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仿真模拟测试(一)

仿真模拟测试(一)


确地说明水熊虫是众多最顽强的生物中的一种。
B.文章第⑤⑥段两次将水熊虫与人类相比较, 目的在于突出它远远胜过人类的生存能力。
1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的语言科学严谨,如第①段“之一”准确地说明水熊虫是众多最顽强的生物 中的一种。 B.文章第⑤⑥段两次将水熊虫与人类相比较,目的在于突出它远远胜过人类的生存 能力。
注释:①庄跻:战国时楚庄王后裔,后降汉。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
一项是( A )(3分)
A.臣愚患之/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B.在自见/才美不外见。
C故曰:“自见之谓明。”/温故而知新
D.自见之谓明/至若春和景明
A(A.担心;B.看见/表现;C.因此/旧的知 识;D.明智/明媚)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
得很yún chèn( 匀称
( 祈祷 )的钟声也响了。
)。
(2)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qí dǎo
(3)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 hài rén tīnɡ wén( 骇人听闻 )了。
(4)做一个公民,我们要kè jìn zhí shǒu( 恪尽职守 )。
利的考生家人会把自家门前竖起的旗杆放倒撤去,
C.只要提到宋词,李敏经常大谈特谈李清照, 因为她非常崇拜这位著名的女词人,几乎能背 诵李清照的每一首词。(改“因为”为“由于”) D.多数人操劳了半辈子,为的就是健健康康地 享受儿孙满堂、其乐融融。(在句末加上“的天 伦之乐”)
5.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
境里存活,这种温度下连物质的存在形态都变
得奇怪了。
④正常情况下,生物体内的原子都在疯狂地
振荡,到了这种低温下这些原子几乎都静止
了——可是水熊虫还能活着。更加难以置信的
是,要知道水熊虫是有大脑的。
的确,这是个相对简单的脑,但毕竟也是神 经元组成的,而且能熬过脱水到3%和-272C 的低温而近乎毫发无伤…… ⑤水熊虫还能忍受六倍于最深海底的压力。 甚至有一次实验把一批水熊虫暴露在真空中 长达10天,最后竟然还有几只没有死掉。顺 便一说,人类在真空中最多也就能活上两三 分钟吧。1965年有个宇航员在真空室里不小 心让他的宇航服失压了,15秒之后他就失去
②老板的冰冷自然不用说,但给的待遇还
是一个善于纳谏、知错就改的人。
【参考译文】
楚庄王想要讨伐越国,庄子规劝说:“大
王想要讨伐越国,是为什么呢?”楚庄王说:
“(越国)政治混乱军队软弱。”庄子说:“我
害怕智慧(就)像眼睛(一样),可以看见百步以外 的事物却不能看见自己的睫毛。大王您的军队 自从败给秦、晋(两国后),丧失了数百里的土 地,这是军队软弱。
了意识。
⑥回到水熊虫。它们可以承受的辐射剂量数
百倍于人类。它们对热水也没什么意见——哪
怕是150摄氏度的热水。
⑦水熊虫甚至没有生活在那些极端环境里,
比如某些细菌喜欢的沸腾热泉。所以过去这些
年来人们爱说它是“嗜极端生物”,这并不合
适。它能忍受这些极端环境并不意味着它就会
主动去寻找。事实上,它们最喜欢的是世界各
庄跻在(我国)境内做了盗贼但是官吏们不能阻 止,这是政治混乱。大王(您的国家)政治混乱 军队软弱,并不在越国之下,却想要讨伐越
国,这样的智慧如同眼睛(看不见眼睫毛)一样
。”楚庄王就停止了(讨伐越国的事宜)。所以
认识某件事的困难,不在于看见别人(如何),
而在于看见自己(如何)。所以说:“(能够)自
己看见本身(的不足)才是所谓的明智。”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 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 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 思想。 B.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于是提出了移山 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 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C.在巴西里约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双打决赛中, 中国队的傅海峰、张楠配合得天衣无缝,获得 冠军。
D.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
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众多经济学家表示,英国脱欧之后会不会引 起欧盟内其他成员国的效仿,决定于英国随后的 C(应改“经常”为“就”) 形势变得比以前更好。(在“变得”前加上“是 否”) B.按明朝就在科举考试揭榜时的惯例,不幸失 叫做“倒楣”。(删去“就在”)
正人们对),并解开其超强生命力的内在原因。

