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9课《赤壁赋》课件(共24张ppt)

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9课《赤壁赋》课件(共24张ppt)


17、狼籍 jí
9、旌旗 jīng
18、枕藉 jiè
二、本文押韵换韵的字:
第1段:间、 天、然、仙 第2段:桨、光、方,慕、诉、缕、妇 第3段:稀、飞、诗; 昌、苍、郎;
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 响。它为以后的戏曲、绘画、雕塑等提供了创作的题材。 宋代画家李公麟、明代画家唐寅都画过苏轼舟游赤壁的 画。
苏在赤壁的创作活动,给赤壁增添了光彩,清人就 干脆把黄州赤壁命名为“东坡赤壁”,并镌刻在建筑物 的门额上,由此名满天下。直到今天,在黄冈东坡赤壁 ,仍有“二赋常”“酹江亭”“坡仙亭”等名胜。
苏轼力图排遣政治打击而带来的苦闷从而听任自然, 乐观旷达,作者力图从消极中超脱出来,其实是含蓄地 向他的政敌暗示,我虽然遭贬,但我却超然世外,飘然 欲仙,寄情山水,尽得其乐,不寂寞不烦恼,反而积极 向上。由于屡遭贬斥,作品往往流露出达观放任,忘情 得失的思想。

“赋” 以楚辞为源头,至荀

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 ——曹 操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许 浑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 轼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 慎
背景介绍: 北宋元丰二年,苏轼被贬调湖州。贬调的原因是他
不赞成王安石的新法。元丰二年(1079年)八月,苏轼 因"乌台诗案"被加以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苏辙 等拼死上表相救,幸好太后曹氏爱才,不肯杀轼,神宗 才对苏轼从轻处置。苏轼被囚128天之后,贬为黄州团 练副使,交由本州安置,不得干预公事。在黄州苏轼过 的实际上是一种较自由的囚犯生活,处境相当困难。在 此期间,写就一词二赋。
面对灾难性命运, 苏轼持什么样的 人生态度?
以坦然的心境欣赏“江上之清风,山
间之明月”
到大自然中寻求精神寄托。 达 穷
积极进取,直面人生 听任天命,随遇而安
则则 兼独 济善
天其
下身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面对宇宙和历史时都 感到短暂悲哀,你能举出这方面的诗句吗?
一、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
1、壬戌 rénxū
10、酾酒 shī
2、桂棹 zhào
11、横槊 shuò
3、余音袅袅 niǎo
12、渔樵 qiáo
4、幽壑 hè
13、扁舟 piān
5、嫠妇 lí
14、匏樽 páo
6、山川相缪 liáo
16、无尽藏 zàng
8、舳舻千里zhúlú

《闲情赋》陶渊明 《思旧赋》向秀 《洛神赋》曹植 《登楼赋》 王粲
名 《恨赋》》《别赋》 (南朝·梁)江淹
赋 《登楼赋》 王粲 《长门赋》 司马相如
文 《采莲赋》 萧绎
前后《赤壁赋》写于苏政治上失意,行动上不自由, 生活贫困,心情极其苦闷的时期。在沉重的精神压力下, 苏内心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他开始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感 慨世事的纷扰和虚无,他哀叹人生如梦,他渴望从那唯一 不变而又与世事无关的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中,求得慰藉 和超脱。在黄州的四年,他过着清苦恬淡的生活,与和尚 为友,同渔樵杂处置地耕田,种桑养牛。
然而,东坡毕竟是一个胸怀旷达,政治上有抱负的人。 他想从佛老思想中寻求慰藉,寄情山水,幻想出世。可是, 他终究未能超脱也不甘超脱。黄州的山水勾起了他对古人 的怀念,他触景生情,倾吐了自己对曾经大显身手、建功 立业的历史人物崇敬、颂扬的感情,同时也流露了自己治 世立业的壮志。
总之,苏轼的内心是复杂的、矛盾的。消极退隐和积 极进取,疾世愤懑与逍遥山水的两重情绪,在与世无争的 的思想后面,流露出不甘妥协的积极精神和鄙弃富贵、傲 然独立的旷达情怀。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 苏轼遭受政治迫害,被贬谪到黄州 已经两年了。“长江绕廓知鱼美, 好竹连山觉笋香” ,水中的鲜鱼, 山间的竹笋,江城的一切风物,都 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莫大的慰藉。 这时,他曾站立在江边赤壁之上, 眺望如画江山,唱出了“大江东去” 的豪放歌声。他还在七月十六日一 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 下的长江水面,写下了千古名作 《赤壁赋》。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
文赋各个阶段。
骚赋:以楚辞为源头
大赋(汉):以铺张渲染为能事,排列许多怪异生僻的 词汇,鸿篇巨制,繁缛富丽。
小赋:抒情咏物 骈赋(魏晋南北朝):受骈文影响,讲究对仗工整。 律赋(唐):科举中写赋,按照诗歌声律,除句式对偶
外,还限制用韵,规定平仄配合,音律谐和。 文赋(宋):打破声律限制,加入散文特点。
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
•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说:“赋者,铺也;铺 采摛(chī)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 内容;铺采摛文,指赋的形貌。赋在艺术表现上必然 注重铺陈形容事物的外象和内理。在语言上使用新奇 美丽的辞藻。另外赋也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 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长短 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 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 合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
赤 壁 赋苏
轼 湖 北 黄 冈 赤 壁 图
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这实在是一种相 辅相成的有趣关系。苏东坡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 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 阶段,两方面一起提升,谁也离不开谁。
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 黄冈。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 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 色的山崖,因为形状很像鼻子,人 们就称它为赤壁矶;又因为山崖陡 峭如一面墙壁,它也被称为赤壁。
作者简介
一度下狱, 三度贬官。 命运多舛, 生活坎坷。
但他 既没有像贾谊那样“抑郁而终”, 也没有像陶潜那样“归隐田园”。
为什么?
作者的复杂思想: 儒:积极入世,忧国忧民,平生倾慕贾谊 佛:精通佛理,不计得失,常与僧人来往 道:好学老庄,齐万物,一死生,追求内 心调和
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 与世无争的态度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统一在 苏轼身上。当儒家思想遭遇挫折时,苏轼却能 峰回路转,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归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