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 信息提供:118ss | 时间:2011-11-22 | 作者: | 浏览:199次 ]宝鸡市“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先导性基础产业,对区域经济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十二五”是我市构建交通综合运输体系,全面建设和谐奋进新宝鸡、实现关天经济区副中心目标的关键时期。
根据《宝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宝鸡市“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
一、交通发展现状宝鸡是一座因路而建、因路而兴的城市。
宝鸡铁路“十字”和较完善的公路交通区位优势,使宝鸡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
到2010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4816.9公里,其中国省干线公路1159.5公里,农村公路13726.8公里,其中县公路1671.4公里,乡公路1698.2公里,专用公路370.3公里,村公路9986.9公里;全路网密度每百平方公里81.7公里,较“十五”末增长65%;其中农村公路路网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75.7公里,较“十五”末增长73%。
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97.7公里,全市138个乡镇全部通上油路或水泥路,全市2046个(专项调查采用的行政村数)行政村除个别偏远的的行政村外,剩余的全部实现晴雨通达公路,行政村水泥路通达率达到98.7%,全面完成陕西省农村公路“118”发展目标。
除高速公路外,以干线公路为骨架,以县乡公路为脉络的“三横五纵一环”公路网络 (三横:西宝南北中线;五纵:乾扶交界—汤峪,陕甘交界—益店—常兴—斜峪关一太白,陕甘交界—凤翔—潘家湾—太白-留坝,周公庙—蔡家坡—五丈原,陇县—千阳—宝鸡—凤县-留坝;一环:关中公路环线) 初步建成。
“十一五”期间,全市道路运输行业以建立公平竞争、健康有序的运输市场体系为目标,运输市场实现了持续、快速的跨越式发展,运力结构明显改善。
全市拥有营业性客运班车2871辆,比“十五”末增加了571辆;出租汽车2864辆,比“十五”末增加了479辆;普通货物运输车辆15293辆,比“十五”末增加了5174辆。
2010年道路旅客运输完成客运量8119万人次,比“十五”末5183万人次增加2936万人次。
完成货运量6578万吨,比“十五”末2315万吨增加4263万吨,翻了近三番;货物周转量6.65亿吨,比“十五”末的1.8亿吨增加4.85亿吨,增幅270%。
汽车站场建设得到较快发展,全市由市区到县城、乡镇的客运站点网络基本形成。
新建一级客运汽车站2个(宝鸡汽车站、宝鸡高速客运中心站),二级汽车站4个(千阳、眉县、扶风、蔡家坡汽车站),建成乡镇五级客运站94个,农村招呼站1408个。
新建一、二级货运汽车站各1个,全市货运汽车站达到4个。
客运班线车辆已逐步向豪华、舒适型的高档次车辆过渡。
客货运输基本实现了车进站、人归点、货畅其流、人便其行的总体目标。
西安铁路局宝鸡办事处辖区营业铁路里程783.195公里,旅客列车总对数56.5对,其中始发旅客列车11对;货运量248.64万吨,其中通过运量18741.9万吨。
西宝客运专线已开工建设,铁路枢纽规划正式启动。
二、交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交通网络体系尚未完全形成。
铁路方面,虽然西宝客运专线已经开工建设,宝兰客运专线正在开展前期工作,但是运力不足特别是货运在宝过境能力还远远不足,大铁路十字还没有完全形成,宝成线和中卫线的运力有限。
公路方面,主要是高速公路网尚未形成,南北高速通道急需打通。
零换乘等基本设施还没有形成,直接制约交通网络功能的发挥和对经济社会的巨大带动作用。
二是县乡公路发展滞后。
