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教学楼建筑结构设计毕业论文目录摘要·ⅣABSTRACT·Ⅴ1前言2 建筑设计2.1 设计基本资料··22.1.1工程概况··22.1.2 地质、水文、气象资料··22.2 建筑设计说明·32.2.1 设计概要·32.2.2 建筑立面剖面设计··42.2.3 抗震设计·42.2.4 防火设计·52.2.5细部构造总说明·52.3 建筑细部具体构造做法·62.3.1 屋面做法·62.3.2楼面做法·62.3.3 墙面做法·72.3.4 散水做法·73 结构设计3.1结构的选型及布置·83.1.1 结构的选型··83.1.2 柱网布置··83.1.3 初选构件尺寸··93.2荷载统计··93.2.1 竖向荷载计算··93.2.2 水平荷载计算··163.3 力分析·193.3.1 恒荷载作用下的力计算··193.3.2 活荷载作用下的力计算·283.3.3 风荷载作用下的力计算··383.3.4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力计算··42 3.4 力组合·· 503.4.1 荷载组合·503.4.2框架梁的力组合·513.4.3 框架柱的力组合·553.5 梁、柱截面设计·603.5.1 框架梁截面设计·603.5.2 挑梁设计·663.5.3 框架柱的截面设计·683.6 板的设计·803.6.1 双向板的设计·803.6.2 单向板的设计·843.7 基础设计·863.7.1 桩的设计·863.7.2 承台设计·923.8 楼梯的设计·964施工组织设计4.1编制说明··1004.1.1编制依据··1004.1.2 编制围·1004.2工程概况·1004.2.1 工程特点··1004.2.2工程概况··1004.3 施工总平面布置·1014.3.1施工总平面布置设想··1014.3.2 施工现场布置·1014.4施工总体部署·1024.4.1施工总进度计划·1024.4.2 施工分段··1024.4.3施工顺序··1024.4.4 定额计算人工及工日·1024.5主要施工方法技术措施·1034.5.1工程施工测量方案··1034.5.2基础工程··1064.5.3 模板工程·1084.5.4 混凝土工程·1084.5.5 垂直运输和脚手架·1094.5.6 砌体工程·1094.5.7 门窗工程·1104.5.8 装饰工程·1104.5.9 水电安装工程·1114.6主要施工技术措施·1134.6.1质量保证措施··1134.6.2安全施工措施··1204.6.3 文明施工措施·1214.6.4 冬雨季施工措施·122结论·123谢辞·124参考文献·1252建筑设计2.1 设计基本资料2.1.1工程概况工程名称: 某大学学生公寓建筑面积: 4973.22m 2建筑总高度: 23.45m (室外地坪算起)建筑层数: 六层结构类型: 框架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50年地面粗糙度: B 类抗震等级: 三级设防烈度: 7度,第一组别,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值为0.1g结构重要性系数:1.02.1.2地质、水文、气象资料(1)最大冻土深度:0.50m(2)基本风压: 0.452kN/m(3)基本雪压: 0.32kN/m(4)主导风向: 夏季为南、西南风;冬季为东北风(5)地下水: 无侵蚀性,地下水位距地面1.50m(6)地质资料:建设场区地势平坦,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状况如下: 第一层:粘土,分布普遍,厚度0.8~1.5m,平均1.3m,sia 18kpa q =;第二层:粉土,分布普遍,厚度层厚1.1~2.1m,平均1.7m,层位较稳定,土质较均匀,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k 100kpa f =,-1s 6.5Mpa E =,sia 22kpa q =;第三层:粉质粘土,分布普遍,层厚0.6~1.5m,平均1.3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k 75kpa f =,-1s 4.88Mpa E =,sia 16kpa q =;第四层:粉土,分布普遍,层厚0.9~3.1m,平均1.94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k 100kpa f =,-1s 6.5Mpa E =,sia 22kpa q =;第五层:粉质粘土,分布普遍,层厚1.1~2.3m,平均1.61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k 90kpa f =,-1s 5.86Mpa E =,sia 27kpa q =;第六层:粉质粘土,分布普遍,层厚1.9~3.4m,平均2.74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k 90kpa f =,-1s 8.87Mpa E =(L 0.43I =),根据场地临近工程的试桩结果,桩体施工时的三击贯入度16cm)。
水文地质:地下水埋藏较浅,位于地表面下1.5m 地下水对混凝土及混凝土中钢筋均无侵蚀性。
2.2 建筑设计说明2.2.1设计概要本设计是学生公寓,应根据建筑使用性质、建设规模与标准的不同,确定各类用房。
