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碱
有机溶剂 (脂溶性杂质)
总碱
3.有机溶剂提取
药材粗粉 碱化(用石灰水湿润,搅匀,晾干) 有机溶剂萃取 药渣 (含亲水性生物碱)? 有机溶剂(游离碱) 稀酸水萃取 有机溶剂(脂溶性杂质)
酸液(碱盐)
酸水层 (水溶性杂质)
有机溶剂层(弱碱性生物碱)
碱化,有机溶剂提取 碱水层 (水溶性杂质) 有机溶剂层(游离碱) 水洗,回收溶剂 总生物碱
石油醚脱脂后 10%NaOH水溶液,沸水浴上 加热,乘热过滤 残渣
喜树碱 滤液 MeOH及2N HCl在60℃酸化, 过滤 滤液 喜树碱沉淀 CHCl 3:MeOH(1:1)重结晶 喜树碱结晶
第六节 生物碱的结构鉴定与测定
一、光谱法在生物碱的结构鉴定与测定中的应用
• (一)紫外光谱
二 氢 吲 哚 类
二、生物碱的分离
1.各类别生物碱分离
总生物碱的酸水提取液 CHCl3萃 取 CHCl3液 酸水液
1-2%氢氧化钠 ¡ %
CHCl3液 碱水液 调PH 7 CHCl3萃 取 CHCl 3液 (一般叔胺盐) 碱水液 (水溶性生物碱) 酸化 Zn +H 2SO 4还原 NH 4OH碱化至PH 9~10 CHCl 3萃取
二、生物碱的检识
1.生物碱的沉淀反应 (1)常见的沉淀剂 碘化铋钾:Dragendorff’s reagent 碘-碘化钾试剂 碘化汞钾试剂 硅钨酸试剂 (2)沉淀反应应在酸性条件下; 2. 生物碱的显色反应
• • • •
第五节 生物碱的提取分离
药材粗粉
一、总生物碱的提取 1.水或酸水提取
(一 法 ) 碱化 过滤 沉淀 水洗 干燥
粗总生物碱
2.醇或酸性醇提取
药材粗粉
醇或酸性醇
药渣 醇提取物 减压回收醇? 浓缩液(无醇味) 加稀酸水搅拌、溶解、放置、过滤 酸水液(生物碱盐)
不溶物 (酸溶性杂质,多为树脂类)
(一法) (二法) (三法) (四法) (五法) 碱化, 有机溶剂萃取 有机溶剂层 碱水层(水溶性杂质) (季胺,水溶性生物碱) 酸水液 (仲叔胺碱)
N 来源于异戊烯
来源于萜类:单萜类 倍半萜类 二萜类 三萜类 来源于甾体:孕甾烷(C21) 环孕甾烷(C24) 胆甾烷( C27)
•一、物理性质
第三节 生物碱的理化性质
•1. 组成:一般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少数含有Cl、S等; •2. 状态:一般为固体,少数为液体。 (1)液体生物碱一般不含氧元素; (2)液体生物碱可随水蒸气蒸馏; (3)固体一般为结晶形,有些为无定形粉未; •3.味道:多具苦味,有些极苦; •4.颜色:多数呈无色,少数有颜色;
雷氏银盐
3.生物碱的纯化
(1)利用游离生物碱的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
OCH3 CH3O CH3 N CH2 OCH3 N CH3 CH2
OCH3 粉防己碱(Tetrandrine)
OCH3 CH3O CH3 N CH2 OH N CH3 CH2
OCH3 防己诺林碱( Fanchinoline)
粉防己粗粉 1% H2SO4 浸泡提取 酸水浸出液 加石灰乳调至PH9~10,过滤 碱水液 雷氏盐处理 轮环藤酚碱 沉淀 60℃干燥, 粉碎成颗粒状 干燥粗粉 苯冷浸5~6次,每次4h 残渣 (防己诺林碱)
生
物
碱
(Alkaloids)
第一节
概述
一、生物碱定义:天然产的含氮有机化合物。
下列除外: 低分子胺类:甲胺、乙胺; 氨基酸、氨基糖、肽类、蛋白质、核酸、核 苷酸、卟啉类、维生素;
藻类、水生植物、异养植物中未发现生物碱
二 生 物 碱 在 生 物 界 的 分 布
植物界
菌类植物如麦角菌等少数植物含有生物碱 1.在系统发育较低级的类群中 生物碱分布较少或无 地衣、苔藓类中仅发现少数简单的吲哚类生物碱 蕨类中除简单类型的生物碱如烟碱外,结构复杂的 生物碱集中分布在小叶型的真蕨如木贼科、卷柏科 石松科等植物中 裸子植物中,仅红豆杉属、松属、云杉属、油杉属、 麻黄属、三尖杉属等植物中含生物碱 (很少) 单子叶植物中,主要分布在百合科、石蒜科、百部科 (较少) 双子叶植物中,主要分布在防己科、毛莨科、茄科、
积累和储藏的结果:
(1)同种植物中往往含有多种结构类型相 同的生物碱; (2)同属植物中往往含有多种结构类型相 同的生物碱; (3)同种植物中,生物碱的有无或含量受 生长条件与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第二节
生物碱的分类、生源及其分布
生物碱分类主要有三种方法: • (1)来源分类 • (2)化学分类 • (3)生源结合化学分类
~
碱液 调PH 10 CHCl 3萃取 碱液 CHCl 3液 回收氯仿 强碱 (丙) (丁)