“十一五”以来,我市通过建成宝天高速,在建宝平高速公路和建成6700公里的通村水泥路,全市高速公路和通村水泥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县乡公路改造进程相对滞后。
全市3700余公里的县乡公路改建里程只有40%,截止2010年底,全市县道好路率为83.4%,基本适应经济发展,乡道好路率仅为59.2%,已严重制约乡镇的经济发展。
三是资金压力进一步加大。
长期以来,全市农村公路建设没有稳定、充足的资金渠道和来源,除国家及省级补助外,地方尚需配套部分资金。
由于地方财力有限,自筹资金落实不稳定、不及时,且基本上是通过养路费、农民投工、投劳、无偿或廉价征地、拆迁等方式来实现的,农民负担较重。
随着取消养路费,实行燃油税后,地方政府少了一个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筹集渠道。
加之2007年后,钢筋、水泥、人工费、地材等主要项目价格上涨幅度较大,按“十一五”期间确定部、省补助标准已很难高质量的完成下达的建设任务,地方因此增加较多的配套资金,造成地方修的路越多欠的债越多的“怪圈”,严重制约了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
四是通村公路配套设施不足。
“十一五”期间,全市修建了6700余公里的通村水泥路,但由于资金限制,新修水泥路路面窄、线形差,安保设施不足,造成路面虽好、错车难,配套设施差,水泥路行驶速度难以提高的局面。
五是公路养管力量有待加强。
目前,全市已建立由市县财政统筹,乡镇养护的农村公路养护新体制。
但面对农村公路的广阔范围,仍存在资金投入渠道尚不稳定、养护、路政执法管理尚显薄弱,各种超载、侵占、损坏公路的行为时有发生。
六是城市交通发展与大城市建设不相适应。
随着大城市步伐的加快,城市交通面临着前所未有组织问题,解决城市交通拥堵迫在眉捷。
三、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一)面临的挑战1.宝鸡作为华北、华中和关中地区与西南西北连接点的枢纽地位受到挑战。
随着西康铁路(复)线、西成铁路客用专线和西汉高速的建成通车,从西安方向入川人流和物流会选择经安康或汉中直接入川,进入西南地区,而非必经宝鸡。
大量华北、华东、华中过来的货物到西南将绕过宝鸡,从西康线南下经重庆到贵阳,要么经成都到昆明,缩短时间近8个小时,运行时间和成本的减少将使更多人流、物流聚集到西康和西汉线。
西平铁路已动工建设,其复线也列入了《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调整)》,对国家规划的黄陇煤炭基地建设及华中、东南方向人流、物流进入甘肃和宁夏吸引力非常大。
青兰高速和青银高速两条横向大通道直接穿越甘肃和宁夏,进一步分流中东部地区经宝鸡到西北的人流和物流,将平凉和银川推到连接西北与华北、华中地区的枢纽地位,宝鸡与甘肃、宁夏的“亲密关系”将会随着以上高速公路的建成而逐步削弱。
2.宝鸡作为西北地区入川通道将由主变次。
兰渝铁路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西北至西南新通道。
它的建成将形成自西北到西南出海口距离最短、最便捷的通道。
预测到2020年,兰渝线客运量将达270万人,总货运量达2805万吨,宝鸡不再是西北与西南的唯一连接支点和必经通道。
加之十天高速公路的开工修建,从西北方向来的人流和物流就再不需经宝鸡南下,可直接从兰州和天水经广元(或哈达铺)到达成都或重庆等大城市。
3.兰州、成都将成为西北与西南连接的最主要枢纽。
兰州规划在2014年建成中亚国际配送基地,并提出“建设区域性生产资料流转基地、生活资料集散基地和内外贸并举的现代服务业中心”的总体思路。
成都已开始建设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铁道部规划建设的全国18个中心站之一),与之配套的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也同时开建,建成后将打造成西部最大的内陆港,年集装箱到发量将达250万标准箱,规模将居亚洲第一。
兰州、成都的交通规划实施将极大吸引和辐射周边地区,必将进一步减弱宝鸡在毗邻地区的经济辐射圈,从而弱化宝鸡的区域影响力。
4.宝鸡的铁路统管能力明显降低。
1987年,宝鸡被降格为归西安铁路分局管辖的铁道办事处。
