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批注式阅读课题结题报告

批注式阅读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高年级“批注式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效结合”课题》结题报告伊宁市第一小学六年级组黄晓燕2013年7月《小学高年级“批注式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效结合”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背景及界定1、作文评价教学的现状:教师辛辛苦苦地批改完作文,认认真真地讲评了一节课,可学生仔细看老师批改的有几人,课堂上听进去的又有几人呢?从教学论的观点来看,学生作文的过程,是一个认识事物和表达对事物认识的过程。

学生作文写得不准确、不完整、不具体,是属于认识不足造成的。

根本解决办法是提高认识后加以修正。

教师若单纯的全批全改、精批细改,而不辅以学生自批自改,实质上是教师代替学生跳越了一个不该跳越的认识过程。

2、具体说来现在的作文讲评存在如下问题:1)评价标准不明确《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原有的“低年级词句训练、中年级片段训练、高年级篇章训练”的语言训练体系已经被打破,取而代之是低年级“乐于表达”、中年级“自由表达”、高年级“学会表达”新的训练体系,新的训练体系与旧的训练体系相比,在重视学生习作兴趣、调动学生情意因素方面确实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新的训练体系缺乏具体的写作内容和形式的标准,训练内容的叙述泛化,缺乏序列,缺乏评价“标尺”,教师在教学中不好操作,容易产生作文教学与评价上的混乱。

2)讲评方式单一整个讲评过程几乎是教师一言堂,学生缺乏兴趣和主动性。

3)讲评过程模式化尽管命题类型、文章体裁、写作要求等不同,但都呈现出相同的教学步骤。

4)讲评目标宽泛化大多数语文教师平时的作文讲评课显得安排不足、设计不精,上课随意性强、目的性差,不能完全针对某一目标或问题进行讲授。

讲评目标多而散,一节课中审题立意无所不讲,构思谋篇无所不包,不分轻重主次,势必冲淡教学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明确指出“实施评价,应注重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

”并强调“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

让自评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自发意识,促进自己的学习和发展,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有兴趣,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励学习的信心。

总之,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将使其受益终身。

2、课题的界定写作能力:是指对自己积累的素材进行选择、提取、加工、改造的能力。

写作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写作主体,加强主体素养和能力的培养,无疑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

提高写作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细致观察,追求真实。

二、积累素材,学以致用。

三、多评多写,下笔成章。

四、多些表扬,少点批评。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种形式。

主体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

儿童把自己当作认识主体从客体中区分出来,开始理解我与物和非我关系后,通过别人对自己评价和对别人评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自我评价。

它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产物。

学生作文的自我评价:使学生作为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自己的期望,发展状况,学习行为与结果及个性特征进行判断与评估,是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提高的过程。

,老师一般也会指导学生自我评价,在个性教育的时代,如何挖掘每个学生的自身独特的可塑性的优势,激励引导学生的自信自尊,是值得每个教育相关者思索的课题。

作为老师学生彼此交流的一个微型平台,学生眼中自己的作文和他人的作文,老师眼中的学生作文,彼此加强认识了解,才有助于更好的交流提高。

在作文评价中,更注重于学生对自己的真实看法,是对自己和他人优缺点的总结与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明确指出“实施评价,应注重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

”并强调“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

让自评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自发意识,促进自己的学习和发展,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有兴趣,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励学习的信心。

本课题旨在通过学生自我评价以提高写作能力的研究,达到唤醒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品质的目的。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研究的理论、实践、政策依据。

1.成功教育理论成功教育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通过教育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成功,取得发展。

成功教育强调通过教育的改善,促使学生改变消极的自我概念,触发学生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自我开发潜能,成为学习的成功者。

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引导每一个学生发现、欣赏自己与他人习作中的优点,即成功教育。

成功教育对于作文教学的极其重要的意义便是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和增强作文的信心,使学生产生自我期望和要求,自我激励,争取成功。

2、我国著名教育学叶圣陶对学生作文评改有许多精辟想法,他说:“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的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

”他认为“修改作文的权利首先应该属于本人,教师只起引导和指点的作用,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决定,养成自己改的能力”“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评自改的过程,就是他们写作水平提高的过程。

”3、新课程关于改革学习方式、改革评价的理论。

它认为,改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是实施新课程的核心和关键之一。

作文评改也是一种学习方式与评价方式的改革。

这些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要使学生懂得作文的目的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课程标准十分重视作文的修改,同时也进一步指出:“学生要在实践中写作,要重视学生的作文能力的培养,逐步达到自能作文,自能改其文。

”名人有言:“教是为了不教”“三分作文七分修改”“文成于思,成于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为了培养学生自批自改作文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鉴赏能力和作文能力,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在我校进行“通过学生自我评价以提高写作能力的研究”课题实验。

