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梁启超家书》有感

读《梁启超家书》有感

读《梁启超家书》有感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影响力最大的人物之一。

他饱读读书,才华满腹。

在他的教育下,梁家子女个个成才,甚至于一门三院士,实在是难能可贵。

梁先生的教育可以说是成功的典范。

而梁先生与他的子女聚少离多,交流多通过书信。

这些书信平易自然,充满对子女的关爱,体现着这位名人的另外一面。

或是因为梁先生的盛名,又或是因为梁先生教育的成功,梁启超家书成为中国的三大家书之一,备受推崇。

但是,家书就是家书,附加其上的诸多意义,恐怕梁先生下笔时是没想过的。

看这些家书时,只是觉得有趣,要说它有多吸引人,多发人深思,却真的没有。

家书当然是讲梁家的事,写得随意又有些琐碎,话题时常转换。

有的时候看得人云里雾里,因为实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就算看到金玉良言,也没有切肤之感。

可是梁先生与他的子女,不论写信还是看信,大概都是兴致勃勃。

因为他们是当事人,他们在关心同样的问题。

书信是寄托他们相思之情的最好载体,也是他们交流的最好平台。

这大概是这些书信最让人羡慕的地方。

在写这些书信的时候,梁先生大概是最放松的。

梁先生在早年写给他大女儿梁思顺的信中提到了他在北京的政治活动。

在1912年11月1日的这封信当中,他这样写道:“一言蔽之,即日本报所谓人气集于一身者,诚不诬也。

盖上自总统府、国务院诸人,趋跄惟恐不及,下则全社会,举国若狂。

此十二日间,吾
一身实为北京之中心,各人皆环绕吾旁,如众星之拱北辰”。

在信中,梁先生这样得意,好像是在迫不及待的炫耀,自然得很。

大概世界上所有父亲都是希望儿女以他为荣的,所以梁先生才会在家书中这样表现。

虽然是写给自己孩子的信,梁先生却表现的赤诚。

他并不掩饰对自己孩子的思念,他在给大女儿的信中明明白白地写着,如果你在这里就好了,我的心里就宽慰了。

他还会称他的小女儿“小乖乖”。

梁先生对于子女的教育,也不是强迫性的。

他更多的讲他自己的人生经历,人生感悟,提供他的人生经验,给他的孩子们做为参考。

每每孩子们出现问题时,他的信就会出现,提供帮助。

也许每当梁先生的孩子遇到问题时,就会将梁先生的信拿出来细细地翻一遍。

说真的,这实在是很让人很羡慕啊。

爱在心头口难开,但爱在笔端会不会更容易表达出来?不是每一个父亲都能像梁启超先生一样睿智,将一封家书写得内涵丰富。

但是这封家书只是属于家人的,可以时时翻看,这种幸福大概是共通的。

真的很想收到一封家书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