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豪斯
依顿的课程当中有两个方面特别重要
一是强调对于色彩、材料、肌理的深入理解,特别是二维 和三维,或者平面与立体的形式的探讨与了解; 二是通过对于绘画的分析,找出视觉的规律来,特别是韵 律规律和结构规律这两方面的规律 ,逐步使学生对于自 然事物有一种特殊的视觉敏感性。 伊顿同时强调训练学生对于自然的敏锐观察能力,对于不 同的自然材料,质料不同,表现也应该不同。
约翰.伊顿
1.虔诚的拜火教徒,充满了神 秘主义色彩。 2.设计了BAUHAUS的初 步课程,并建议每个学生必须 先学六个月的初步课程,此后 才能在作坊里进行学习. 3.他认为所有的感觉产生于对 比.如果没有不同质的东西比 较,孤立的东西是看不见的。 因此他布置了无数作业,要求 学生和谐地组织互相对比的标 记、色调、颜色和材质。 4.他还要求学生观察诠释真实 的世界,描绘自然界中的事物, 以磨练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 要求学生独出心裁地发觉、诠 释模特的姿势,而不是解剖上 的准确无误。 5.他偏爱动人的独特形式,胜 过了对功能的要和转角 窗,采用钢铁和平 板玻璃为建筑材料, 采用崭新的结构, 轻巧透明、大方得 体,成为世界上最 早的玻璃幕墙结构 建筑,建筑具有良 好的功能和现代的 外型
德国法古斯工厂(Fagus Factory)是一座由10座 建筑物组成的建筑群,是现代建筑与工业设计发 展中一个里程碑。它由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Walter Gropius)于1910年左右开始设计。法 古斯鞋楦厂位于下萨克森州莱纳河畔的阿尔费尔 德(Alfeld),厂房建筑按照制鞋工业的功能需求 设计了各级生产区、仓储区以及鞋楦发送区。直 至今日,这些功能区依然可以正常运转。 德国法古斯工厂的设计开创性地运用功能美学原 理,并大面积使用玻璃构造幕墙,法古斯工厂建 筑群的这一特点对不仅对包豪斯设计学院 (Bauhaus school)的作品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也成为欧洲及北美建筑发展的里程碑。
瓦西里·康定斯基
中文名:瓦西里·康定斯基 外文名:В а с и л и й К а н д и н с к и й 国籍:俄罗斯出生地:俄罗斯 出生日期:1866年12月16日逝世日期:1944年12月 13日 职业:画家和美术理论家主要成就:现代艺术的伟 大人物之一代表作品:《关于形式问题》等
包豪斯成立宗旨:
·“为建筑而设的学校”反映了其创建者心中的理念: 1、 确立建筑在设计论坛上的主导地位, 2、把工艺技术提高到与视觉艺术平等的位置,从而 削弱传统的等级划分, 3、响应了1907年建于慕尼黑的“德国工业同盟的信 条,即”通过艺术家、工业家和手工业者的合作而 改进工业制品
包豪斯的设计教育观念:
约翰·伊顿
伊顿的另一成就在于开设了现代色彩学的课程。 他对色彩理论领会得很是透彻。当时德国最重要 的色彩理论专家是约翰.歌德,伊顿和其它包豪斯 的基础课程都是以约翰.歌德的理论作为基础的。 伊顿对于色彩的对比 ,色彩明度对于色彩的影响, 冷暖色调的心理感受,对比色彩系列的结构都非 常重要。 伊顿的科学性的色彩理论和科学性的形体构成理 论,对于奠定视觉表达的基础来说是重要的,坚 实的。
·伊顿把预科的基本思想概括为“体验--发现--知 识”三段式。学生从感性上体验形式、色彩、节奏、 比例、结构和空间关系的对比,从视觉和触觉上体 验各种材料的性质。 ·在体验的基础上,学生发现了结构和空间关系的 广阔世界,并进一步揭示这些发现中的理论前提和 哲学意蕴,进而形成理性的知识。他援引中国成语 “得心应手”。 ·由于伊顿是一个神秘主义者,十分强调直觉方法 与个性发展,鼓励完全自发和自由的表现,追求 “未知”与“内在和谐”,甚至一度用深呼吸和振 动练习来开始他的课程,以获取灵感。这些都与工 业设计的合作精神与理性分析相去甚远,从而遭到 了很多批评。
康定斯基1866年生于莫斯科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受到完美的教育;中学时代, 不但成绩优异,而且是优秀的业余大提琴手和画 家。在莫斯科大学学过法律和经济,仍保持着对 绘画的兴趣。1889年到沃洛格达从事民族史与民 俗学调查研究,广泛接触到俄罗斯民间绘画和装 饰艺术,对它们的夸张的、非写实的表现手法和 强烈的色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893年大学毕 业,获博士学位,并在大学任教。三十岁的时候, 为了学画,他抛掉了法律教授的职位。来到了慕 尼黑,在这里,他一下子就被弥漫在这个城市的 新艺术运动。
1916 年,伊顿在一段笔记中,表达了他 1916 年,伊顿在一段笔记中,表达了他
对色彩和简单几何图形之间的有机关联 对色彩和简单几何图形之间的有机关联 的认识。他认为方、圆、三角形与色彩 的认识。他认为方、圆、三角形与色彩 之间应该具有必然的内在关系。 之间应该具有必然的内在关系。
伊顿色彩作品
离德赴英创业。 到美国定居,任哈佛大学建筑系教授、主任
1946年 同一些青年建筑师合作成立“协和建筑事务所” 边从事教育边进行建筑设计 1969年 去世
魏
玛
时
期
的
包
豪 斯 学 校
设计理念:
