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
第一,阶级基础:它是依靠江浙财阀建立起来 的,掌握实权的是大地主、大军阀、大买办的 代表人物。 第二,内外政策:对内镇压工农革命运动,维 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对外投靠 帝国主义,充当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 第三,经济基础:依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的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是国民政府的经济基础。
1. 1928年底,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其不能 真正统一全国的根本原因是( D ) A.只是利用政府和军队进行统一斗争 B.国民党各派军阀勾心斗角,争权夺利 C.全国各地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封建经济的分散性和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华政策
C 2. 1928年颁布的国民党“训政纲领”,其实质是( A.完成孙中山的未竟事业 B.实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宪法 C.实现国民党一党专政独裁计划 D.加强中央统治
第一节 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 基础篇
制作:宝安中学 唐云波
一、国民政府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1.宁汉合流
1927 _______年,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汉合流”。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民党一党专政统治的建立 它的成立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
遵守三民主义 1928年,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告东北三省___________, 服从国民政府 改易旗帜 东北易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史称__________。它标志 国民政府形式上基本统一全国 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说“宁汉合流”后,南京国民政府 的性质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本重点)
2.二次北伐 1928 奉系军阀 _______年,南京国民政府二次北伐,讨伐__________, 为 日本 济南惨案 阻止北伐,_______帝国主义制造了_________。 3.东北易帜 1928年,日本侵略者制造“皇姑屯事件”,根本意图是 在东北扶植新的代理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节 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 补充篇
课后作业:请结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总结中国民族工 业从产生到三次发展的线索。同时结合本课内容谈谈在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我国的民族工业为什么会经历一个 由显著发展到日渐萎缩的过程 。
)
9. “东北易帜”反映的主要矛盾是( B A.国民党新军阀与旧军阀的矛盾 B.中日民族矛盾 C.国内的阶级矛盾 D.美日争夺中国的矛盾
)
10.在1930年的中原大战中,张学良的态度是( B ) A.保持中立 B.由观望到拥蒋 C.支持冯玉祥的爱国行动 D.乘机扩大奉系军阀的地盘
1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经济发展的特点中,最 突出的是( C ) A.关税收入大幅度增加 B.民族工业有了显著发展 C.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D.美国在华经济势力急剧增长
“东北易帜”后,为什么说国民政府只 是在形式上统一中国?(本节难点)
从表面上看,“东北易帜”后,国民党各 派军阀仍依据自己的实力称霸一方,连年 混战。后期,日本侵略者又不断蚕食中国 的领土。 从实质上看,封建经济的分散性和帝国主 义分而治之的侵华政策,是国民政府只能 在形式上统一中国的根本原因。
二、国民党颁布“训政纲领”
5 . “宁汉合流”之后,美、日是争夺中国的主要对手, 但美、日都大力支持蒋介石重掌政权。对此分析最准确 C 的是( ) A.美、日矛盾是表面上的,实质上没有矛盾 B.美、日都离不开蒋介石的支持 C.美、日在中国问题上存在根本利益冲突,但在侵略本 质上是一致的 D.美、日都需要依靠蒋介石来反共
C 6. 下列关于“宁汉合流”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国民党内部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斗争 B.客观上反映了美日争夺中国的矛盾 C.缓和了国民党内部的派系之争,有利于政局稳定 D.表明国民党一党专政统治建立
1.国民党新军阀混战中三次大战役。 时间 名称 结果
2.新军阀混战的最终结果是 为蒋介石建立军事独裁统治奠定基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
1.经济政策与措施。
2.经济发展的特点。
问题:请结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总结中国民族 工业从产生到三次发展的线索。同时结合本课内 容谈谈为什么在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我国的民族 工业会经历一个由显著发展到日渐萎缩的过程 。 (本节难点与课后作业)
7.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北伐”的实质是( D A.是1926年北伐战争的继续 B.统一国家的战争 C.推翻封建军阀的斗争 D.新旧军阀争权夺利的斗争
)
C 8. 1928年日本制造“皇姑屯事件”的意图在于( A.炸死张作霖,杀鸡骇猴 B.阻止南京国民政府“北伐” C.在东北扶植新的代理人 D.向张学良施加压力
)
3 下列各项对1935年“法币政策”的评述,不正确的是D ( ) A.是中国货币史上一次重大改革 B.刺激了经济的复苏 C.有利于防止白银外流 D.白银作为货币继续在国内市场上流通
C 4 . “宁汉合流”反映的历史本质问题是( ) A.蒋介石争夺最高领导权的失败 B.美日争夺中国的矛盾激化 C.国民党一党专政统治建立起来了 D.南京政府占据了优势
“济南惨案”后,蒋介石命令部队“绕 道渡河,继续北伐”,最终攻占北京, 迫使奉军退回东北。这说明国民政府二 新旧军阀抢夺地盘 次北伐的根本目的(实质)是 _______________。
英美 国民政府的二次北伐符合________帝国主义 的利益,所以日本帝国主义阻止北伐,制造 英美与日本在华问题上的矛盾 “济南惨案”也反映出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改订新约运动
“改订新约运动”的目的 主要内容 实际效 果 如何评价“改订新约运动”? 改订新约,恢复了一些中国长期丧失的主 权,在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具有一 定积极作用。但它并未从根本上取消帝国 主义在华特权,更远远没有使中国成为独 立自主的国家。只有新中国成立后,这一 愿望才得以实现。
第一节 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 练习篇
1.国民党的“训政”的实质是什么? (本节重点)
2.为巩固独裁统治,蒋介石采取了哪些措施?
三、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
蒋介石占有最富庶的江浙 等东南地区,控制沪宁杭 三大城市;冯玉祥占有陕 甘宁等西北地区;阎锡山 占有晋冀等北方地区;李 宗仁占有两湖广西等中南 地区。利用中央政权排除 异己,是新旧军阀的惯用 手段。蒋介石在地盘分配 和军队编遣问题上力图削 弱其他各派,使他与冯、 阎、桂之间的矛盾日趋激 化,最终导致兵戎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