三、研究的现状在实施新课改、打造?高效课堂?的今天,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低下使语文阅读教学陷入了困境,反思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不难发现其中存在这样一些现象:1.学生不会阅读。

学生面对文本漫然而读,读后收获不大,使阅读流于形式。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而班里的好多学生读书时总是忘记拿起笔,以至于多数学生读书囫囵吞枣,囫囵吞枣固然不能全盘否定,但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似乎是必然的结果。

2.教师缺乏方法指导,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以设计好的静态的教学流程主导动态的教学进程,让学生亦步亦趋跟在老师后面学习,没有教给学生具体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3.教师漠视学生与文本的真正对话和阅读感悟,过分重视预设、敷衍生成,学生探究文本的潜能无法释放,与文本对话流于形式。

淹没了学生的才情,冰封了学生的智慧,个性得不到彰显。

上述弊端用钱正权老师的话说就是“目标一元化,过程同步化,评价标准化。

这些‘统一’的东西像一根无形的链子束缚着学生的阅读心灵”。

基于以上现状,我们的语文教学亟待重点解决以下问题:1.探索阅读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研究批注式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及语文素养。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1、研究的目标: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修改。

在这一过程中体验作文成功的乐趣,激发作文兴趣,增强作文信心,并主动积累素材、品味语言、感悟表达,不断提高作文水平,发展作文能力。

2、研究的内容1)更新传统的评价内容,鼓励一课一得2)改革僵硬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参与3)优化单一的评价手段,采取多元化手段4)教授客观的评价方法,变被动为主动五、研究的方法本课题将专家的理论研究与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行动研究结合起来,综合采用:1)文献资料研究法。

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学习有关理论,借鉴他人研究成果,建立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2)行动研究法。

边行动边研究,不断反思,改进研究过程和实验过程,强调动态性、开放性、发展性。

3)调查法。

在实践过程中及时调查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反馈,为后期研究分析提供现实资料。

4)经验总结法。

在研究过程中,根据教学实践提供的资料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在反思中积累经验,探讨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的运用。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预期目标1、调查本班学生运用“批注式阅读”的现状及阅读能力的现状。

2、探索适合本班学生的“批注式阅读”的方法。

①符号批注②文字批注3、探索“批注式阅读”对本班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

4、初步探索课堂阅读中“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模式。

①预习批注②专题批注·确定专题·阅读批注·交流批注③扩展批注七、研究结果与成效1、通过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文章也能随手写下自己的心得感悟,使理解更深入了,有了自己的思考,能力也增强了。

我们先教给学生批注的方法,比如:(1)、符号批注。

就是学生对自己认为重要的、应注意的字、词、句、段用各种符号加以标记。

如:用“O”圈出重点字,用“△△△”标出关键词,用“~~~”划出重点句,用“?”表示质疑等。

(2)、文字批注。

即学生用文字形式把自己的看法、感想、疑问、评论、启迪甚至联想,简明扼要地写在书中空白处,这种批注具有内容具体、表达明确的特点。

(3)、纲要批注。

把学习内容经过分析、归纳与整理,提纲挈领地形成一个阅读纲要,以揭示内容的内在联系,使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形象化,如:《父亲的菜园》一课,可引导学生列出如下纲要式批注:失去菜园→选择荒地开荒坚毅→重获菜园填土没有气馁一片诱人的翠绿播种信心十足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肥土精心伺候因为更自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写作及表达能力,尤其对于学困生,可以在他读不懂的地方写下“不懂”,还有些地方提的问题虽然可笑,却有助于他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成绩稍差的学生也能写出自己的疑问,自己独特的想法,令老师们感叹不已。

我们觉得这种方式更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更让人惊喜的是,许多同学在批注过程中,写下了文质兼美的小段批注,形成了一篇篇优美的随笔散文。

2、通过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探索了阅读教学新途径,构建批注式阅读教学新模式。

基本模式如下:预习式批注-----评价式批注----质疑式批注-----感悟式批注-----小组合作——联想式批注(1)、预习式批注,侧重基础。

课前可提前以作业形式布置,内容涵盖生字的音、形、义、形近字、识字方法、词语解释、尝试运用、作者简介、相关作品、背景简介、文章主旨把握、预习疑点、资料整理等。

允许学生自主选择。

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选择:生字、词的音、形、义;段落划分;找到不懂的句子或词语;读课文2遍等;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选:如生字的形近字、关于本字结构发展的历史、词语的运用、相关作者背景资料整理、相关作品、体裁常识、思考主旨等,课前开放批注学习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空间更广、可利用资源更多;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尤其有利于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搜集资料的兴趣、巩固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