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板簧leaf工具包建模规范

板簧leaf工具包建模规范

钢板弹簧CAE 建模规范
1. 钢板弹簧Leaf 工具包建模
1)从钢板弹簧的二维图上可以获得钢板弹簧的夹紧刚度k 、自由弧高h 以及弧长L 。

(弧长为板簧总长度,自由弧高为2维图上标注的自由弧高h (载荷为0的状态),都采用装车状态数值)
图1 板簧各参数示意图
根据图1可以列出两个关于R 和θ的方程: (θ为弧度)
θ=2R L ;θcos R h -R =;L
h *2cos 1θθ=-⇒ 通过解这两个方程即可求得R 和θ。

解法:在ADAMS/VIEW 中做一个小球,在小球上做两个力(h 为自由弧高;time 为θ弧度) )time (cos 1F1-=
L
h *)time (2F2-= 通过计算找到第一次F1=F2时,对应的time 值,此值为θ弧度,再解出h 与R 。

用得到的钢板弹簧的参数θ与R 在ADAMS/VIEW 中画出钢板弹簧的弧形,注意负角度在前,正角度在后,弧形要对称画。

在钢板弹簧弧形的基础上选择生成样条,点选create by picking curve 选项,填上21以上的奇数点,生成一条样条(spline ),接着将该样条的节点坐标输出成一个dat 文件。

2)在ADAMS/Chassis 的leaf 工具中,将上一步得到的节点坐标拷贝过来,然后参考弧长值将对应的板簧厚度添好,接着将其他参数按下面步骤设置恰当。

(坐标为,x 向指向车后,y 指向车右侧,并左右对称,z 竖直向上)
Aux Leaf flag:副簧开关。

1-副簧;0-主簧
Z-offset:间隙。

一般选0
Leaf length:板簧从x=0处分别向前、向后的分配长度650 (弧长)
Of element(<=45):离散梁的个数,一般10个左右 8
Seat thickness 95 and width 76 :x=0处板簧竖直厚度总和与水平宽度Emod,Gmod,density:杨氏模量,剪切模量,密度
ASY,ASZ:修整量。

一般1.2
Damping ratio:阻尼率。

一般0.05
X column:圆弧x坐标值(负值相对于车前)
Z column:圆弧z坐标值
Thickness column:x坐标值处对应的板簧竖直厚度总和
Number of leaves:板簧数,一般1
Frictional coefficients:片与片之间的摩擦
Impact exponent:碰撞指数,一般2.1
Leaf spring mounting:决定前悬架板簧或后悬架板簧
Fitting algorithm:圆弧spline的多项式拟合方法(二阶、三阶)
Extra mass on dummy axle:板簧与车桥连接件的额外质量(U型螺栓等)
Reference marker to leafpack:板簧最低点到桥轴心的垂向距离(包括板簧与桥之间加垫的厚度)Axle mount type:板簧在桥上或桥下
Front and rear inactive lengths:板簧中间被U型螺栓把住,刚度很高的部分的前后分配长度47
Rise to curb(mm) 桥到限位块的距离
(桥上) (桥上)
Refenrence marker height at desighn load :设计载荷下,车桥中心到地面的距离
Shackle length:吊耳的长度,主要为两安装孔之间的距离 80
Shackle mass and inertia:吊耳的质量与惯量 (不带销子)
Shackle location :吊耳在板簧前或板簧后
Shackle position :吊耳在板簧上面(compression );吊耳在板簧下面(tension )
吊耳质心坐标系方向:X 沿吊耳两端点方向;Y 指向右。

Shackle to frame:吊耳和车架连接点坐标(最多一位小数点)
Front and rear eyehook inner diameter:前后卷耳的内直径(卷耳直径数值包含卷耳本身内径和端点处板簧总厚度值的一半)30+20/2
Front and rear eyehook shape:前后卷耳形式 upturned
在ADAMS/Chassis中,将各种参数设置恰当后,即可点击go,生成一个*.adm文件。

(由于副簧没有吊耳,卷耳,安装位置也不确定,因此在安装坐标输入时,后面x向坐标为前面x 向坐标加上副簧伸直长度,y,z向坐标相同;卷耳内径给5mm,最后要删掉;吊耳给60mm,最后也
要删掉。


