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

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


表1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国
B国
X
6
15
y
2
12
表2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国
B国
X
10
5
Y
4
5
2.假设A、B两国的生产技术条件如下所示,那么两 国还有进行贸易的动机吗?解释原因。
表1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国
B
X
6
15
y
2
12
3.证明如果一国在某一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那么也 必具有比较优势。
(2)进口为2 000个单位。
7. 在图2-2(b)中,过剩供给曲线两端是否有界限? 试解释原因。
8* 仿照图2-4,你能否画出这样一种情形:两条曲 线的交点所决定的国际均衡价格与某一国封闭下 的相对价格完全相同?如何解释这种结果(提示: 从大国、小国的角度考虑)?
9. 试对下列说法加以评价:
(1)由于发达国家工资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所 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会无利可图;
B′ (b)
pw X
(五)贸易利益和实际工资水平
❖ 从贸易前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移动来判定:贸易后 社会无差异曲线均向上移动,因此,贸易改善了两 国福利水平;
❖ 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判定:以A国为例,开放后放 弃1单位Y的生产,转而生产X,再用X与B国交换Y, 所得的Y商品数量为:
ax ay
pw
ax ay
1/3
1/12
Y的劳动生产率
1/6
1/4
表2-2(b) 两国的劳动生产率
A
B
X的劳动生产率
1/3
1/12
Y的劳动生产率
1/6
1/8
❖ 现在放弃1个单位处于绝对劣势地位的部门生产, 专业化分工后的净效果为:
表2-3(a) 国际分工后生产变化的净效果
A
B
世界生产净变化
X
+2
-1
+1
Y
-1
+3
+2
表2-3(b) 国际分工后生产变化的净效果
生铁
3.6
容器
2.4
罐头
5.2
机械
2.7
美国出口/英国出口
8 5 4 3.5 15
表2- 4 迈克道格尔对李嘉图贸易理论的检验结果(续表1)

2.2
1.5
1.4~2
烟卷
1.7
0.5
油毡
1.9
0.33
针织品
1.8
0.33
皮鞋
1.4
0.33
可乐
1.9
0.2
化纤
1.5
0.2
表2- 4 迈克道格尔对李嘉图贸易理论的检验结果(续表2)
棉制品 人造丝 啤酒
水泥 男式毛制品 人造奶油
毛衣
1.5 1.4 2.0 小于1.4 1.1 1.3 1.2 1.4
0.11 0.09 0.06
0.09 0.04 0.03 0.004
资料来源:迈克道格尔(1951)。
❖ 斯特恩(Robert Stern)的实证检验:比较1950年 和1959年两个年份美、英两国的劳动生产率与出口 绩效之间的关系,检验证明在1950年,所观察的39 个部门中,有33个部门支持假设检验,但到了1959
❖ A国X商品过剩供给曲线的导出:
Y p2 C2
p=Px/Py
axLa
A
C1
Ya
Ea
p1
O
Xa A
X
(a)
图2-2
pa
-Xa O ax La Xa (b)
Xp-Xc
❖ A国过剩供给曲线与B国过剩需求曲线的交点
决定的国际均衡价格:
p=Px/Py pb
p=Px/Py A国的过剩供给曲线
pb
pw
pa
B国的过剩需求曲线
X=axLx
Y=a yLy
La Lx Ly
X ax
Y ay
La
其中 La 表示A国的劳动供应总量,
第三个表达式代表充分就业条件。
A、B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Y B
X ax
Y ay
La
相对价格线
pa PXa / PYa
A
· Eb
生产可能性边界斜率 ay/ax
· Ea
O
B/
A/
X
图2-1
(二)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
O
Xc-Xp
O
X过剩供给或需求
图2-3
图2-4
由图2-3和2-4可知国际均衡相对价格为 pw ,
位于 pa 和 pb 之间。
(四)贸易后的一般均衡
❖ 如下图所示:贸易后A国完全专业化生产和出口X, 进口Y;B国完全专业化生产和出口Y,进口X。YYFra bibliotekpwB

