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注会-税法-讲义-第01章 税法总论 完成

2020注会-税法-讲义-第01章 税法总论 完成

第一章税法总论第一节税法概念一、税收与税法的概念税收与税法的概念(★)(一)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税收的内涵:(1)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工具,其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

(2)国家征税的依据是政治权力,它有别于按生产要素进行的分配。

征税过程实际是国家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过程。

分配问题涉及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分配主体(税收分配以国为主体);二是分配依据(国家凭借政治权利)。

(3)国家课征税款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公共支出一般情况下不可能由公民个人、企业采用自愿出价方式。

国家征税的目的是满足提供社会公共产品的需要,以及弥补市场失灵、促进公平分配等需要。

【教材新增】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优化与国家治理体系相适应的税收制度和税法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为此既需要循序渐进落实税收法定原则,使征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还需要保持合理的宏观税负水平,激发社会活力;更需要构建有利于促进公平竞争、创新驱动和人力资本积累的税收制度,发挥先进税收制度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税法体现为法律这一规范形式,是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

税法具有义务性法规和综合性法规的特点。

【理解】税法具有义务性法规和综合性法规的特点:(1)从法律性质上看,税法属于义务性法规,以规定纳税人的义务为主——这一特点是由税收的无偿性和强制性特点所决定的。

税法作为强制性规范,即对于一切满足税收要素的纳税人,均应根据税法缴纳税款,而不允许行政机关与纳税人之间达成默契变动法定纳税义务的内容。

(2)税法具有综合性,它是由一系列单行税收法律法规及行政规章制度组成的体系,其内容涉及课税的基本原则、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税收管理规则、法律责任、解决税务争议的法律规范等——这一特点是由税收制度所调整的税收分配关系和税收法律关系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二、税收法律关系(★★★)税收法律关系包括三方面内容: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

【解释】这一部分内容考点明显,容易命题。

考生要注意掌握下表的内容三、税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涉及税收征纳关系的法律规范,除税法本身直接在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税收争讼法、税收处罚法中规定外,在某种情况下也援引一些其他法律。

【解释】税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1.税法与宪法的关系:税法依据宪法的原则制定。

2.税法与民法的关系:民法调整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平等、等价、有偿;税法调整方法要采用命令、服从的方法。

民法与税法不发生冲突时,税法不再另行规定;出现不一致时,一般按税法规定纳税。

3.税法与刑法的关系:调整范围不同,违反了税法,并不一定就是犯罪,但违反税法情节严重触及刑律者,将受刑事处罚。

4.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税法与行政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主要表现在税法具有行政法的一般特征;但税法又与一般行政法有所不同——税法具有经济分配的性质,并且经济利益由纳税人向国家无偿单向转移,这是一般行政法所不具备的。

第二节税法原则税法的原则是反映税收活动的根本属性,是税收法律制度建立的基础。

税法原则包括税法基本原则(四项,税收法定原则是核心)和税法适用原则(六项)。

【复习要求】本部分内容容易在考试中命题,考生应先注意税法原则的两大分类——基本原则、适用原则,再对各类原则中的具体原则的现实体现有所认识——明确分类;知晓运用。

税法原则(四基、六适):一、税法基本原则税法基本原则是统领所有税收规范的根本准则,为包括税收立法、执法、司法在内的一切税收活动所必须遵守。

税收法定原则是税法基本原则的核心。

(2014 年、 2017 年都考过此知识二、税法适用原则税法适用原则是指税务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运用税收法律规范解决具体问题所必须遵循的准则。

与税法基本原则相比,税法适用原则含有更多的法律技【特别提示】税法适用原则中的“冲突”或“例外”:①新法优于旧法原则 VS 特别法优于普通法②新法优于旧法原则 VS 实体从旧、程序从新③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 VS 法律优位原则第三节 税法要素【提示】不同考试教材对于税法构成要素的表述是有差异的。

按照“考哪门课,看哪本书”的原则掌握,本教材收录了税法的 11 个要素。

一、总则主要包括立法依据、立法目的、适用原则等,各章开篇均有立法目的,可作为一般了解。

二、纳税义务人(★)又称“纳税主体”,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简称“纳税人”。

纳税人有两种基本形式: 自然人和法人。

我国法人主要有四种:机关法人、事业法人、企业法人、社团法人。

纳税人[自然人[居民个人 非居民个人法人−机关法人、事业法人、企业法人、社团法人居民企业 非居民企业 还可以按所有制性质分类,如国有、股份制……与纳税人紧密联系的两个概念: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义务人(个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代收代缴义务人(消费税、车船税) 【相关链接】纳税人与负税人;直接税与间接税。

