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知识结构图

高中历史知识结构图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C百团大战:1940年,彭德怀、地点:华北。

D少数民族抗日: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A 1942年1月,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①背景 B中共七大召开:内容、意义C 1945年5月,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a1945年7月,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b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抗战胜利②胜利 c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关东军作战d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军民举行反攻。

e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A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第一次取的反对外来侵略取得了完全胜利;③意义 B 洗雪了民族耻辱,扞卫了民族尊严,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C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社会基础: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1)背景经济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旧民主主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建立:兴中会、同盟会义革命(2)武昌起义:1911年10月,民国成立:时间、性质、都城、国旗、纪年辛亥革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性质、法令措施(3)中华民国成立颁布时间:1912年《临时约法》制定的机构:孙中山代表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着的里程碑①原因:根本原因:北洋军阀的封建专制统治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第一阶段:中心在北京;主力学生;口号(1)五四运动②过程第二阶段:6月初,中心转移到上海;主力是工人结果:取得初步胜利(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合约上签字)①条件:1.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日益结合2.组织基础:陈独秀李大钊酝酿成立中国共产党3.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近(2)中共成立时间、地点:1921年7月23日;上海、嘉兴代②中共一大中内容:党的任务: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国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的时间:1922年民③中共二大内容:制定民主革命纲领主意义:近代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革①前提:国共第一次合作命新民主主(3)国民革命②兴起:标志是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召开义革命③高潮:北伐战争:时间(1926)①南昌起义:1927.8.1 周恩来、贺龙(4)“农村包围城②八七会议:1927.7.8 清算陈独秀右倾错误决定土地改革、武装反抗国民党市”道路开辟③秋收起义:1927.9 毛泽东在湘赣边秋收起义④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开展土地革命(5)红军长征:国民党“围剿” 1934.10离开根据地。

(6)抗日战争:(见上一专题)①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6月底,“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论断②战略反攻: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7)解放战争③战略决战:1948年秋-1949年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④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春、河北西柏坡,⑤渡江战役:)1949年4月,解放南京专题三中国现代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背景: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内容前提:新中国成立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年9月,内容?现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成立对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代中一届政协:1949年9月,内容国1954年的(1)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一届人大内容:宪法的内容及意义政(民主政治的奠基)会议的意义:治二届政协:1954年,内容建阶段(2)文革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挫折:文革的爆发、民主与法制的破坏的表现设时间: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民主政治建设的转折内容3)新时期政治建设意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的提出民主政治建设成果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82年宪法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过程、意义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①背景目的: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②含义A 1979年元旦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内容“一国两制”的构想③形成过程 B 1981年叶剑英委员长在关于台湾问题的九条建议:内容C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祖 D 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一国两制”构想。

国④意义统 A香港问题的由来一①港、澳回归 B港、澳回归的概况“一国两制”的实践 C港、澳回归的条件和意义A发展的原因②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B发展的表现:“九二共识”等. C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①背景:国际、国内总原则、总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②外交方针制订另起炉灶:含义(1)新中国初期具体方针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含义外交的奠基一边倒:含义、原因、作用A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建交”、“签约”历史背景③外交成就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主要内容重要意义日内瓦会议:时间、特点、内容C步入世界外交舞台时间、特点万隆会议求同存异:含义、背景、影响意义现原因:代①中国重返联合国概况: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中意义:国原因:是双方共同的要求(为什么?)对 A乒乓外交:1971年3月,打开两国交往的大门外 B基辛格访华:1971年7月,为尼克松访华作准关(2)70年代中国时间:1972年系外交重大突破②中美关系缓和进程 C尼克松访华内容: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意义: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D《中美建交公报》发表:1978年12月、内容E中美正式建交:1979年,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影响:对双方的影响、对亚太及世界的影响原因:③中日邦交开始正常化概况:1972年9月,田中角荣访华,签署建外交声明意义:①背景: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3)改革开放以来对②方针调整:不结盟政策,是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外关系全新发展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主要活动③外交成就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APEC):活动推进新型区域合作过程建立“上海合作组织”性质意义专题四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①地理:希腊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对雅典民主政治形成产生重大影响;(1)形成的历史条件②经济:商品经济发达,有利于平等互助、自由、民主观念形成③政治前提:城邦政体孕育古代希腊民主的摇篮;城邦的特点:小国寡民、独立自主背景: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工商业奴隶主崛起。

颁布“解负令”,债务奴隶重获自由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措施颁布财产等级制度,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古①梭伦改革恢复公民大会希(公元前六世纪初)改革国家权力机构新设“四百人会议”腊设立陪审法庭的评价: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民(2)雅典民主政治演变过程主②克里斯提尼改革(公元前六世纪末)——雅典民主的确立制 A除十将军外,以抽签方式产生各级官职度③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 B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黄金时代”)百人会议、陪审法庭。