2005年3月西安铁路局成立后,这标志着西安成为全国六大客运中心和路网型编组站,宝鸡6个铁路单位都统一由西安铁路局管理。
铁路管理架构的升降变迁,标志着在中国的铁路路网布局中,宝鸡的枢纽地位渐渐降低。
(二)发展的机遇1.西宝和宝兰铁路客运专线已列入省部重点建设项目。
西宝和宝兰铁路客运专线是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四纵四横”客运专线之一--徐州至兰州客运专线的组成部分。
西宝和宝兰客专的修建对于构建西北快速陆桥通道、缩短宝鸡与全国主要城市间的时空距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麟游矿区至宝二电运煤铁路专用线正式启动。
麟北煤田丰富的煤炭资源在专用运煤通道的带动下,宝鸡工业结构将全面升级,宝鸡的产业优势必然推动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提升。
3.宝平高速、宝汉高速等一批高速公路项目列入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实施。
2008年底,我市及时调整了全市高速公路网规划,调整后规划的高速公路共10条753公里,其中定汉线(陕甘界经宝鸡至宝汉界)、合凤线(宝咸界经麟游至凤翔)、大凤线(宝咸界经岐山至凤翔)、乾岐线(宝咸界经法门寺至岐山)、太凤线(太白经凤县至陕甘界)、法绛线(法门寺至绛帐)等6条通县高速公路项目进入全省高速公路网规划,总长63 0公里,总投资470亿元。
定汉线宝鸡至平凉段高速公路已于2008年12月16日动工建设,宝鸡至汉中段高速公路将于2011年开始实施。
定汉高速宝鸡至平凉段和宝鸡至汉中段与连霍高速在宝鸡形成的“十字型”高速骨架将成为宝鸡发展的助推器。
4.宝鸡军民合用支线机场工作启动。
陕西省发改委编制的国家级西安航空产业开发区总体方案,提出了建设“一基地四园区”的空间发展格局。
其中宝鸡凤翔军用机场将作为飞行产业园改建。
该规划已将凤翔机场纳入陕西省军民合用机场建设规划,为宝鸡发展空港提供可能。
5.国家已正式批复“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
宝鸡一大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列入规划实施,这必将巩固宝鸡交通区位优势,促进宝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四、“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思路(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个第一”、“五大突破”和“率先发展八大工程”的思路目标,按照“城乡一体、内通外联、四通八达”的总体要求,以西宝、宝兰、宝鸡铁路枢纽货运南环线、南客站等铁路工程、宝平、西宝、宝汉、合凤等高速公路工程和城市轻轨、军民合用支线机场等重点工程为支撑,以农村道路运输为重点,加快铁路和高速公路“十字”骨架建设,形成“三横三纵一环”的铁路网、“三横两纵两连接”的高速公路网、市域干线公路网、城市快速交通网和支线机场,建成区域重要的交通枢纽。
(二)主要目标任务到“十二五”末,一是增强宝鸡主枢纽功能。
通过宝鸡铁路枢纽扩能改造、宝鸡公路枢纽建设,打造宝鸡内陆型运输港口,与西安咸阳航空港形成运输互补的公路、铁路、航空联运中心。
二是统筹建设宝鸡南客站交通枢纽。
实现高速铁路、关中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轻轨、公共交通和长途汽车等交通方式有机衔接、换乘便利的综合交通枢纽示范站。
三是完善区域性运输枢纽。
统筹发展铁路、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以及运输站场、机场等设施的有效衔接,尽快形成清姜、高新区、天王、五丈原、虢镇、长青等铁路枢纽,凤翔、岐山、扶风、眉县、陇县等省级公路枢纽,实现所有县建成三级以上客运站,所有乡镇建成五级以上客运站,100%行政村建有招呼站,增强区域运输辐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