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非洲及非洲裔英语文学

第三章 非洲及非洲裔英语文学


• Unlike his near-contemporary Chinua Achebe, Tutuola was not highly educated. He wrote in English rather than his mother tongue Yoruba because he wanted “to reach a wider audience to which this local material may have more general interest”, but the English he uses in his stories is “not polished or sophisticated” but instead captures the way English was spoken in Nigeria by ordinary people (Parrinder 10).
Tutuola’s Writing
• 《 棕 榈 酒 醉 鬼 故 事 》(The Palm Wine Drinkard: : and his dead Palm-wine Tapster in the Deads‟Town ,1952) • 《我在充满鬼怪的热带雨林中的生活》(M y Life in the Bush of Ghosts,1954) • 《 辛 比 和 黑 丛 林 的 神 》(Simbi and the Satyr of the Dark Jungle,1955)
《纽约》
• 黑非洲: “麦苗绿色的轻风”、“舞蹈者赤裸的双脚耕 耘过的”和“笼罩在白色蜜酒和黑色牛奶的溪流中”的人 行道、“长矛一般的乳房”、“百合与神话面具的假面的 芭蕾”、“爱情的芒果”和“达姆鼓的血液”(《黑女 人)》 • 作为欧洲文明象征的城市纽约:到处是“蓝色金属的眼 睛”、“冰冻的微笑”、“硫磺的光亮”、“青灰的楼 身”、“光秃秃的人行道”,“这是符号和计算的时代” • 对照之下,作者不由大声宣告,陷入工具理性的死气沉沉 的欧洲文明将通过生机勃勃的黑非洲文明来获得拯救, “纽约!我对纽约说,让黑人的血液流进你的脉管/像生 命的油一般清除你钢筋铁骨上的锈迹/赋予你的桥梁以山 岗的曲线和藤蔓的弹性。”
• 象牙海岸的达蒂耶在《我皮肤的颜色》中大声宣称“不, 我皮肤的黑色——/这不是灾难的标志。”他的《擦去眼 泪》一诗告慰非洲母亲,她的孩子们在“经历了一无所获 的流浪”之后,“穿过惊雷暴雨”即将归来,他们的心灵 向着美丽的非洲母亲敞开。 • 尼日利亚的加布里埃尔· 奥卡拉在《钢琴与羊皮鼓》 中以 钢琴象征西方现代文化,以羊皮鼓象征黑非洲传统文化, 虽然诗人表现了某种徘徊,但他笔下的羊皮古敲响的“神 秘节奏,短促,纯净/恰似流血的肉体,诉说骚动的青春 和生命的起源”,使“我的热血沸腾”,而钢琴则发出的 “啜泣声”则弹奏出“泪痕斑斑的协奏曲”,让人陷入 “复杂的迷宫”,两相对比,黑非洲传统文化的优越性明 显可见。
民族主义文学的发展
• 20世纪初至20年代是黑非洲民族主义文学 思潮的第一阶段。 开始出现了要摆脱附属 地位的尝试 • 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是黑非洲民族主义 文学思潮的第二个阶段。这时期在文学领 域内产生了捍卫民族文化的运动,具体表 现形式是黑人性文学。
• 20世纪50—60年代中期是黑非洲民族主义 文学思潮的第三个阶段。严厉控诉殖民主 义、种族主义者的暴行,讴歌独立,忠实 地纪录黑非洲人民的现实斗争,积极探索 黑非洲的出路。 •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现在是黑非洲民族主 义文学发展的第四个阶段。由试图整合欧 洲文化与传统文化转向反映内部的现实问 题。
桑戈尔
• “赤裸的女人,黑肤的女人, 你生命的肤色,你美丽的 • “我应该把图腾珍藏在我的 血管的深处/它是我的祖先, 体态是你的衣着”,“黑 色”的皮肤正是美丽的来 皮肤上交织着风雨雷电/它 源,也正是这“黑肤的女 是我的护身符,我应该把 人”给与“我”心灵的滋 它深藏”(《图腾》) 养,“饱满的果子,醉人 的黑葡萄酒,激发我抒情 的嘴唇”,“在你头发的 庇护下,我的忧愁消散, 在你毗邻的太阳般的眼睛 照耀下。” (《黑女人》)
• 泛非主义运动 • 文学界的回应:黑人性文学 • 1934年,来自塞内加尔的桑戈尔、圭亚那 的达马和马提尼克的塞泽尔这三位大学生 在巴黎创办了《黑人大学生》杂志
• “黑人性”这个词正式出现是在塞泽尔1939年发表的长诗 《回乡札记》中,此后黑人性运动的领军人物桑戈尔在他 的文艺论集《自由一集:黑人性和人道主义》中对此概念 进行了界定。在桑戈尔的阐释中,所谓“黑人性”,就是 指“它代表了一种与白人文明不同但却与之平等的黑人文 明概念”。具体而言,它是“黑人世界的文化价值的总和, 正如这些价值在黑人的作品、制度、生活中表现的那样”。 为了实现“黑人性”,就要“追本溯源”,在精神上、美学 上和政治上将非洲丰富的文化遗产发扬光大,进而找回 “迷失的自我”。 从发起人的初衷上来看,黑人性就是 对以法国为代表的文化霸权的一种对抗行为。