三、征税对象(★★★)征税对象又叫课税对象、征税客体,指税法规定对什么征税,是征纳税双方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客体或标的物, 是区别一种税与另一种税的重要标志。

【注意】征税对象的质的规定——税目征税对象的量的规定——税基(计税依据)税基又叫计税依据,是据以计算征税对象应纳税款的直接数量依据,它解决对征税对象课税的计算问题,是对课税对象的量的规定。

四、税目(★★)税目是在税法中对征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征税项目。

反映征税的具体范围,是对课税对象质的界定。

税目体现征税的广度。

举例:消费税“木质一次性筷子”税目五、税率指对征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

税率是计算税额的尺度,也是衡量税负轻重与否的重要标志,税率体现征税的深度。

税率{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额累{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率累{全率累进税率超率累进税率【特别提示】为了简化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需要将“速算扣除数”设计在超额累进税率表中。

所谓速算扣除数,是按照全额累进计算的税额与按照超额累进计算的税额相减而得的差数,事先计算出来附在税率表中,随税率表一同颁布。

速算扣除数=按全额累进方法计算的税额-按超额累进方法计算的税额六、纳税环节指征税对象在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要掌握生产、批发、零售、进出口等各个环节上的税种分布,有些税种单一环节课税,有些税种多环节课税。

七、纳税期限(★★)指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缴纳税款的期限。

有三个概念: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期限、缴库期限,应掌握各个税种纳税期限,结算缴款期限与滞纳金计算的关系。

八、纳税地点根据各个税种纳税对象的纳税环节和有利于对税款的税源控制而规定的纳税人(包括代征、代扣、代缴义务人)的具体纳税地点。

各税种纳税地点的规定都易出客观题。

九、减税免税指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采取减少征税或免予征税的特殊规定。

各章节的减税免税规定往往存在大量考点。

十、罚则指对违反税法的行为采取的处罚措施。

印花税、征管法等章节都有违章处罚措施。

十一、附则主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规定此项税法的解释权,二是规定税法的生效时间。

后续章节没有特别表述,可作一般了解。

第四节税收立法与我国税法体系一、税收立法原则税收立法是指有权的机关依据一定的程序,遵循一定的原则,运用一定的技术,制定、公布、修改、补充和废止有关税收法律、法规、规章的活动。

【特别提示】税收立法不仅仅包括对税收法律、法规、规章的制定、公布、修改和补充,也包括对税收法律、法规、规章的废止。

税收立法应遵循以下原则(了解):1.从实际出发的原则;2.公平原则;3.民主决策的原则;4.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5.法律的稳定性、连续性与废、改、立相结合的原则。

二、税收立法权及其划分关于税收立法权划分的三个要点:(1)立法权可以授予某级政府,行政上的执行权给予另一级——我国的税收立法权的划分就属于这种模式。

(2)中央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以及全国统一实行的地方税的立法权集中在中央。

(3)地区性地方税收的立法权应只限于省级立法机关或经省级立法机关授权同级政府,不能层层下放。

三、税收立法机关狭义的税法与广义的税法。

本教材口径是广义的税法:各有权机关根据国家立法体制制定的一系列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构成了我国的税收法律体系。

(一)我国制定税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机关不同,其法律级次也不同:(1)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制定的税收法律。

(2)全国人大及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制定的暂行规定或条例。

(3)国务院制定的税收行政法规。

(4)地方人大及常委会制定的税收地方性法规。

(5)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的税收部门规章。

(6)地方政府制定的税收地方规章。

【解释 1】在现行税法中, 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发布实施的有: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车船税、船舶吨税、车辆购置税、环境保护税、烟叶税、 耕地占用税、资源税;除此之外其他各税种都是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授权。

全国人大及常委会不止一次授权国务院立法。

近些年,我国税收立法的进程加快:(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于 2016 年 12 月 25 日表决通过; 2018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烟叶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吨税法》由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 2017 年 12 月 27 日表决通过,自 2018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法》由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 2018 年 12月 29 日表决通过,自 2019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法》由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 2018 年 12月 29 日表决通过,自 2019 年 9 月1 日起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法》由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 2019 年 8 月26 日通过,自 2020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

【解释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立法都属于四、税收立法程序税收立法程序主要包括三个阶段:(不包括试行)(1)提议阶段;(2)审议阶段;(3)通过和公布阶段。

五、我国现行税法体系税法体系就是通常所说的税收制度(简称“税制”)。

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可按构成方法和形式分为简单型税制及复合型税制。

(一)税法体系中各税法的分类——3+1 种分类税法体系中各税法按基本内容和效力、职能作用、征收对象、权限范围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类型。

上述对于税法的分类不具有法定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