· 格罗佩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 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他的建筑设计讲究 充分的采光和通风,主张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 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 间的最小极限等。 · 格罗佩斯力主用机械化大量生产建筑构件和预制装配的 建筑方法。早在包豪斯学校任教时期,他便致力研究使家 具器皿等日用品和建筑设计适应工业化大生产的要求,认 为只有这样才能进行大规模建筑并降低造价。他还提出一 整套关于房屋设计标准化和预制装配的理论和办法。格罗 皮乌斯参加发起组织现代建筑协会,传播现代主义建筑理 论,对现代建筑理论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1936年
英国英平顿地方乡村学校 格罗佩斯自用住宅 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
(Village College, Impington)
1937年
(Gropius Residence,Lincoln Mass)
1949年
(Harvard Graduate Center,Cambridge,Mass,TAC)
约翰·伊顿的课程
1)自然物体练习; 2)不同材料的质感练习; 3)古代名画分析
关心色彩的情绪特征和精神特性
1.色彩和图形紧密相联,不可分割。 2.对比和张力。 3.色彩与图形在传递情绪特征时,有类似性。 从色彩与图形的特性中揭示出一些”富于亲和力的 组合”:正方形与红色、三角形与黄色、圆形与蓝 色”,在他看来,图形亦即色彩,没有色彩,就没 有图形可言,图形与色 彩是一体的,每种图形都有着本家色彩。
1954年 马赛诸塞州西水桥小学
(West Bridge Water Elementary School,TAC)
1957年 1977年
西德西柏林汉莎区(Hansa-Viertel)Interbau 国际住宅展览会公寓 何塞•昆西公立学校(Josioh Quincy Community School,South Cove ,Boston ,Ma,TAC)
包豪斯 发展历史
魏玛时期 (1919- 1924)
德绍时期 (1925- 1930)
柏林时期 (1931- 1933)
魏玛时期(1919-1924)
——格罗佩斯 现代设计的先驱者包豪斯的创 始人(Walter Gropius) 1883年5月18日-1969年7月5日 出生于德国柏林,是德国现代 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 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和奠基人 之一,公立包豪斯(BAUHAUS) 学校的创办人。父亲也是一位 建筑师。1969年7月5日卒于美 国波士顿。
魏玛时期:
聘用的教师包括伊顿、马科斯、穆什、施莱莫、费 宁格、克利、莫霍里一纳吉、什莱耶、康定斯基等 。 新的教学体制,是由担任技术教育的导师和担任艺 术形式教育的导师两个部分的专业人员组成的。他 称担任技术、手工艺、材料部分教育工作的教师为 工作室导师,或者工作室师傅(the Workshop Master)。而担任形式内容、绘画、色彩与创造的 部分教育工作的教员则称为形式导师。
包豪斯(Bauhuas)是1919 年在德国成立的一所设 计学院,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 建立的学院。这所由德国著名建筑家、设计理论家 沃尔特· 格罗佩斯创建的学院,通过10 多年的努力, 集中了20 世纪初欧洲各国对于设计的新探索与试验 成果,特别是同时期的荷兰“风格派”运动、苏联 构成主义运动的成果,加以发展和完善,成为集欧 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大成的中心,它把欧洲的现代 主义设计运动推到一个空前的高度。
格罗佩斯经典的作品:
1911~1912年 法古斯鞋楦厂(和A.迈耶合作设计) 1914年 德意志制造联盟科隆展览会办公楼 1923年 耶那市立剧场(City Theater ,Jena, 和A.迈耶合 作设计) 1927年 德绍市就业办事处 1925~26年 包豪斯校舍(Bauhaus) 1927~28年 丹默斯托克居住区(Dammer Stock Housing) 1929年 德国柏林西门子住宅区(Berlin-siemens Stadt Houseing)
1.技术和艺术应该和谐统一 2.视觉敏感性达到理性的水平 3.对材料、结构、肌理、色彩有科学的、技术的理 解 4.集体工作是设计的核心 5.艺术家、企业家、技术人员应该紧密合作 6.学生的作业和企业项目密切结合
包豪斯的三个目标
一、挽救孤立的艺术门类,训练未来的画家、雕塑 家和工匠,让他们的技艺联合起来创造。 二、提高“工艺”的地位,与美术平起平坐。 三、“与工匠带头人及工业界建立持久的联系”。
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
格罗佩斯住宅
包豪斯校舍的实验工厂
格罗佩斯在他设计的包豪斯校舍的实验工厂中更充分 地运用玻璃幕墙。这座四层厂房,二、三、四层有 作品三面是全玻璃幕墙,成为后来多层和高层建筑采 用全玻璃幕墙的先声。把大量光线引进室内是当时现 代主义建筑学派主张的现代功能观点的一个主要方面。 欧洲传统建筑大多室内幽暗,阳光很少,而格罗皮乌 斯设计的房屋有较大的窗户,有阳台。在总体布局上, 为了保证阳光照明和通风,摒弃了传统的周边式布局, 提倡行列式布局,并提出在一定的建筑密度要求下, 按房屋高度来决定它们之间的合理间距,以保证有充 分的日照和房屋之间的绿化空间。这些观点在格罗皮 乌斯1929~1930年和H.沙龙等人共同设计的德国西门 子城住宅区,40年代初和M.L.布劳耶合作设计的美国 匹兹堡的铝城住宅区中都得到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