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服务学教学计划
学
时
数
分
配
讲授
28
机动
2
复习
2
考试
2
教研组核查
日期
教务处审定
日期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民航服务心理学》课程教学计划
专业组:《高铁乘务》
授课专业:《民航服务心理学》
主讲教师:×××
教务处 制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高铁乘务》专业《民航服务心理学》科目教学计划
2017年至2018年度第一学期制定日期:2017年9月12日
学科名称
民航服务心理学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心理服务的能力,进而提高民航服务质量。
3.情感、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提高学生的服务心理素质。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的基础知识、智力状况、学习习惯等的简分析)
1.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意识淡漠。
2.至少1/3的学生上课无秩序感,自我控制能力弱,小动作较多。
3.无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信心、耐力和能力。
任务二客我交往中的沟通方式和技巧
2
11.23
项目八
任务一航班延误与取消时旅客心理与服务
任务二旅客投诉心理与民航服务
2
11.30
突发事件中的旅客心理与民航服务
2
12.7
项目九
任务一民航服务人员的心理健康
任务二应对压力
2
12.14
任务一如何缓解民航服务人员的职业倦怠
任务二如何挫折,建立心理防御
2
12.21
复习
2
12.28
考查课考试
2
教材全称
(编者、出版单位、出版时间)
民航服务心理学/邱优辉,郝芳,刘慧主编。---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6.8(2017.4重印)
主要教学参考书(名称、编者)
杨亚芹,王慧元.旅游心理学
本课程教学总周数
14
本学期教学周数
17
本课程周学时数
2
本课程学期总时数
34
本
学
期
教
3.教学模式:注重构建理论联系实际,充分体现课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以及提高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4.教法与学法:
教法:主要运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情景模拟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学法: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师生互动,学生紧密结合航空服务领域工作的实际需要进行学习。
5.作业布置:
作业的设计,尽可能的围绕如何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于民航服务的能力而展开。
时数
课后作业
9.7
项目一
任务一心理的实质和现象
任务二心理学在民航服务中的应用
2
9.14
项目二
任务一知觉的概念、类型和特性
任务二分析民航旅客的知觉和民航服务中的知觉规律
2
9.21
项目三
解析人的需要
2
9.28
任务一分析一般旅客的服务需要
任务二分析特殊旅客的服务需要
2
10.12
项目四
任务一人的情绪和情感
任务二民航旅客的情绪情感分析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于教学方法方面下功夫,部分课程内容可采用任务驱动法,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2.在讲述方面,以深入浅出的语言表达课程内容。
3.采用行业前沿案例,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4.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树立“荣辱观”。
5.加强课堂管理,提高教学效率。
日期
教学单元
授课章节、主要多样,不仅有插图,还有“小喇叭”、“知识角”、“个案台”等板块,使得整个版面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阅读起来也轻松、有趣。
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重点:讲清各章中的知觉、情绪和情感、意志、个性心理和群体心理、人际关系等基本心理学的知识点,并明确这些知识在民航服务中的运用。
2.教学难点:本课程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应用性很强,而且是一门新兴学科,涉及很多学科,所以教学难度大。
4.缺乏自尊心、自信心。
教材、教学
内容
分析
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新颖,时代感强。此教材出版时间为2016年8月,所编著的内容是选取了近几年民航服务中的大量特点难点问题并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原因,提出应对策略,可学习的必要性强。案例丰富,能引起大家共鸣,也便于展开分析和讨论。
2.在文字叙述上,能将深奥的心理学理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表达出来。
教师姓名
计划学时
理 论
实 践
备 注
32
0
教学目标及总体要求(三维目标)
总体要求:
学习这门课程主要是要提高学生的空中乘务基础能力,使学生更全面、深刻地把握民航服务过程的旅客心理、自我心理等基本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培养学生心理服务的理念,提高学生心理服务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掌握从事民航服务工作所需要的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
2
10.19
任务一透视民航服务人员的情绪情感
任务二民航服务中情绪情感的应用
2
10.26
项目五
任务一个性的特征和构成
任务二分析民航旅客的个性
2
11.2
培养民航服务人员的良好个性
1
项目六
认识群体心理(概念、特征和类型)
1
11.9
任务一旅游的群体心理
任务二民航服务团队的组建和管理
2
11.16
项目七
任务一客我交往的特征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