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导论
微 观
为
领导行为
组
权力
织
政治行为
行
冲突
人际与群体行为
为
谈判
(三)人类行为一般规律
❖ 1、目标律:任何行为都指向一定的目标。 ❖ 2、动机律:所有行为均有动机“驱动”。 ❖ 3、强化律:预期目标或有利结果作为强化物
增大了行为重复出现的概率。 ❖ 4、遗传律:一个人的行为特征部分决定于从
父母双亲那里获得的基因的状况。 ❖ 5、环境律:一个人的行为特征决定于遗传与
研究内容:
组织对成员的思想、感情和行动的影响 方式。 ❖ 组织的各个成员的行为方式及其绩效对 整个组织绩效的影响。
1、学习目的
❖ ——树立起管理意识; ❖ ——掌握必要的组织行为学理论和方法; ❖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不断提高
管理能力。
❖2、学习方法
❖
❖ 听课+参与讨论+案例分析
❖3、考核办法
“若夫目好色,耳好声, 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 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 情性者也”.
(三)善恶二元论 人类的行为出自两个对立的来源,一个是善,
一个是恶。 上帝是善的根源,魔鬼是恶的根源;或者说,
自然界是善的根源,社会是恶的根源;或者说, 理性是善的根源,情欲是恶的根源。
人性能成为善的,也能成为恶的。人的本性 中总是混杂着善与恶两种因素,其所占的比例因人 而异。在现实中,很难找到绝对的善人,或绝对 的恶人,一般都是善恶并存。
“经济人”假设的基本观点
➢ 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都尽可能逃避工作。
➢ 多数人都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而心甘 情愿受别人的指导。
➢ 多数人的个人目标都是与组织目标相矛盾的,必须 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近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的 目标而工作。
➢ 多数人干工作都是为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 要,因此,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努力工作。
主要内容 ❖ 组织与组织行为 ❖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 ❖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引导案例:小王的组织行为可能怎样变化
小王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小有名气的外资企 业,他对这份工作很满意。虽然他所在的工程部的 工作有点累,但人际关系和谐、气氛轻松。因为公 司实行“保密工资制”,他并不知道别人的收入有 多少,只是感觉自己薪水还不错:底薪3000元,还 会有一些奖金。所以他工作得非常舒心。
环境的相互作用。(孟母三迁)
❖ 6、发展律
❖ 个体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行为在 不断地发生变化,如能力的提高、性格的改 变、知识的积累等。
❖ 7、差异律: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人格特质、 价值观、兴趣、动机等方面存在差异,源于 遗传、环境、情景等影响。
❖ 8、本我律:虽然一个人在行动时考虑到法律 与道德的约束,但在本质上个体只顾追求自 己的利益、自己的目标。
❖
❖ 本课程学分为2学分,学期总评成绩由两部 分构成:其中平时出勤、发言、作业占30%; 期末考试70%。
4、参考资料
❖ 《组织行为学》 关培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组织行为学》,斯蒂芬·罗宾斯著,人民大学
出版社 ❖ 介绍中外著名企业、企业家的书籍 ❖ 介绍组织行为管理实践的报刊及网络文章
第一章 导 论
❖ 根据产权的归属,可分成:
❖ 1、公有组织,如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国有学 校等,归国家、全民或集体所有;
❖ 2、私有组织,如私营企业、私立学校等,归某 个或某些公民个人所有。
❖ 根据目标的不同,可分成:
❖ 1、营利组织。 ❖ 2、非营利组织。 ❖ 3、公共组织。
二、行为
❖ 就是人的活动。行为是指人或动物表现的, 和生理、心理活动紧密相联的外显的运动、 动作或活动。
小王一门心思都扑在工作上,工作中投入了忘 我的热情和精力,并且还经常为一些分外的工作主 动加班加点,有时甚至还把工作带回家,成绩斐然。 比如说,上次的一个设备安装项目,小王只用计划 天数的1/3就完工了,为公司节约了大笔的开支。 项目负责人专门写了一份报告表扬小王,同事们都 很佩服他,主管也不止一次地对他说:“好好干! 我是不会亏待你的!”
二、管理意义上的人性假设
美国行为科学家埃德加·沙因在1965年出版的 《组织心理学》中对人性进行了归类,并提出 了4种人性假说:
“经济人”假设 “社会人”假设 “自我实现人”假设 “复杂人”假设
哪种人 性假设?