(四)(17分) 程 刚 ①那一年,我中学还没毕业便到省城去打工。 其实,我并不想离开学校,但拮据的家庭让我 必须早早地挣钱,分担家里的困难。我背着行 李在寒冷的车站广场上冻得浑身发抖,最后, 父亲以前的工友把我送到了一个铝合金加工厂。
(三)(10分)
“杀不死”的水熊虫 ①水熊虫是地球上最顽强的生物之一。这
种微小的动物对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有抵抗力: 煮,冻,辐射,丢真空——它都很难死掉。 ②水熊虫的绝招是所谓的“隐生”,把生命 代谢放慢到几乎停止的程度。进入休眠状态时 ,它的身体含水量可以降到仅仅3%,是名符其 实的“脱水”。
但是只要把水加回去,水熊虫就能复生,用它
□□□□□。(白居易《观刈麦》)(2分)
(4)正如《论语》所说的:“□□□□□□,
□□□□□□。”学习之道,就是要坚持学与
思的辩证统一。(2分)
(5)请默写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4分) □□□□□□□,□□□□□□□。 □□□□□□□,□□□□□□□。
(1)天涯若比邻 (2)羌管悠悠霜满地 (3)力尽不知热 但惜夏日长 (4)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5)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
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
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
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
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
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
C(走钢丝的比喻目的在于形容水熊虫在土壤
中生活的危险性。)
13.下列对水熊虫“杀不死”的特点理解不符
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水熊虫在隐生状态下能在零下272摄氏度的
实验室环境里存活。
B.进入休眠状态时,水熊虫的身体含水量能 降到仅3%,且脱水至少十年后还能复苏。
C.水熊虫能忍受六倍于最深海底的压力,
⑨所以,水熊虫难以置信的求生技能可能仅 仅是土壤里艰难生活的自然产物,而抵抗闻 所未闻的低温和高压只不过是这一脱水策略 的额外福利。但另一个更让人困惑的问题是: 它怎么办到的?戈德斯坦的实验室正在研究 这一点,他认为水熊虫可能不仅仅是靠一个 简单的绝招,而是一系列策略来忍受干燥, 最终复活。
⑩“有一种机制我们是知道的:有些耐干燥 的动物会制造一种名为‘海藻糖’的糖类,” 戈德斯坦说,“脱水逐渐进行时,海藻糖会 逐渐地‘取代’水,在本来有水的地方形成 透明层,这很可能避免了很多脱水或复水时 的常见伤害。”但是,水熊虫有1000种左右, 并非所有种类都会合成这种糖,所以一定有
名为“口针”的特殊口器刺穿藻类等生物,吸 取里面的营养。“它们可能是我们所知的动物 中最极端的生存专家。”生物学家鲍勃•戈德 斯坦说。这种脱水“冬眠”并不是只睡一个冬 天,这和真的熊可不一样,水熊虫脱水至少十 年后还能照常复苏。
③水熊虫在隐生状态下所能承受的低温简直匪
夷所思。它可以在零下272摄氏度的实验室环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3分)
王 之 弱 乱 /非 越 之 下 也/ 而 欲 伐 越/此
智 之 如 目 也。
11.结合本文内容说说楚庄王是一个怎样 的人。(3分)
开始楚庄王不顾国内“政乱兵弱”,欲伐越, 以此可知楚庄王是一个缺乏自知之明的人。但 听了庄子的进谏后“乃止”,可以看出楚庄王
3. 下列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3分)
A.“解密门”事件一出,美国政府和苹果公司
的矛盾,立即引起外界的普遍关注,一时众说
纷纭,。
B.“阿尔法围棋”(AlphaGo)3[0击败韩国围棋 界天王柯洁,在这场举世瞩目的“人机大战” D (“洗耳恭听”不能用于长辈对晚辈。) 中电脑略胜一筹。
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
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
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
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
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
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且都能合成“海藻糖”来避免常见伤害。 D.水熊虫能承受数百倍于人类的辐射剂量, 还能承受150摄氏度的热水。 C(并非所有种类都会合成这种“海藻 糖”。)
14.结合选文,谈谈科学家们花费巨大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研究水熊虫的价值。(4分)
通过研究水熊虫找出在室温下让疫苗保持活
性的科学方法,降低疫苗的成本;不断地纠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
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
焉。
.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惩山北之塞: 戒,这里是“苦于”的意思
(2)汝之不惠: 通“慧”,聪慧
(3)固不可彻: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装起土石运到渤海的 边上去。(“叩”“尾”各1分)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 不平。 子子孙孙没有穷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 还愁挖不平吗?(“穷匮”“苦”各1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