Ca
Ea
F
Eb Cb
O
D
A′ X
O
(a)
图2-5
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的分析
A、B两国生产技术差异的两个实例:
表2-1(a) 两国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量(绝对优势)
A
B
X的劳动投入量
3
12
Y的劳动投入量
6
4
表2-1(b) 两国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量(比较优势)
A
B
X的劳动投入量
3
12
Y的劳动投入量
6
8
表2-2(a) 两国的劳动生产率
A
B
X的劳动生产率
A
X
+2
Y
-1
B -1 +1.5
世界生产净变化 +1 +0.5
结论:
❖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比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更具 有普遍意义。
❖ 只要两国间存在成本上的差异,即使其中一国处于 全面的劣势地位,国际贸易仍会发生,而且可以使
所有国家获利。
第二节 比较成本理论的新古典经济学分析
一、基本分析工具 (一)古典经济学的生产函数
4. 根据书中表2-1(b)所给例子的做法,如果按照 比较劣势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那么会对世界 生产带来什么净影响?
5. 假设某一国家拥有20 000万单位的劳动,X、Y的 单位产出所要求的劳动投入分别为5个单位和4 个单位,试确定生产可能性边界线方程。
6. 根据上一题的条件,再加上以下几个条件,试确 定该国的出口量,并在图中画出贸易三角形。 (1)X的国际相对价格为2;
Q f (L)
f (L) f (L)
f (1) ( 1 ) f ( L) L
f (L) aL
a 为劳动生产率
二、模型基本假设
❖ 生产要素只有劳动一种; ❖ 劳动在一国之内是完全同质的; ❖ 劳动在一国之内可自由流动,在国际间不能流动; ❖ 规模收益不变; ❖ 商品和劳动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 不考虑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 ❖ 两国的生产函数不相同; ❖ 两国的消费者偏好相同。
❖ 在封闭均衡状态下,A、B两国的相对价格由各自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决定:
pa PXa / PYa < pb PXb / PYb
pa=ay/ax pb=by/bx
ay/ax < by/bx ax/ay > bx/by
A国在X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 势,导致了国际贸易的产生
(三)国际均衡价格
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
本章结构
从绝对成本理论到比较成本理论 比较成本理论的新古典经济学分析 比较成本理论的验证与评价
第一节 从绝对成本理论到比较成本理论
❖ 一、亚当·斯密对于国际贸易学说的贡献
(一)抨击了重商主义,主张自由经济,为 自由贸易奠定了基础。
重商主义学说是15—17世纪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时期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思想,分为早 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其根本观点为金银 为社会的惟一财富,主张国家实行贸易保护政策, 保持贸易中的顺差。
年,这一关系有所削弱。
小结:李嘉图贸易理论的不足
❖ 没能解释造成各国劳动生产差异的原因; ❖ 完全专业化生产与现实不相符。 ❖ 生产要素只有劳动一种,不能解释国际贸易对各国
国内不同种类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分配的影响。
练习与思考
1.根据下面两个表中的数据,确定(1)贸易前的相对 价格;(2)比较优势的形态。
pa
1
❖ 实际工资水平
第三节 古典贸易理论的验证与评价
❖ 迈克道格尔(.MacDugall)对李嘉图贸易理论的实证检验: 以1937年为例,考察了美国与英国各行业的出口绩效与劳动 生产率之间的关系。
表2- 4 迈克道格尔对李嘉图贸易理论的检验结果
行业或产品 美国劳动生产率/英国劳动生产率
收音机
大于2 3.5
2×2×1模型(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一种要素) A和B两国的X和Y 两种产品的生产函数为:
X axLx , Y ayLy ,
X bxLx Y by Ly
如果 ax>bx,则A国在X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如果 ax/ay>bx/by,则A国在X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三、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的图示
(一)生产可能性边界(A国)
(二)提出了绝对成本理论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基础
该理论从生产的绝对成本的差别为出发点,认 为各国应按照各自在绝对成本方面上的优势进行分 工,生产并出口绝对成本低的商品,进口绝对成本 高的商品,即“以己之所长,换己之所需”。
❖ 二、李嘉图提出的比较成本理论
该理论认为,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双 方,不一定都要有生产绝对成本低的某一商品, 只要各自生产比较成本较低的商品,然后进行交 换,双方都可以获利,即按“两优取其重,两劣 取其轻”的原则进行分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