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与教学论(地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

课程与教学论(地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

课程与教学论(地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专业简介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属于教育学中课程与教学论的分支学科,它是以现代教育科学和地理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对地理学科教育的理论、方法进行研究,培养具有现代地理学科教育理论和实践技能,从事地理教育、管理和研究的高级人才。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主要是认识地理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地理课程与教学规律及指导地理教学实践。

本专业从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中学地理教师的基本素养以及地理双语教学研究等三个方向向研究生介绍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以及我国地理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旨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地理基本素养、扎实的地理教学理论知识、一定的科研能力和较强的教学能力,成为引领地理教学研究和实践的高层次人才。

二、培养目标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培养系统掌握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具有较强的地理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的中学和大学地理教育研究人才。

具体要求是:
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能立志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2.掌握系统的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从事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实际工作的专门技术水平;具有使用第一外国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研究方向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属于教育学中课程与教学论的分支学科。

本专业是从地理课程论和地理教学论两个方向介绍地理教育基础理论和地理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地进行教学研究的能力。

四、学制年限及应修学分
学制年限一般为三年,至少应修满35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1.硕士研究生培养以课程学习和课题研究并重。

2.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每个硕士研究生导师组要由3-5人组成,配合导师充分发挥其集体培养优势。

3.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要和研究生本人商量后制定,以推进研究生的个性化培养。

4.硕士研究生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提倡采用研讨班、专题式、启发式、探究式及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及教育实践等有机结合,加大对研究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5.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专家(长期或短期)来我院授课,或派出硕士研究生到其他名牌高校或科研院所修读部分课程。

提倡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互相承认学分,联合培养研究生。

七、科研能力与水平要求
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应在省级以上刊物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至少一篇本专业领域的学术研究论文,字数应在3000字以上。

八、其它培养环节说明
1.补修课程
生源为同等学力或跨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确定3门本学科大学本科主干课程。

具体补修课程由导师与研究生共同协商确定,并且考试与本科生同堂同卷。

补修课程不列入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只记成绩不计学分。

2.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不少于15学时,根据本专业特点,要求如下: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参加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的形式可以是讲课、参加并指导本科生教育见习和实习、辅导或组织课堂讨论、给本科生做学术报告、参加各种地理教育学术活动等多种形式。

教学实践以“合格”为通过,计1学分。

教学实践一般在第三学期结束之前完成
研究生可根据专业学习和论文写作需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调研,了解国情,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社会实践不计学分。

3.文献阅读报告
充分发挥经典文献阅读在夯实硕士生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中的作用。

各培养单位在为每名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时,应制定经典文献阅读计划,并在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前提交二份书面文献阅读报告,考核合格后计1学分,未完成者不能进行学位论文开题。

4.学位论文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完成各项必修环节,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

学位论文是为了培养硕士研究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学位论文可以是科研论文、学术综述、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

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工作。

本专业硕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学术水平的要求为:
(1)理论指导。

学位论文必须要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客观地考察、分析问题。

同时,可吸收相关学科好的理论和方法,加强对问题的研究。

(2)选题恰当。

学位论文的题目既应具有可行性,又必须有探索价值。

(3)内容创新。

学位论文应通过自己的独立研究,进行新的发掘,提出新的见解,切忌抄袭行为。

学位论文撰写时间不能少于一年。

学位论文开题、答辩等环节的具体安排详见相关文件。

九、课程简介及参考书目
(一)学位基础课
同“课程与教学论(数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学位基础课课程简介与参考书目。

(见53-54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