有二人宿舍、四人宿舍、小商店、接待室等等组成,应根据使用要求和具体条件确定。
宿舍建筑应根据使用要求,结合基地面积、结构选型等情况按建筑模数确定开间和进深,并为今后改造和灵活分隔创造条件,故本建筑选取开间为3.9m ,进深为7.2m 。
(1)房间使用面积、形状、大小的确定一个房间使用面积基本包括:家具、设备所占的面积;人们使用家具、设备所占活动面积;以及行走、交通所需的面积。
充分利用框架结构的优越性,并考虑到柱网布置的要求,宿舍的开间取为 3.9m ,进深为7.2m ,厕所布置在建筑朝向较差的一面,并设置公用的前室,前室置洗手槽。
厕所有不向邻室对流的直接自然风和天然采光,卫生洁具数量按《规》要求确定。
(2)门窗大小及位置的确定宿舍门洞口宽根据人流的多少和搬进房间设备的大小取门宽为900mm ,开启方向朝房间侧;走道端部的门采用等宽双扇门,大厅的门采用三个双扇双向弹簧门。
(3)窗的大小以及位置的确定房间中的窗大小和位置的确定,主要是考虑到室采光和通风的要求。
本次设计中,宿舍的窗户,考虑《规》要求窗地比≥1:7,窗宽取为2700mm ,高度取为1800mm 。
厕所开窗高2400m ,并配置机械通风设备。
(4)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一幢建筑物除了有满足各种使用功能的房间以外,还需要有把各个使用房间及室外有机联系起来的交通联系部分,以保证使用便利和安全疏散。
在多层建筑中,楼梯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楼层人流疏散的必经之路,楼梯的数量、位置及形式应满足使用方便和安全疏散的要求,注重建筑环境空间的艺术效果。
设计楼梯时,还应使其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和其他有关单项建筑设计规的规定。
考虑防火要求,多层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且应靠外墙设置,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楼梯的门是可以阻挡烟气入侵的双向弹簧门。
考虑结构楼梯平面形式的选用,主要依据其使用性质和重要程度来决定。
本设计所有楼梯选取现浇板板式双跑楼梯。
作为主要交通用的楼梯梯段净宽应根据楼梯使用过程中人流股数确定,一般按每股人流宽度0.55m+0~0.15m计算,并不应少于两股人流。
楼梯平台部位的净高不应小于2m,楼梯梯段部位的净高不应小于2.2m楼梯梯段净高为自踏步前缘线量至直上方凸出物下缘间的铅垂高度。
楼梯坡度的选择要从攀登效率,、节省空间、便于人流疏散等方面考虑。
因而本建筑楼梯踏步高度选用150mm,踏面选用300mm。
走廊作为水平的交通联系其主要功能是连接同一层的各个房间、楼梯、门厅等,以解决建筑物中水平联系和疏散的问题,要求其宽度满足人流通畅和建筑防火的要求。
考虑到柱截面尺寸和基础布置,适当放大取走道宽2.7m,净宽2.20m,可让三人并行通过。
2.2.2建筑立面剖面设计立面设计是在满足房间的使用要求和技术经济条件下,运用建筑造型和立面构图的一些规律,结合平面的部空间组合进行的。
进行立面设计设计时要考虑房屋的部空间关系,相邻立面的协调,各立面墙面的处理和门窗安排,满足立面形式美观要求,同时还应考虑各入口,雨篷等细部构件的处理。
考虑设计的是学生宿舍,立面尽量明快简洁、具有时代感。
在建筑的南立面采用不同颜色的面砖装饰。
建筑剖面考虑的是建筑物各部分高度,建筑层数和空间结构体系。
确定房间净高时,主要考虑房间的使用性质,室采光通风及设备设置和结构类型。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取房间层高为3.3m。
2.2.3抗震设计《建筑抗震设计规》规定,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必须进行抗震设防。
建筑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要尽快恢复的建筑;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丁类建筑应属于抗震次要建筑。
本工程的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的要求。
本设计属于框架结构,7度设防,高度小于30m,所以为三级框架。
防震逢的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 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可采用70mm;超过15m时,6度、7度、8度和9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增加宽度20mm。
(2) 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2.2.4防火设计疏散楼梯是安全疏散道路中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应设明显指示标志,并宜布置在易于寻找的位置。
但电梯不能作为疏散楼梯用。
疏散楼梯的多少,可按宽度指标结合疏散路线的距离及安全出口的数目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