二、《棕榈酒醉鬼故事》
• The Palm Wine Drinkard: • and His Dead Palmwine Tapster in the Deads’Town •
• The Palm-Wine Drinkard, which was published by Faber in London in 1952, was Tutuola‟s debut(处女作). It is the tale of a lover of palm-wine who journeys into the land of the Dead to bring back his favourite “tapster”, or wine-maker, who has died in a fall. • The Unreturnable Heaven‟s Town, the White Tree, The Red Town, The Wrong Town ,The Dead Town.
• 《在魔鬼雨林中漫游的猎人》(The Wild Hunter in the Bush of Ghost,1982 ) • 《贫民、寻衅闹事的人和诽谤者》 (Pauper,Brawler and Slanderer,1987) • 《约鲁巴民间故事》(Yoruba Folk Tales,1986) • 《村寨巫医和其他故事》(The Village Witch Doctor and Other Stories,1990)
• 《 勇 敢 的 非 洲 女 猎 人 》( T he Brave african Huntress,1958) • 丛林中长羽毛的女人》(Feather Woman of the Jungle,1962) • 《阿贾伊和他继承的贫穷》(Ajaiyi and His Inherited Poverty,1967) • 《边远城镇的巫医》(Witch Herbalist of the Remote Town,1981)
第一节图图奥拉和《棕榈酒醉鬼故 事》
• Amos Tutuola (1920~1997 ),第 一个引起广泛关注,并 且为尼日利亚赢得国 际声誉的作家
一、生平与创作
• A Brief Life: • born in the Nigerian city of Abeokuta(阿贝奥库塔城 ) in 1920 • His parents were Christian cocoa farmers, of the Yoruba race. • At the age of twelve he began to attend the Anglican Central School in his home town. His formal education lasted only five years, as he had to leave school when his father died in order to learn a profession. He went to Lagos to train as a blacksmith(铁匠) in 1939, and from 1942 to 1945 he practised his trade for the Royal Air Force in Nigeria. After this he worked as a messenger (收发员) for the Department of Labour in Lagos, then as a storekeeper(仓库保管员) for Radio Nigeria in Ibadan. He was married and had six children.
成就主要集中在诗歌领域:
• 赞美非洲: • 塞内加尔的大卫· 狄奥普在长诗《非洲我的 母亲》中写下了“非洲/我的非洲,你美丽 的黑色血液在田野上流趟”这样广为传颂 的诗句。 • 利比里亚诗人罗兰· 德普斯特尔在《这就是 非洲?》中将非洲称作“母亲”,“骄傲 的,美丽的,充满了智慧的,”呼吁倍受 苦难的非洲母亲终将获得自由。
• 另外,小说继承了西非人口头讲述故事的 传统。 • 图图奥拉的意义还在于他用外来的英语讲 述非洲的民间故事,并对英语进行了变异, 使之符合尼日利亚的现实土壤,因此成为 非洲现代英语文学之父。
对英语的变异
• He was a beautiful„complete‟ gentleman man, he dresses with the finest and most costly clothes, all the parts of his body were completed, he was a tall man but stout .
小说的价值和意义
• In this story Tutuola creates a unique narrative from traditional elements of Yoruba mythology.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