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术教学课堂语言的重要作用

美术教学课堂语言的重要作用

谈美术教学课堂语言的重要作用
摘要:本文分析了美术教学语言的效能和艺术优势,论述了美术教学语言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美术教学;课堂语言;作用
教学语言是教师完成教学内容、链接教学环节、组织教学过程的重要载体。

在以审美教育为主导、素质培养为主线、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题的美术教学中,成功运用教学语言艺术,对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升美术教学的课堂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强化美术教学课堂语言的艺术效能,营造最优化的教学活动强化美术教学课堂中语言的效能,是为了创造良好的课堂流程,实现课堂活动的优化。

1.突出美术教学课堂中语言的导航作用,发挥教学活动的衔接作用。

一是强化学生的认知过程。

学生的学习是在个体原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通过课堂认知活动,形成美术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建立新的个体知识体系的过程。

美术语言就是这一过程的链条。

我们要利用美术语言把教学的审美活动与学生的创造思维活动引入
美术知识与美术技能的转化过程,指导学生实现审美能力系统的构建。

二是强化课堂信息交流。

教学活动是知识信息交流的过程,美术语言承担着传递知识信息和接受知识信息的桥梁任务,是学生获得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增强审美情感和审美创造力的主渠道。

2.突出美术教学课堂语言的调控效能,发挥课堂情境的整合作用。

一是发挥学生心理情境的调控作用。

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投入与
指向学习目标的心理原动力,是形成活跃的课堂心理情境和稳定的教学秩序情境的基础,对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美术语言要及时调控学生的课堂心理动态,激活学生心理能量的释放。

二是发挥课堂参与情境的调控作用。

课堂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参与互动的强度,富于艺术特色的教学语言可以及时调控学生参与互动的热情,激发创新情绪,为学生进入角色、主动参与、体现主体创造条件、搭建平台。

3.突出美术教学课堂语言的切入效能,发挥课堂美术教学语言的运用要的平衡作用。

一是教学流程中起承转合的切入作用。

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环节展开时,尤其在美术知识与绘画技法的指导、鉴赏、评价时,或多媒体教学的穿插时,美术语言能使课堂过程环环相扣,过渡自然,让学生享受美术课堂环节的连贯美和整体美。

二是教学流程中突发情况的切入作用。

富于激情的语言,在学生出现心理滑坡时可以给学生提神,发生心理困惑时可以给学生解难,充分体现了美术语言切入的及时性。

当课堂出现互动僵局或师生矛盾时,应体现美术语言的即兴性和润滑性。

这种具有切入效能的非主流性教学语言能使课堂过程平衡有序、流畅自然。

二、发挥美术教学课堂语言的艺术优势,营造教学氛围的最优化富有艺术创造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依赖于美术教学语言的艺术优势。

发挥美术教学语言艺术优势,要根据课堂需要统筹考虑、综合运用,选择教学语言类型的最佳综合。

教师要明确美术语言艺术运用的针对性,根据教材特点、学生需要和课堂类型来选择不同的
语言艺术类型。

同时,还要体现美术语言艺术运用的互补性,适应美术教学形象化与具体化、欣赏性与实践性的特色要求,达到教学内容和环节天衣无缝的效果。

美术语言艺术的运用,形式上要灵活组合,交叉运用;内容上要凸显知识性和趣味性、思想性和艺术性。

这样,我们的美术语言就能充分体现教学中审美结构的点、线、面、体等要素的内在联系性。

1.选择美术教学课堂语言艺术的最佳综合,创设教学环境的共振。

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连线上选择恰当的课堂语言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美术教学语言的艺术类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第一、情境类。

情境语言艺术有创造课堂氛围和环境的作用。

包括激疑型语言艺术、情感型语言艺术、问题型语言艺术。

第二、意境类。

意境语言艺术有创造引人入胜状态的作用。

包括演示型语言艺术、悬念型语言艺术、描述型语言艺术。

第三、直白类。

直白语言艺术就是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教学内容。

包括铺叙讲解型语言艺术、观察审题型语言艺术、讨论互动型语言艺术。

第四、过渡类。

有教学环节承上启下的作用。

2.美术教学语言艺术基本原则与直观性、系统性、实践性的美术教学原则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①激发兴趣性原则。

美术语言应有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使之迅速聚焦课堂活动的力度。

②激活思维性原则。

美术语言应有强化学生独立思考、举一反三的导向。

③激励创新性原则。

美术语言应能够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
创新实践,提高审美理解和创造的情感。

④主体参与性原则。

美术语言应有及时调整学生的被动心理或被动参与情绪,使之迅速进入课堂主体角色的作用。

⑤轻松愉快性原则。

美术语言应产生使学生精神放松、心理平静,创设课堂愉悦环境的效果。

⑥准确流畅性原则。

课堂语言应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产生使学生迅速把握主旨、领悟要点的效率。

3.美术教学语言的运用要体现语言艺术的丰富内涵,强化教学内容。

①提高美术语言内容的涵盖能量。

美术语言艺术不但包含着对教学过程与方法、美术知识与技能、审美观与情感观等内容的内在整合性,也包含着对审美教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整体联系性。

②借助教师身体语言的渗透力量。

教师的姿态、手势等举止动作,微笑、眼神等面部表情,同样可以起到教育的效果。

教师要通过身体语言释放智慧与人格魅力,释放鼓励与驱动的良性暗示,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③增强美术语言的因果转化质量。

教学语言与教学效果、学生心理有密切的因果联系,应把教学内容的重点、美术技巧的基点、学生心理活动的燃点作为教学语言的突破口,加大外因对内因的刺激力度和转化强度,提升学生的审美心理和学习动力,增强审美思维和审美创新能力。

美术教师要发挥教学语言的审美教育优势,营造审美创新环境,让美术课堂教学焕发美感与激情。

【责编闫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