C公职津贴。

意义: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3)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主权在民、轮番而治、公民平等、法律至上早期习惯法:贵族担当法官,随心所欲解释法律,平民利益受损①习惯法到成文法标志:《十二铜表法》公元前五世纪中期成文法诞生特点:内容广泛,条文清晰评价:贵族对法律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古得到保护代罗时间:罗马共和国时期马(1)罗马法的发展演变公民法使用范围:罗马公民的缺陷:有明显的狭隘性法②公民法到万民法律形成时间:由共和国到帝国过程中(三世纪)万民法适用范围: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作用:使法律有了更大的适用范围成为巩固罗马统治的重要工具③民法大全——时间:六世纪;意义:罗马法律体系最终完成①地位: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叫系统的法律体系②积极意义:a对罗马:稳定社会秩序,保护统治阶级利益(2)罗马法的评价 b调节社会矛盾,稳固帝国统治③影响后世:a对近代欧美国家文法和同法制度产生影响b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想武器④局限:a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并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君权至上 c男女不平等专题五近代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①二次内战,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过程②新贵族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1)前提:资产阶级革命③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④“光荣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影响: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

①《权利法案》等法案:内容: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利;限制王权法案②作用:a君主权利守法律制约 b 议会掌握立法权,其权利近一、英国君主立不断扩大,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利,国王逐渐统而代制形成与不治西发展(2)确立过程③结果: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方民①形成过程:国王真正统而不治,内阁控制了行政权主责任内阁制的形成②组成:首相(内阁首脑):有权利提名内阁成员即各政 1721年部大臣;各部大臣(内阁成员):必须在大政治方针上保持一致,与首相共进退。

的背景: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扩大政治权利确(3)1832年议会改革立结果和作用: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利,进一步促进了工业与资本主义发展发展(1)背景:独立战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邦联”制使美国陷入窘境。

①主要内容:联邦制、三权分立的原则二、美国总统制制约权力:三权分立、互相制约共和制确立②特点国会(参议院+众议院):立法1787年宪法的制定三权分立总统:行政最高法院:司法(2)确立①1788年6月,联邦宪法正式生效联邦政府的成立②1789年1月,华盛顿当选总统形成: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法国共和宪法内容:1、立法权属于议会:众议院:成年男子直接选出,任期四年制政体的参议院:间接选举产生,任期九年,每三年改选其中三分之一确立总统:参议院众议院联合选出,人气七年,可连选连任2、行政大权由总统掌握:a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 b有权任命部长等高级官员c、缔结条约和实行特赦 d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皇帝:权力巨大宰相:内阁首脑,由皇帝任命政体形成只对皇帝负责,主持内阁工作议会:联合议会权利较大,1、统一的方式:王朝战争审批法律,帝国议会权利较小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2、确立:德意志的宪法(1871年):内容国家结构形成:联邦制空想:法国人西门、傅利叶英国欧文:抨击资本主义的弊端,提出改造社会建立理想社会的美妙设想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的觉悟:开端觉悟:19世纪3、40年代,法英德爆发大规模工人运动斗争失败,但工人觉醒,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知道理论来源:批判继承德意志的古典文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问世内容:a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明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b、支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解释无产阶级的历史革命使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c号召全世界联合,同资产阶级斗争时间:1871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巴黎公社①拥有立法权和行政权建立及失败②(政权) 3、取消资产阶级法庭,建立自己的司法机构③1871.5 巴黎公社失败 4、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5、任何一个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一个熟练工人1 的工资1、推翻了统治俄国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推翻沙皇:1917.3 二月革命2、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四月提纲:a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b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1917.7 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专题六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两级格局形成→多极化出现→两级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战后初期 20c 60、70s 1991年 1991年后美苏主导西欧日本中国苏联解体一超多强1、序幕:丘吉尔的“铁幕演说”1、奠定基础:雅尔塔体系2、表现:①政治:杜鲁门主义(1947 开始标志)2、确立:美国的“冷战”②军事:马歇尔计划1947—复兴西欧、两极世界的形成政策和苏联的反击体系控制西欧、遏制苏联③经济:北约的建立(1947)加剧冷战程度全面冷战:①1949年德国分裂②朝鲜半岛分裂“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局部热战:①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②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核危机: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美苏竞争,优势在美)走向联合欧洲: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欧洲共同体(从经济到政治到军事)20c70s“用一个声音说话”日本谋求政治:1、美国帮助:①削减日对美战争赔偿大国地位②将已拆迁工业设备还给日本世界多极化③美对日提供恢生产继续的资金与物资④日提供商品、劳务得到大量“特需”收入2、日本国内:①民主革命②制定经济发展战略③加强政府投资,注重教育④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不结盟运动:1961年,于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形成东欧剧变、苏联解体:1989年波兰巨变 1990年两德同一1991南斯拉夫联邦解体1991年底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走进误区(直接)斯大林模式积累的矛盾核危机(根本)世纪之交世界格局西方的“和平演变”(外部)和平与动荡并存: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乡南联盟发动78天狂轰滥炸“911”事件此后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反恐斗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①1992年,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签订《欧洲联盟条约》②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形成③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个政治力量不断壮大④经过十多年的对话、谈判、斗争,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专题七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八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专题九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十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专题十一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专题十二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十三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专题十四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科技文艺专题十五 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及20世纪以来重大理论成果专题十六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专题十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专题十八世界近现代科技与文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