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3章 加入WTO与外贸体制改革

第3章 加入WTO与外贸体制改革


一、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特点 二、我国传统对外贸易体制 三、入世对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影响
6
一、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特点
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特点
1 、国际环境的变化是我国外贸体制变革的外在推动 力量。 2、利益诱致是我国外贸体制变革的根本动因。 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诺斯认为,制度变革的内在 动因是主体期望获得最大的潜在利益,正是获利的期 望无法在现实的制度安排中实现,才导致了新制度的 形成。
29
自然人可以进行外贸经营活动是国际商贸运作的惯 例,大多数国家都允许自然人合法地进行相关进出口 ,《外贸法》的修订,意味着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第 5.1 条和《 中国加入工作组报告书》的承诺,即在加入世贸组织 后 3 年内要取消外贸权的审批,放开货物贸易和技术 贸易的外贸经营权。因此,新修订的外贸法取消了对 货物和技术进出口经营权的审批,只要求外贸经营者 进行备案登记。
4
二、组织、制度的生产要素特性
西方经济学家传统上将组织和制度看作经济流 程中的“黑箱”(black box)。美国斯坦福大学的 经济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 Stiglitz) 断言组织和制度在资源配置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组织、制度具有生产要素性质。
5
第二节 改革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外贸体制
30
对外贸易调查制度大大扩大了调查的范围,不 仅可以对外调查各种贸易壁垒,而且扩大到了 可能影响对外贸易的各种情况,对外贸易行政 主管部门因而具有了广泛权力来维护对外贸易 秩序,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对外贸易调查制度。
31
“入世”对外贸体制的深刻影响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 织的成员方。这一历经15年余艰苦谈判达成的目标, 不仅巩固了此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的一 系列成果,全面改善了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经济的外 部环境和条件,更深刻地推进了外贸宏观管理体制 与微观企业基础的改造。
40
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五个方面: 1、不同时期的国际环境差异与GATT规则的逐步加强造 成差异。 2、各转型国家工业基础和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至关重要。 3、各转型国家转型策略、国内经济开放程度与经济发展 战略导致差异。 4、转型经济体的产业多样化程度对“入世”后的经济利 弊效应有较大的影响。 5、利用外资的政策和策略成败也对各国“入世”后经济 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第 3章
加入WTO与我国外贸体制改革
1
据海关统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来,我 国进出口总值由2001年的5097亿美元增长 至2010年的3万亿美元,年均增长21.6% ,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海关税收由2001年的2492.3亿元增长至 2010年的12518.3亿元,是入世之初的5 倍。
47
思考讨论题
1、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研究。 2、 “入世”对中国双边和区域经贸合作的影响。 3、转型经济体“入世”的经验借鉴。
48
7
系统考察建国后我国外贸体制的变革,可以说我国外 贸体制的变革都是利益诱致的结果。国际贸易的主体 是国家,建国后的外贸制度的变革的过程是国家不断 追求潜在利益的过程,每一次外贸制度的创新都是在 旧制度无法获取潜在利益时发生的,但国家主体利益 的获取是通过调动微观主体 —— 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而获得的。
36
二、在世界贸易组织体制框架下,“两岸四地”迎来了 经贸领域的更大合作
(一)入世以来,大陆与港澳地区建立的更加紧密的经 济合作关系取得重要成果 2003年6月,中央政府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分 别签署了《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 CEPA),并于2004到2010年先后与香港签署了七 个补充协议,与澳门签署了五个补充协议,经贸合作 的开放度越来越大,涵盖范围也越来越广。
37
38