(一)“经济人”假设 (rational-economic assumption)
❖ “经济人”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和亚当•斯密 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并由其首先提出。
❖ 行为的种类: ❖ (1)按行为主体的不同:个人行为;团体行
为。 ❖ (2)按人类活动的不同领域:管理行为、政
治行为、社会行为、文化行为、战争行为。
三、组织行为
❖ (一)组织行为定义 ❖ 组织行为是指各类组织的每位成员在工作
过程表现出来的所有行为。
组织行为学试图阐明组织影响其成员的种种 因素,研究人在组织中的行为,揭示组织成 员在组织中的行为如何影响组织,以创造更 为有效的组织。
➢ 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与广大工人群众无关。工人 的主要任务是听从管理者的指挥,后勤部拼命干活。
➢ 在奖励制度方面,主要是用金钱来刺激工人生产积极性, 同时对消极怠工者采用严厉的惩罚措施,即:“胡萝卜 加大棒”的政策。
➢ 如果人们工作效率低、情绪低落,解决办法就是重新审 查组织的奖酬刺激方案,并加以改变。
与“经济人”假设对应的具体管理措 施
➢ 任务管理:管理工作重点在于提高生产率、完成生产任 务,而对于人的感情和道义上应负的责任,则是无关紧 要的。简单地说,就是重视完成任务,而不考虑人的情 感、需要、动机、人际交往等社会心理因素。从这种观 点来看,管理就是计划、组织、经营、指导、监督。这 种管理方式叫做任务管理。
同年进入公司的小李却开心不起来,因为他的 业绩不太好。这天午饭时两人在餐厅聊了起来。 小李唉声叹气地说:“小王,你真不错!不像我, 每天只做些文件收发等工作,干来干去还是3900 元。加薪水是没指望了,真是倒霉!”
猛然间,小王这才知道,原来小李的底薪比 自己高900元!他对小李没意见,可他想不通,即 使不考虑业绩,小李的学历、工作复杂性也都不 比他强。公司怎么会这样做呢?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深受“经济人”假设的 影响,其学说中的很多理论,都是经济人假设在 实际社会中的运用,可以说他是经济人观点的典 型代表。
讨论题:
(1)自参加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以来,小王在公司的工作表现 如何?
(2)与小李谈话之后,小王的组织行为可能发 生怎样的变化?
(3)小王的组织行为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4)你认为作为小王的主管,应该如何引导?
案例二:富士康跳楼事件
❖ 富士康科技集团创立于1974年,是专业从 事电脑、通讯、消费电子、数位内容、汽车 零组件、通路等6C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现 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财富》 2009年全球企业500强第109位。1988年在深 圳地区投资建厂,总裁郭台铭。在中国大陆 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到环渤海、从西南到中南 到东北建立了30余个科技工业园区、在亚洲、 美洲、欧洲等地拥有200余家子公司和派驻机 构、富士康员工超过120万。
自2010年1月23日富士康员工第一跳起至2010年11月5日, 富士康已发生14起跳楼事件,引起社会各界乃至全球的关注。 2012年6月13日成都公安局确认,12日下午16时一名谢姓富 士康员工坠楼死亡。2013年4月24日到27日仅4天内,郑州富 士康有两名员 工跳楼。
2014年1月10日凌晨5时许,富士康龙华厂区一名男子南 二门内一栋楼上坠下,落地 后尚能动,随后被120送往 龙华人民医院急诊科抢救, 后不治身亡。2014年7月27 日下午四点半,深圳龙华 富士康员工一员工坠楼身 亡,警方已排除他杀。
组织行为学
以下哪些判断是错误的?
1、快乐的工人是生产率高的工人。(爱畜理论) 2、当领导友好、平易近人时,工人会有很高的工作
积极性。 3、通过面试可以正确区分合格的申请者。 4、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一份挑战性的工作。 5、每个人都会为了金钱而工作,金钱对他们都有激
励作用。 6、大多数人都关心别人的工资超过自己的。 7、最有效的团队和组织是没有冲突的。
组织定义的内涵
❖ 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 ❖ 组织适应于目标的需要 ❖ 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
v 组织是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的系统 性安排。(斯蒂芬·P·罗宾斯)
(二)组织类型
❖ 根据组织人员的多少,可将组织分成: ❖ 1、小型组织(3人~30人); ❖ 2、中型组织(30人~1000人); ❖ 3、大型组织(1000人~45000人)。
➢ 人大致可分为两类,多数人都是符合于上述设想的 人,另一类是能够自己鼓励自己,能够克制感情冲 动的人,这些人应负起管理的责任。
对应的管理理论
美国管理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在其著作 《企业的人事方面》中总结了X理论并提出了 Y理论两种对应的理论。X理论是建立在“经 济人”假设基础之上的,是麦格雷戈对”经济 人“假设的概括。
组织行为研究的基本问题 (1)组织对其成员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影
响。 (2)组织成员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对整个组
织的影响。
成员
(1)
(2)
绩效
组织
(二)组织行为的种类
❖ 1、根据分析水平的不同
❖ (1) 微观组织行为:组织内的某一个体或群 体的行为。
❖ (2) 宏观组织行为:所有组织成员作为一个 整体活动时表现出的行为。
❖
❖ 据记者了解,富士康普通员工的月薪不过 2000元左右,其中还有一大半是靠加班得来, 车间员工每周工作6~7天,每天工作12个小时, 还要受尽主管和保安的凌辱。有员工称,与 其受尽屈辱,还不如纵身一跳获得10万元赔 偿来得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