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N109566395A】海岸带生态系统修复方法【专利】

【CN109566395A】海岸带生态系统修复方法【专利】

( 19 )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 12 )发明专利申请
(21)申请号 201910036151 .5
(22)申请日 2019 .01 .15
(71)申请人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地址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河通桥6-1号
(72)发明人 方军 王铁杆 邵艳卿 张鹏 任鹏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421
3
CN 109566395 A
说 明 书
2/2 页
低 ,但是能够附 着于固着贝类以 及贝类壳体上 ,由于固着贝类本身的生长密度有限 ,固本申 请中在固着贝类的间隙之间 ,设置有贝类壳体 ,能 够使紫菜或羊栖菜孢子体能 够尽可能多 的附 着生长 ,构建了以 贝类 、藻类为基础的 生态系统 ,从而吸 引其 它浮游动物以 及底栖生 物 ,实现整个海岸带的生物群落的完整性 ,同时 ,随 着固着贝类以 及藻类的生长 ,堤坝表面 形成了一层保护层,该保护层能够防止堤坝被侵蚀、冲刷而被破坏。
( 57 )摘要 一种海岸带堤坝区域的生态系统修复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用混合水泥依次将处 于成贝阶段的固着贝类均匀粘结于堤坝的表面, 在堤坝上固着贝类之间的其余位置粘结满贝类 壳体,将预先采集好的紫菜或羊栖菜孢子体均匀 的 播撒在贝类壳 体 、固 着贝类表面上 ,通过上述 能够在海岸带构建生态系统 ,同时能够防止堤坝 被海水侵蚀、冲刷而损坏。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CN 109566395 A
CN 109566395 A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1 .一种海岸带堤坝区域的生态系统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 .在大潮期间,第一天,当海水退去时,沿着堤坝从上至下,用混合水泥依次将处于成 贝阶 段的固 着贝类均匀粘结于堤坝的 表面 ,其中 堤坝低区的固 着贝类的 分布密度为20颗/ m2 ,且固着贝类的粘结的 密度按照堤坝低区 、中区 、高区分布的比 例为5:3:2 ,堤坝上固着贝 类之间的 其余位置粘结满贝类壳体 ,贝类壳体的 外 侧表面粘结于堤坝表面 ,内 表面裸露于 外; b .在大潮期间,第二天,当海水第一次退去时,将预先采集好的紫菜或羊栖菜孢子体均 匀的播撒在贝类壳体、固着贝类表面上 ,当天海水第二次退去时 ,重复播撒紫菜或羊栖菜孢 子体一次; c .在下一个大潮期间,当海水退去时,检查下固着贝类是否存在脱落的情况,如果出现 脱落,则对固着贝类脱落的位置进行补充粘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岸带堤坝区域的生态系统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固着贝类为牡蛎左壳或者贻贝。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岸带堤坝区域的生态系统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a中牡蛎左壳的的外表面粘结于堤坝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岸带堤坝区域的生态系统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贻贝粘结于堤坝低区,所述的牡蛎粘结于堤坝低区、中区、高区。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岸带生态系统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紫菜孢子体为紫菜果 孢子体。
代理人 刘亚斌
(51)Int .Cl . A01G 33/00(2006 .01) A01G 33/02(2006 .01) A01K 61/50(2017 .01)
(10)申请公布号 CN 10956639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9.04.05
( 54 )发明 名称 海岸带生态系统修复方法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岸带生态系统修复方法,能够在海岸带构建生态系 统,同时能够防止堤坝被海水侵蚀、冲刷而损坏。 [0005]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海岸带堤坝区域的生态系统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 括以下步骤: [0006] a .在大潮期间,第一天,当海水退去时,沿着堤坝从上至下,用混合水泥依次将处 于成贝阶段的固着贝类均匀粘结于堤坝的表面,其中堤坝低区的固着贝类的分布密度为20 颗/m2 ,且固着贝类的 粘结的 密度按照堤坝低区 、中区 、高区分布的比 例为5:3:2 ,堤坝上固 着贝类之间的 其余位置粘结满贝类壳体 ,贝类壳体的 外 侧表面粘结于堤坝表面 ,内 表面裸 露于外; [0007] b .在大潮期间,第二天,当海水第一次退去时,将预先采集好的紫菜或羊栖菜孢子 体均匀的播撒在贝类壳体、固着贝类表面上 ,当天海水第二次退去时 ,重复播撒紫菜或羊栖 菜孢子体一次; [0008] c .在下一个大潮期间,当海水退去时,检查下固着贝类是否存在脱落的情况,如果 出现脱落,则对固着贝类脱落的位置进行补充粘结。 [0009]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固着贝类为牡蛎左壳或者贻贝。 [0010]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a中牡蛎左壳的的外表面粘结于堤坝上。 [0011]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贻贝粘结于堤坝低区,所述的牡蛎粘结于堤坝低区、 中区、高区。 [0012]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紫菜孢子体为紫菜果孢子体。 [0013]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大潮期间,由于潮差很大,落潮时落得很低,涨潮时 涨的 很高 ,固在此阶段进行固着贝类以 及贝类壳体的 粘结 ,将固着贝类以 及贝类壳体固定 于堤坝上 ,然后播撒藻类孢子体 ,此时 ,孢子体能够快速的附 着于具有石灰 质的贝壳等基 质 上 ,萌发并钻入壳内生长 ,在本发明中 ,紫菜或羊栖菜孢子体附 着于水泥上时 ,其存活率较
2பைடு நூலகம்
CN 109566395 A
说 明 书
1/2 页
海岸带生态系统修复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主要是一种海岸带生态系统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海塘(或海堤)是抵御海潮侵袭,保护沿海城乡安全和生产的堤防工程。主要分布 在江苏 、浙江等沿海各省 ,其中浙西海塘规模最大 ,历史上投入人 力物力最多 ,钱塘江口的 海塘在秦汉时已出现。唐代浙江开始大规模修筑捍海塘,同时江苏、福建等地也兴建了海堤 (福建、苏北叫海堤,浙东也有一段)工程。宋代海塘有较大发展,已出现土塘、柴塘、木柜装 石(石囤)塘、石塘等。 [0003] 现有的堤坝大部分都采用水泥浇筑而成,因此靠近堤坝的海岸带区域,生物群落 匮乏 ,基本上没有藻类、贝类等物种,且随着海水的冲刷,堤坝会海水侵蚀而被破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