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鸟语》相关材料
鸟的语言
鸟类的鸣啭跟鸟类的种类一样繁多,甚至比鸟类种类更多。
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同一种鸟类,会有不大相同的鸣啭,正如我们人类各有自己的方言一样。
然而,鸟类鸣啭的调式却是非常固定的,雌鸟就凭借这些鸣啭确切地认出同种的雄鸟。
在大多数种类中,雄鸟对同种雄鸟的鸣啭声异常敏感。
科学家们用橙顶灶鸫作了一个试验。
他们在一片树林中观察到4只橙顶灶鸫,将它们按位置标记为A、1、2、3,4只鸟经过激烈竞争,各自占领一片小树林。
领土分割完毕,接着就是一天接一天地鸣叫,进行占区保卫,并吸引过路雌鸟。
科学家们在几千米外录制了另一只雄橙顶灶鸫(B)的鸣啭,然后在离A不远处播放。
A灶鸫立刻听出该鸟的声音是一个陌生者,并开始在自己领域内四处飞行调查。
将B灶鸫的声音拿到1、2、3领域边缘播放也都产生类似的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当A四处调查时,它的邻居们会很快侵蚀A的领域,但A调查完毕后立刻予以反击。
因此,科学家们推测,雄性灶鸫个体间通过鸣啭起到保卫领域的作用,避免了不必要的争斗,从而能节省大鼠能量。
它们通过识听对手鸣啭的响度,可以确定自己是否受到侵略,从而决定是否采取行动。
除了有自己特定的鸣声外,有些鸟还喜欢学其它鸟的鸣啭,科学家们把这种现象称作效鸣。
除了鸣啭外,鸟类还有其它鸣叫声。
例如,幼雏发出的“叽,叽”声具有乞食作用。
苍头燕雀除了鸣啭外还会发出另外9种不同的鸣叫声,一种用于飞行时呼唤同伴,一种用于跟其
它苍头燕雀打招呼或闲谈,一种用于集群召唤,一种表示自己受伤,三种是交配时发出的,还有两种是报警声。
布谷鸟
春季播种期间,几乎昼夜都能听到一种宏亮而多少有点凄凉的叫声——“布谷—布谷”或者“割谷割谷—割谷割谷”,这就是杜鹃。
前者叫大杜鹃,后者叫四声杜鹃。
大杜鹃和四声杜鹃大小像鸽子,体羽以灰色为主,腹羽白色,上面布满黑褐色的横纹。
大杜鹃翅膀长而尖,飞行迅捷。
这种体色和体型使它们在野外猛一看很像小型鹰类。
但细心察看一下,你必定会找出区别来。
首先,杜鹃在栖落的时候,身体大致呈水平姿态,而不是猛禽那种立姿。
其次,杜鹃的足趾两趾朝前,两趾朝后,适应于在森林内栖息和攀缘,所以它可称为攀禽。
杜鹃的繁殖方式很特殊,它自己不筑窝,而把卵偷偷地放在别的鸟卵里,让别的鸟孵卵,并抚育雏鸟。
生物学家把杜鹃这种特点叫做窠寄生。
从杜鹃的食性来说,它是以多种昆虫、蜘蛛及螺类等为食的,尤其嗜食松毛虫,而这些毛虫是一般鸟类不大喜欢吃的,所以杜鹃在控制林木害虫方面有特殊的贡献,是著名的益鸟。
杜鹃是我们跟园林害虫作斗争的好帮手,也是在大自然里研究生物种间关系的好教材,因此自古以来一直得到人们对它的喜爱,我们应该大力地保护。
喜鹊
喜鹊是一种鸟,全身长48厘米。
头颈、背、胸黑色;肩羽、腹为白色;尾甚长,蓝绿色;尾下腹羽黑色。
飞行时,初级飞羽内瓣及
背两侧白色非常醒目,常发出单调粗哑似“夹卡、夹卡”之声。
分布在平地、山丘的高树或农地。
喜鹊常单独或小群于田野空旷处活动,性凶猛粗暴,杂食性有收藏小物品的怪癖,警觉性高。
振翅幅度大,成波浪状飞行。
三三两两在大树顶端之间来去。
筑巢于大树中、上层,以各种树枝为巢材,巢相当大而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