CHCl 3液 回收氯仿 中强碱
(丙) 水饱和的丁醇或 戊醇提取 醇液 回收 水溶性碱 沉淀
加盐酸调PH2~3, (丁) 加雷氏铵盐沉淀完全,过滤
水洗,晾干, 加丙酮溶解,过滤 残渣
滤液 (水溶性杂质)
滤液 滴加饱和Ag2SO4溶液至 沉淀完全,过滤 滤液 加入等量BaCl2溶液 分解,过滤 BaSO4 水溶性生物碱
N ~ 250(S) ~ 295(W)
N 225-235 O 295-300 328-331 (VS)
N O 207-213 (S) 240-253 (S) 274-281 (W) 285-290 (W)
吲 哚 类
N 225-228(S) 280-283(W) 290-292(Sh)
N O 237-240(VS) 312-320
N 230 ( 偶呈Sh) 300-315 (2 个Sh)
O 氧 化 吲 哚 类 N N 400-420(3-4 个强峰)
O
206-210(S) ~ 250 ~ 280 ( 偶呈Sh)
(二)红外光谱
1.酮基的吸收 有跨环效应时,酮基吸收在1660-1690 2.Bohlmann吸收带 在反式喹诺里西丁环中,凡氮原子邻碳上的 氢有二个以上与氮孤电子对呈反式双直立关系 者 , 且 氮 孤 电 子 不 参 与 共 轭 时 , 则 在 28002700cm-1 区域有 2 个以上明显的吸收峰 , 而顺式 异构体则此峰极弱。
药渣
酸提取液
(二 法 ) (三 法 ) (四 法 ) 碱化 阳离子树脂 NaCl盐 析 CHCl3萃 取 过滤 沉淀 吸附生物碱的树脂 酸液 水洗 水洗,干燥,碱化 碱化 干燥 有机溶剂提取 有机溶剂提取 粗总生物碱 碱水 粗总生物碱 有机溶剂 回收 有机溶剂 稀碱水洗 水洗 有机溶剂 回收 粗总生物碱
O O N OH OCH3 OCH3 Berberine( 黄色) [H] Zn / H2SO4 O O N OCH3 OCH3 Tet rahydroberberine( 无色)
一、物理性质
• 5.熔点:多数具确定的熔点,少数具双熔点; • 6.旋光性: • 7.溶解度: ( 1 )绝大多数仲胺和叔胺生物碱游离碱具亲脂性; (2)绝大多数生物碱盐具亲水性; (3)季铵生物碱具亲水性; ( 4 )具酚羟基、羧基等酸性基因的生物碱具酸碱 两性; ( 5 )具内酯基的生物碱,遇碱开环,遇酸又闭环; (6)有些生物碱或生物碱盐具有特殊的溶解性质;
O KO N
N 苦参碱
N 苦参碱酸钾(溶于水中) OH O NaOH
N N O 喜树碱
N N O
OH O O
O
HCl
–(5)色谱法
• 硅胶柱:展开剂中一般加少量二乙胺等碱性试剂; • 大孔树脂 • Sephdex-LH20 • 各种加压柱:低压柱、中压柱、制备性HPLC等;
喜树根粉 75%EtOH,50℃,提取 EtOH提取液 浓缩至膏状 浸膏 水处理,过滤 不溶物 CHCl 3捏溶 残渣 CHCl 3液 回收至干 固体 甲醇回流,室温放置,过滤 MeOH液 固体 MeOH液 水液 水液 CHCl 3萃取 CHCl 3液 蒸干 固体 甲醇溶解 固体 CHCl 3:MeOH (1:1) 重结晶
1~2 %NaOH 液 萃 取
水液 CHCl 3液 CHCl 3液 (酚性弱酸性生物碱)? (非酚性叔胺盐)
碱液 NH 4Cl 通CO 2使PH CHCl 3液 碱水液 ~ 10 7 (叔胺碱) (未还原) CHCl 3萃取 NaOH 酸化,加生物碱沉淀剂 (如前操作) CHCl 3液 (酚性叔胺碱) 母液 酚 性 碱 非 酚 性 碱沉 淀 (水溶性杂质) 分解 水溶性生物碱 (季胺盐和酚性盐)
(-)Ephedrine
OH C H H
H C CH3 N CH3
甲苯 (循环使用) ① 草酸麻黄碱
CaCl2置换 (+)Pseudoephedrine 盐酸麻黄碱粗品 精制 盐酸麻黄碱纯品
(3)利用生物碱碱性强弱不同进行分离
PH梯度分离法 • ①混合物溶于稀酸水,逐渐调碱性,分别用CHCl3萃取 PH由低到高,生物碱碱性由弱到强 • ②混合物溶于CHCl3中,用缓冲液依次萃取 PH由高到低,生物碱碱性由强到弱
DA RDA
DA 非典型 RDA
4.主要由苄基裂解产生特征离子
OR3 R2O R1O + N R OR4 OR5 R2O R1O + N R OR3
(三)质谱
1.难于裂解或由取代基或侧链的裂解产生 特征离子
O O R(CH3) O N O N H N CH2 R b CH3 CH N(CH3)2 a -CH3 b O O H NHCOCH3
m/z332(M-15)
HO
CH3CH=N(CH3)2 a
2.主要裂解受氮原子支配
HO CH N
+
CH=OH +
生物界
2.生物碱集中分布在系统 发育较高级的类群中
CH3
动物界:极少
CH2 N
C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