(二)入世以来,海峡两岸经贸合作更趋紧密 2010年6月29日,两岸两会领导人签订了海峡两岸 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 ECFA ), ECFA 的基本内容 涵盖海峡两岸之间的主要经济活动,包括货物贸易和服 务贸易的市场开放、原产地规则、早期收获计划、贸易 救济、争端解决、投资和经济合作等。标志着两岸关系 从以往单向走向双向,由“间接”走向“直接”,由 “局部”逐步迈向“ 据《越南投资报》2011年4月1日报道,外国直接 投资( FDI )猛增是越南加入 WTO 后取得的最显 著成果。据越南中央经济管理研究院调研称,就 在结束加入 WTO 谈判的当年( 2006 年)越南的 FDI就有明显增长,协议FDI总额达120亿美元, 创 18 年来越南吸收 FDI 的最高纪录。随后几年, 协议FDI又连年创新。截至2010年底,来自92个 国家和地区对越直接投资项目存量 12213 个,协 议投资总额1229亿美元。
35
第三节 “入世”对中国双边和区域经贸 合作的影响
一、在世界贸易组织体制框架下,自由贸易区 战略获得重大突破
目前中国与五大洲的28个国家和地区共建设了 16个自由贸易区。其中,我国已经签署10个自由 贸易协定,正在商建的自贸区有6个。 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具有伙伴国由周边国家向 拉美、非、欧辐射,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展与深化, 合作国家类型、推进模式多样化的特点。
41
二、转型经济体“入世”的经验借鉴
1、创造良好的国内环境,更好的适应WTO的要求,包括 加强立法工作、积极引进外资、培养专业人才等。 2、对外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积极融入全球化。 3、拥有稳定的国内政治环境。 4、借“入世”的机会,进行全面的改革,而非仅仅一个 领域的改革。 5、加强政府职能的转变,依靠非市场力量促进制度移植。 6、灵活运动WTO的规则,进行自身经济发展的保护。
39
第四节 转型经济体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国 际经验借鉴
一、转型经济体“入世”经验差异及其原因
根据加入WTO后转型经济体的总体经济效益, 这些转型经济体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较为成功的转型经济体。如越南、吉尔 吉斯斯坦、蒙古等。 第二类是加入WTO后转型矛盾更加突出的国家。 如部分东欧转轨国家。 第三类为部分“关贸总协定”的创始缔约国。
2
本章要点
本章的考察对象是对外贸易组织、制度的要 素性质及其作用,探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 织对外贸体制产生的深刻影响,明确我国外 贸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革发展的方向。
3
第一节
外贸体制的组织、制度与改造
一、组织、制度与外贸体制
1、所谓组织,是指经济活动中的主体,即能够使 某项经济商业活动的“交易费用”达到最小化的 个体或结合体。 2、所谓制度,是指经济商业活动中的机制或功能 设计,即能够使经济商业活动的“转型费用”达 到最小化的行为准则。 3、所谓外贸体制,是外贸组织与外贸制度的结合。 外贸组织是外贸体制的构成框架,而外贸制度则 是框架个部分内部及其相互之间的运行机制。
8
二、我国传统外贸体制
9
1、我国传统外贸体制建立的背景
10
2、传统外贸体制的目标
11
12
13
目标的贯彻和执行
14
15
3、传统外贸体制的构成
16
17
18
19
(二)传统外贸体制的弊端?
基于三种花钱模式的分析 三种花钱模式: 我为我花我的钱; 我为你(他)花我的钱; 我为我(你)花他的钱;
32
33
入世后我国外贸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中国稀土出口的案例进行讨论。
34
WTO规则作为一只无形的手, 无时不在影 响着国内治理, 某种意义上是对主权的侵 蚀(约翰· 杰克逊, 2008)。一个明显的事 实是: WTO 争端解决机制对国内立法、行 政及司法措施正扮演着“司法审查” 的角 色。未来产业政策规划需要考虑国际规则, 因为陈旧、事与愿违和得不偿失的管理体制 最后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
44
45
越南加入WTO的直接目的是吸引外国投资 ,加速经 济发展。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 WTO 推动国内经济规 则、经济体制的改革 , 以促进市场取向的改革。世界 银行的研究表明,越南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是经济改 革使国民经济从政府补贴型过渡到自由贸易型。 越南从四个方面展开改革 , 包括对国有企业进行股 份化改造、改革劳动力和土地市场 , 以及革新公共服 务和行政管理。
20
三、入世对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影响
21
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历程和内容
22
第一阶段(1979-1986)简政放权,政企分开
23
2、简化外贸计划
24
第二阶段(1987-1990)外贸承包,财政包干
25
26
27
2、加强外贸法制建设
28
对外贸易法2004年的修改内容
自然人被允许从事外贸经营活动。 外贸经营权从许可制改为登记制。 增加了与外贸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内容 增加对外贸易调查的规定 明确和加大对外贸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42
三、典型案例借鉴:越南经验
43
2007,1越南成为WTO第150个成员.
为了迎接新的自由贸易时代,越南加快了其 20年经济改革的步伐,包括调整国有企业的 资源分配、引进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法律、提 高透明度和打击贪污腐败等。越南一名政府高 级经济顾问表示:“越南经济将会变得更繁荣 ,其他国家也会注意到越南这个新生市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