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与中医养生
四 睡眠环境
(一)睡眠环境
(二)睡眠宜忌
温空光恬 湿气线淡 度新幽宁 适鲜暗静 宜
睡 眠 环 境
( 一 )
(二)睡眠禁忌
1、睡前不可忧虑、恼怒 2、睡前不可饱食 3、睡前不宜吃刺激性和兴奋性食物 4、睡卧时不可言语 5、睡卧时不可蒙头、张口 6、睡卧勿重压 7、醒后忌恋床不起
Thank you!
(二)、睡眠的质量标准
睡眠的质取决于睡眠深度和REM(快动眼 期睡眠)占睡眠总量的比例,正常为: 新生儿50% , 婴儿40%, 儿童18.5%~25% , 青少年20%, 成人18.9% ~22% , 老年人13.8%~15%.
较高的睡眠质量标准 率晰白 起 无 睡 入 高、天 床 起 眠 睡 、工头 快 夜 深 快 不作脑 困 效清 倦
睡眠规律与子午觉
○ 午时:(11:00—13:00)阴阳相交的意思, 是心的主时,是“合阳”时间,不要用自己 的意志干扰身体里面阴阳相交的过程,不枉 耗精力,小睡片刻(30分钟)。 ○ 提倡睡子午觉。“子、午”时候是人体经 气“合阴”及“合阳”的时候,有利于养阴 及养阳 阴阳平衡百病莫生。
三 睡眠的姿势
性别与睡眠
睡眠时间还多少 与性别有关,一般来 说女性比男性平均 睡眠时间长.现代研 究认为可能与性激 素分泌差异有关.就 中医理论而言,女性 属阴,以阴血为用, 阴盛则寐多.
2、体质、性格与睡眠
按临床体质分类,阳盛、阴虚型睡眠时 间较少;痰湿、血瘀型睡眠时间相对较多. 按体型肥瘦分类:肥人较瘦人睡眠时间 多,肥人中阳气虚者睡眠时间最长. 性格内向、思维类型的人,睡眠时间较 多;性格外向、实干型的人,睡眠时间较少.
基于阴阳学说而认识三种观点: 阴阳学说—— 昼夜阴阳消长决定人体寤寐 卫气运行学说—— 是睡眠的生理基础 神主学说—— 心神是睡眠与觉醒的主宰
1 阴阳学说
睡眠和醒觉生理活动——是人体的阴 阳消长出入变化所产生的。
自然界的阴阳变化——具有日节律, 人体阴阳消长与其相应,也有明显的 日节律。
失眠的预防 • 失眠文化: 经济发达地区热衷于夜生活 不发达地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 人类对睡眠的需求:
睡 眠 型:9-10小时/天 中睡眠型:7-8小时/天 短睡眠型:5-6小时/天 • 入睡方法 快速入睡法:摆动法、自我按摩、深呼 吸
轻松入睡法:
音乐疗法等
睡眠与养生
睡眠是平衡人体阴阳的重要手段,是最好 的节能,也是最好的储备及充电,更是恢复 疲劳、走出亚健康的养生第一良方。 睡前可以适当静坐、散步、看慢节奏的电 视、听低缓的音乐等,使身体逐渐入静,静 则生阴,阴盛则寐,最好能躺在床上做几分 钟静气功,做到精神内守
3 神主学说
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又指 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神——随先天之精而生,孕育于父母,分为 神、魂、魄、意、志五种,分藏于五脏,主 宰于心。 心主神明,统摄协调五脏,主持精神意识和 思维活动。 白天属阳,阳主动,故神营运于外,人寤而 活动;夜晚属阴,阴主静,故神归其舍,内 藏于五脏,人卧而寐则休息。
五、失眠的预防
(一)失眠的分型 (二)失眠的原因 (三)失眠的危害与调理
(一)失眠的分型
1、起始失眠
又称入睡困难型失眠 2、间断失眠 又称熟睡困难型失眠 3、终点失眠 又称睡眠早醒型失眠
环 境 因 素
身 体 因 素
心 理 因 素
起 居 失 常
( 二 ) 失 眠 的 原 因
(三)睡眠规律与子午觉
睡眠质量的基本保障。既要符合四时阴阳的 变化,又要符合一日昼夜晨昏的变化。
睡眠习惯——符合觉醒—睡眠节律,是提高
子午觉—— 子时:(23:00__1:00)生发之机,《黄帝内
经》中认为,夜半子时为阴阳大会,水火交 泰之际,称为“合阴”,是一天中阴气最重 的时候,也是进入最佳睡眠状态的时刻。
1、常人宜右侧卧 (1).心脏受压最小. (2).肝脏处于最低位,利于新陈代谢. (3).利于胃肠内容物排空. 2、孕妇宜左侧卧 利于胎儿生长,减少妊娠并发症. 3、婴幼儿宜经常变换体位 4、老人以右侧卧最好
正确姿势
深睡如弓,右侧卧位。 其他睡姿的优点 仰卧位——不压迫身体脏腑 器官。 俯卧位——这种睡姿的人睡 觉会感到安全,也有助于口腔 异物排出;同时对腰椎有毛病 的人有好处。 右侧卧位——不会压迫心脏, 睡眠有稳定感
睡眠的姿势
病人的睡姿 心衰、咳喘发作病人:半侧卧位或半坐 位,枕与后背垫高. 肺病之胸腹积液者:患侧卧位,使胸水位 置最低,不妨碍健侧肺功能. 有瘀血症状的心脏病人:不宜取左侧卧 或俯卧,以防心脏负荷过大.