3)在ADAMS/VIEW中,将上一步生成的*.adm文件import进来,开始调试板簧的刚度。

检查mass
质量与cad做对比。

可以适量修改板簧厚度。

4)将板簧旋转到正X,Y方向(为了便于施加移动副,测试方向位移)(用position中的第一项
reposition)
5)将一边板簧的卷耳bushing与吊耳deactive掉,在卷耳端加旋转副PART_10059 us PART_51,
在吊耳端做一个虚拟小球,将板簧与小球施加旋转副PART_10009 us ball,小球与大地施加移动副,
方向水平 ball us PART_51。

如果测试副簧,则只在弹簧两边做两个碰撞小球,让板簧变形后碰到小球来调试刚度
6)将板簧中间力改为竖直方向或重做一个力。

7)定义一个设计变量k,先设定k=1。

然后修改每一个beam的截面信息。

图2 计算Ix 、Iy 时的参考示意图
b=76 h=10
图2中Y 方向为板簧厚度方向,X 方向为板簧宽度方向,图中的I x 、I y 、I z 分别对应于beam 截面修改对话框中的xx I 、y y I 、zz I 。

即z xx I *k I =;x y y I *k I =;y zz I *k I =,其中k 为设置的设计变量。

I x 、I y 、I z 的计算公式如下:
x I =n 123bh , y I =n 12
3
hb , z I =K ’*J (n :板簧片数)
其中J=⎥⎦⎤
⎢⎣⎡⎪⎪⎭⎫ ⎝⎛--443
12136.33
16a b a b ab ,K ’为一个系数,表示n 片钢板与一片钢板J 值的比例,K ’与钢板片数n 可以按以下公式拟合:3
'025.0975.0)(n n n f K +==(对于一般计算,做简化处理,K ’取等于n 的值即可)。

图3 计算J 时的参考示意图(为单片钢板时的J 值)
beam 截面修改格式例子:
1
_dv 635E .1I 1_dv 678.1441I dv_111.255392.25I 5zz y y xx ⨯⨯=⨯⨯=⨯⨯=
8)把beam 截面参数修改好后,测试钢板弹簧的刚度,将力的函数写成1000*time 的形式,time

据板簧二维图纸的满载力的大小来设置。

如:5100N,为5.1秒。

在后处理中,x轴data选择板簧中间块质心的竖直位移,y轴data选择竖直力。

然后对所得曲线进行微分,求得刚度。

9)板簧刚度值为刚度曲线最后稳定的值,将模型测试得到的刚度值与实际给定的夹紧刚度值进行比较,调整设计变量k的大小,重新测试模型中钢板弹簧的刚度值,直到模型中钢板弹簧的刚度等于实际给定的板簧的夹紧刚度。

为DV_1改名,例如:frontleaf_k rearleaf_mainleaf_k。

10)打开未调节中心点位置的*_leak.adm文件,将惯量与dv_1数值输入,存储。

补充:
1.阻尼c用变量表示,并改名,例如:frontleaf_c rearleaf_mainleaf_c。

2. 更改grid在partX0000的mark点,XZ平面。

3. 删除衬套bushing,按照衬套定义作用的先后顺序对卷耳,吊耳加旋转副rotation。

(三组)加向下压平板簧的力2000*time,限制板簧在y轴的运动。

卷耳:
吊耳:
4.开始仿真,记录下板簧被压平处的位置,左下图标存储model。

(其中重力场不变)
5. 至此,adams中存在两个model,分别为两个model赋新名,例如:rr_leaf_flat, rr_leaf_ori,并分别输出cmd文件!
6.将调节位置前的模型同样输出cmd文件,例如:rr_leaf_ajust.
7.将上述三个文件+×.ltf文件一起归档。

补充2:(有主簧与副簧的双板簧)
1. 主簧步骤与前相同,不同点在中心块锁入mass为副簧质量的小球。

为cad图纸建立约束位置。

(1050)
3.调节副簧刚度,建立压平前后model,输出三个model的cmd文件。

注意:副簧不用调节到原始位置,副簧的定位根据主簧位置而定,主簧位置由卷耳吊耳确定。

4.打开副簧压平的model,与主簧model文件,copy主簧中心点上移主副簧中心块一半的和的距离,将副簧压平的model旋转至主簧的角度,merge model至一个model,移动副簧到新建mark点,copy 出左右板簧,将所有part与beam建立在同一个group中,存储为leaf_all.cmd。

完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