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实现税收公平

如何实现税收公平


举例说明: 举例说明:
一个拥有巨大财产而又做事低调、 一个拥有巨大财产而又做事低调、深入简出的富 而他虽富有但不开设工厂等经营实体, 翁,而他虽富有但不开设工厂等经营实体,他与 社会交往不多,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小; 社会交往不多,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小;而一个普 通人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在职场打拼、 通人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在职场打拼、广泛的接触 社会, 社会,后者与人发生冲突需要国家治安力量保护 的几率要远远大于前者, 的几率要远远大于前者,怎么能够说在社会治安 资源方面前者享受了比后者更多, 资源方面前者享受了比后者更多,而要求其承担 比后者更重的税负呢?因此, 比后者更重的税负呢?因此,受益原则不能很好 地全面解释税收公平原则 。
• 第一、应规范以增值税为主的流转税 第一、 建立以增值税为普遍调节, 制。建立以增值税为普遍调节,以消 费税、营业税和资源税为特定调节的 费税、 流转税体系, 流转税体系,是当初新税制改革的主 要目标。在增值税方面, 要目标。在增值税方面,主要是改目 前的生产型增值税为完全消费型增值 扩大扣除范围, 税,扩大扣除范围,取消对外商投资 企业的税收优惠如“先征收后退还” 企业的税收优惠如“先征收后退还” 等政策,使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 等政策,使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
• 第二、统一所得税税收制度。目前, 第二、统一所得税税收制度。目前, 我国外商投资企业适用《外商投资 我国外商投资企业适用《 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内资 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 企业适用《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 企业适用《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 “内外合并”已成为当前税制改革 内外合并” 亟待解决的问题。 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支付能力原则分析
• 根据纳税人的纳税能力来判断其应纳税额 的多少和税多纳税,反之则相反。由于该说侧重于 把纳税能力的强弱同纳税多少、 把纳税能力的强弱同纳税多少、税负是否 公平相结合,因此又称为“能力说” 公平相结合,因此又称为“能力说”。
从这幅漫画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如何实现税收公平

• 小组成员 • 演讲:王晓娜 演讲: • PPT制作:施慧宏 制作: 制作 • 采集资料:刘 露 采集资料:
• 税收公平的含义 • 衡量税收公平的标准 • 实现税收公平的途径
• 税收公平是指国家征税应使各个纳税人的税负与 税收公平是指国家征税应使各个纳税人的税负与 其负担能力相适应, 其负担能力相适应,并使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 保持平衡。 保持平衡。 • 税收公平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两个方面。前 税收公平包括横向公平 纵向公平两个方面 横向公平和 两个方面。 者是指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当缴纳数 额相同的税收, 额相同的税收,亦即应以同等的课税标准对待经 济条件相同的人;后者是制经济能力或纳税 济条件相同的人;后者是制经济能力或纳税 能力 不同的人应当缴纳不同的税收, 不同的人应当缴纳不同的税收,亦即应以不同的 课税标准对待经济条件不同的人。 课税标准对待经济条件不同的人。 • 税收公平原则要求税收必须普遍课征和平等课征。 税收公平原则要求税收必须普遍课征和平等课征 要求税收必须普遍课征和平等课征。 税收公平原则通常被认为是税制设计和实施的首 要原则,并被推为当代税收的基本原则。 要原则,并被推为当代税收的基本原则。
主观说
• 均等牺牲 又称为”等量绝对牺牲“。它要 均等牺牲-又称为”等量绝对牺牲“ 又称为 求每个纳税人因纳税而牺牲的总效用相等。 求每个纳税人因纳税而牺牲的总效用相等。 • 比例牺牲 又称为”等量比例牺牲“。它要 比例牺牲-又称为 等量比例牺牲“ 又称为” 求每个纳税人因纳税而牺牲的效用与其收 入成相同比例。 入成相同比例。 • 最小牺牲 又称为”等量边际牺牲“。它要 最小牺牲-又称为 等量边际牺牲“ 又称为” 求社会全体因纳税而蒙受的总效用牺牲最 小。
客观说
• 收入 通常被认为是测度纳税人能力的最好 收入-通常被认为是测度纳税人能力的最好 的尺度。 的尺度。它最能决定一个人在特定时期内 的消费或其增添财富的能力。 的消费或其增添财富的能力。 • 财产 被认为是衡量纳税人的纳税能力的合 财产-被认为是衡量纳税人的纳税能力的合 适尺度。 适尺度。它代表着纳税人得一种独立支付 的能力。 的能力。 • 消费 作为测度纳税人纳税能力的又一尺度。 消费-作为测度纳税人纳税能力的又一尺度 作为测度纳税人纳税能力的又一尺度。 它充分反映了一个人得支付能力。 它充分反映了一个人得支付能力。
• 第三、健全市场经济中的税收体系。在市 第三、健全市场经济中的税收体系。 场经济中,如果税种体系不健全, 场经济中,如果税种体系不健全,税收分 配覆盖面小,就会导致税收调控缺位, 配覆盖面小,就会导致税收调控缺位,无 法充分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 法充分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在这方 一是适应市场经济需要, 面,一是适应市场经济需要,调减一部分 带有明显的计划手段干预市场行为的税种, 带有明显的计划手段干预市场行为的税种, 如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如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二是适时开 征部分税种,如社会保障税、 征部分税种,如社会保障税、遗产与赠与 三是在地方税体系健全的基础上, 税。三是在地方税体系健全的基础上,经 全国人大批准或授权, 全国人大批准或授权,对内外资企业同时 按新的地方税税种征收。
从受益原则分析
根据纳税人从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中受益 的多少, 的多少,判定其应纳税的多少和税负是否 公平,受益多者应多纳税,反之则相反。 公平,受益多者应多纳税,反之则相反。 由于该说,按照市场平等交换的观点, 由于该说,按照市场平等交换的观点,把 纳税多少、 纳税多少、税负是否公平同享受利益的多 少相结合,因此又称为“利益说” 少相结合,因此又称为“利益说”。受益 说的确能够适用于公路使用的课税和社会 保险方面,以及城市设施的建设, 保险方面,以及城市设施的建设,但是受 益说不适用于大多数的公共产品,如国防、 益说不适用于大多数的公共产品,如国防、 教育、社会治安方面。 教育、社会治安方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