睡眠的姿势
不正确姿势引起的危害 • 左侧卧位: 易导致胃病、心脏病 适宜---食管回流的病人 • 俯卧位: • 仰卧位: 易导致心脏病、面部老化 肥胖中老年人易引起低氧血症 • 右侧卧位: 不适合肺气肿的患者 • 枕头过高易引起高血压
3、季节、环境与睡眠
春夏宜晚睡早起(5~7小时/日); 秋季宜早睡早起(7~8小时/日) ; 冬季宜早睡晚起(8~9小时/日) 。 阳光明媚睡眠少,气候恶劣睡眠多。 随地区海拔增高睡眠稍减; 随地区纬度增加睡眠稍长。
4、其他因素
最佳睡眠时间(睡眠中心时刻)分为: “猫头鹰”型:即迟睡晚起。夜晚 则思维能力倍增,精力充沛,工作效 率高,但上午精神欠佳。 “百灵鸟”型:即早睡早起。白天 精力充沛,工作效率高,而入夜疲倦, 精力不支。
阴阳盛衰主导睡眠和醒觉的机制—— 是由人体阳气出入运动来决定的。
2 卫气运行学说
卫气——来源于水谷精气,营运不休,属 人体阳气的范畴。 卫气——运行于阳经而醒觉,运行于阴经 及五脏而发生睡眠。 卫气运行的规律——白天运行于阳经之外 二十五周,夜间运行于阴经及五脏二十五 周。 白天卫气行于阳,人体阳气盛于外,温煦 周身,卫外而为固,人寤而活动;夜间卫 气运行于阴经及五脏,人卧寐休息。
二、 睡眠时间与质量
(一)与睡眠时间有关的因素 (二)睡眠的质量标准 (三)睡眠规律与子午觉
(一)与睡眠时间有关的因素
1 年龄与性别 2 体质与性格
3 环境与季节 4 其他因素
1、年龄与睡眠
新生儿 1岁以下 1~2岁 2~4岁 4~7岁 7~15岁 15~20岁 成年人 70~90岁 90岁以上 18 ~22小时/日 14~18小时/日 13~14小时/日 12小时/日 11小时/日 10小时/日 9 ~ 10小时/日 8小时/日 9小时/日 10~12小时/日
睡眠与中医养生
Help Your Staffs Live Healthier 让您的睡眠更健康
睡眠与中医养生
一、 睡眠的生理 二、 睡眠时间与质量 三、 睡眠的姿势 四、 睡眠环境 五、 失眠的预防
一 睡眠的生理
(一) 中医的睡眠理论体系 (二) 睡眠的机理及分期 (三) 睡眠的作用
(一) 中医的睡眠理论体系
(三)失眠的危害与调理
你睡得好吗? • 睡眠是一个“态度” • 哈欠是提醒睡眠不足的第一个标志 • 18个小时没有入睡,人类的反应速度会变慢
(三)失眠的危害与调理
睡眠失调的范围 • 三 种 睡 眠 障 碍: 入睡困难
中途打断
过早苏醒
• 睡眠失调与体制:
嗜睡型
少睡型
(三)失眠的危害与调理
睡眠的分期(2)
Ⅰ期:入睡期 Ⅲ期:中等深
Ⅱ期:浅睡期
度睡眠期 Ⅳ期:深度睡 眠期
此两期易被唤醒
Hale Waihona Puke 此两期为熟睡状态(三) 睡眠的作用
保护大脑,恢复精力。
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增强免疫,康复机体。 促进生长发育。 延缓衰老,促进长寿。 保护人的心理健康。 循环增多,皮肤再生,利于美容。
(二) 睡眠的机理及分期
睡眠的机理: 睡眠的本质是神经抑制过程扩散到整个大 脑皮质的结果。它是中枢神经疲劳所致,是 大脑皮质细胞的保护性抑制。 睡眠是由特定的中枢神经结构,即睡眠 中枢功能产生的,通过睡眠可以保护大脑不 致过劳,使其免于衰竭和破坏。
睡眠的分期(1)
慢波睡眠(NREM)— 开始入睡时出现,睡 眠较浅,有“身体的睡眠”之称。大约持续90 分钟左右,转入快波睡眠。 快波睡眠(REM)— 睡眠程度进一步加深, 有“脑的睡眠”之称。大约持续15—30分钟。 慢快波睡眠交替一次,即为一个睡眠周期。 慢快波睡眠的正常比例是保证睡眠顺利进行的 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