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教师教育中心2013-2014年第一学期 青岛幼师班《幼儿心理学》期末试题(卷)
一、选择(每题1分,共35分)
1.心理是人脑对( )。
A.客观现实像镜子一样的反映 B.客观现实被动的反映 C.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D.客观现实原原本本的反映 2.儿童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 )。
A.痛觉 B.听觉 C.味觉 D.视觉
3.儿童出生后就出现注意现象,这实质上是一种( )。
A.选择性注意 B.有意注意 C.定向性注意 D.随意注意
4.小朋友在活动室内进行活动时,突然窗外飞进一只小鸟、朋友都兴奋地去看小鸟。
小朋友这时的注意是( )。
A.随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5.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过程在学习后( )内进展最快。
A .31天 B .6天 C.1小时 D.20分钟
6.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是广义的,其年龄阶段一般是指( )。
A.0~3岁B.3~6岁C.6"-"12岁D.0~18岁 7.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是( ) A.0—1岁 B.1—2岁 C.2—3岁 D.3—6岁
8.5左右的儿童已能够借助一些小木棍进行简单的算术了,到了小学一年级,就可以摆脱小木棍进行口算,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是( )
A.从简单到复杂
B.从凌乱到成体系
C.从被动到主动
D.从具体到抽象 9.幼儿期的年龄范围是( )。
A.2岁~4岁
B.2岁~5岁
C.3岁~6岁
D.3岁~8岁 10.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
A.是被动的过程
B.是主动的、有选择性的心理过程
C.过程非常缓慢
D.成熟较晚
11.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 )。
A.人群中每个人的心理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 B.人一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 C.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速率不同
D.人一生各个阶段智力发展的速率不同
12.关于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条件叙述的正确的有( )。
A.环境不会影响生理成熟
B.环境影响遗传物质因素的变化
C.遗传物质及其后的生理发展制约着环境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D.对影响儿童心里发展的客观因素应作具体的和综合的分析 13.注意的两个主要特点是( )。
A .指向性和集中性
B .鲜明性和选择性
C .清晰性和指向性
D .清晰性和集中性 14. “聚精会神”“仔细”主要描绘的是注意的什么特点( )。
A .指向性 B .集中性 C .清晰性 D .鲜明性
15.注意使儿童对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反应不一,总是舍弃一些信息。
这是注意的( )功能。
A .调节 B .整合 C .维持 D .选择
16.人在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时,注意指向的范围就( )。
A .不变 B .扩大 C .缩小 D .以上都有可能 17.注意是一种( )。
A .独立的心理过程
B .认识风格
C .心理现象
D .个性特征
18.儿童一进商场就被漂亮的玩具吸引,儿童在这一刻出现的心理现象是( )。
A .注意 B .想象 C .需要 D .思维
19.注意使儿童的游戏、学习等活动顺利进行,这是注意的( )功能。
A .整合 B .维持 C .调节 D .选择
20.注意使儿童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为应付外来刺激做出相应准备,从而 适应环境,这是注意的( )功能。
A .调节
B .整合
C .维持
D .选择 21.使感知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是( )。
A .注意 B .动机 C .目的 D .需要 22.3--6 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是( )。
A .无意注意占优势 B .有意注意占优势
C .注意的发展不受语言支配
D .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均衡发展 23.天空中过往飞机的轰鸣引起儿童不由自主的注意,这是( )。
A .有意注意
B .无意注意
C .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者均有
D .选择性注意
24.儿童不受窗外其他孩子玩耍的笑声吸引,努力控制自己,专心做功课,这是( )。
A .有意注意 B .无意注意 C .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者均有 D .选择性注意 25.儿童从事一项活动能够善始善终,说明他的注意具有很好的( )。
A .广度 B .稳定性 C .分配能力 D .范围
26.儿童在绘画时常常顾此失彼,说明儿童注意的( )较差。
A .广度 B .稳定性 C .分配能力 D .范围 27.注意是感知觉的( )。
A .开端
B .条件
C .发展
D .目的
28.某小朋友在 语言活动中,认真、完整地听完了老师讲的故事。
这说明该小朋友具有( ) 。
A .注意的选择性 B .注意的范围 C .注意的稳定性 D .注意的分配 29、形状知觉是以( )为主的,包括动觉、触觉在内的复合感知。
A 听觉 B 视觉 C 肤觉 D 深度知觉
30、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 )的影响,反映有个人主体的特点。
A 遗传 B 行为 C 、 心理现象 D 个人态度 31.当我们从暗处走到亮处,眼睛要闭一会儿才能适应,这是( )。
A .暗适应 B .明适应 C .相互作用 D .反射
号
学 名
姓
级
班
装 订 线
32.“视觉悬崖”可以测查婴儿的( )。
A.距离知觉B.方位知觉C.大小知觉D.形状知觉
33、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
A. 感觉和知觉
B.感觉和记忆
C. 知觉和记忆 D 记忆和想象
34、孩子看到桌上有个苹果时,所说的话中直接体现“知觉”活动的是()
A. “真香”
B. “我要吃”
C.“这是什么”
D. “这儿有个苹果”
35、下列哪种现象能表明新生儿的视听协调?( )
A.有些婴儿听到音乐会露出笑容
B.听到巨大的声响,婴儿会瞪大眼睛
C.婴儿听到母亲叫“宝宝”,就会去找妈妈
D.婴儿看到大人逗他说话,会一跳一跳表现出快乐的样子
二、判断(每题2分,共30分)
1、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
2、肤觉包括触觉、温觉、痛觉。
()
3.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感觉和知觉。
()
4、幼儿运用意义识记多,且效果好。
()
5、婴儿缺乏回忆能力()
6、身强体壮,没有疾病,就是健康。
()
7、幼儿教师不需要有学校教育科研能力()
8、在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中,需要是最积极的因素()
9、幼儿教育是指对0-6岁学龄前儿童实施的教育()
10、强化只是用来塑造某种新行为,而不可以改变旧有的行为习惯()
11、情绪生活和一个人身心健康有密切的关系()
12、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就要允许儿童自由的发展()
13、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交流着师生双方的信息,同时也交流着师生的情感()
14、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
15、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
()
三、实例分析(共35分)
1、在跳舞时,有人教过一、二遍就会了,而有的人教了无数次,仍然迈不开步子,记不住
动作。
从记忆的角度讲,这是什么原因?
2、在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中,有的父母并没有专门或有意识地对孩子施以某种教育,而孩子
却具有了与父母非常相似的态度和行为。
对此现象,从记忆的角度应该如何解释?3、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发现“带话”要“走样”,小道消息的传播也往往是越传越离谱。
这是为什么?
4、在小学教学中,有的教师会因为某个学生记不住某个字词(或常写错)而罚他将这个字词抄写两三篇,其意是加深印象,避免遗忘。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种做法妥否?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