
在特定要素模型中,劳动L是公共要素,资本K是生产汽 车的特定要素,石油N是生产汽油的特定要素。已知: 汽车的生产函数为,国内需求函数为;,汽油的生产函数 为,国内需求函数为。该经济三种投入要素的禀赋分别 为:劳动200单位,资本4单位,石油16单位。国际市场 上汽车价格为8,汽油的价格为4 。试求: 封闭经济情况下的均衡工资水平,以及汽车与汽油的产 量、价格。 求开放后的均衡工资以及两部门的产量、贸易量(假设 小国情形)。 现在该国发现了新的大油田使石油禀赋从16骤升至784, 求开放后均衡工资以及两部门的产量,并联系“荷兰病 “说明新石油储量的发现对经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