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作文题目解析天津课标卷【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也许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
比如说,你在心里默念一声“物理”,人类有史以来有关物理的一切公式、定律便纷纷浮现出来,比老师讲的还多,比书本印的还全。
你逛秦淮河时,脱口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旁边卖雪糕的老大娘就接茬说“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慈祥地告诉你,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这时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小女孩抢着说,诗名《乌衣巷》,出自《全唐诗》365卷4117页……这将是怎样的情形啊!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除诗歌外),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精要解题】面对2014年天津卷的这个写作题目给出的材料,我们不由会想到1999年全国高考卷的写作题目:随着人体器官移植获得越来越多的成功,科学家又对记忆移植进行了研究。
据报载,国外有些科学家在小动物身上移植记忆已获得成功。
他们的研究表明:进入大脑的信息经过编码贮存在一种化学物质里,转移这种化学物质,记忆便也随之转移。
当然,人的记忆移植要比动物复杂得多,也许永远不会成功,但也有科学家相信,将来是能够做到的。
假如人的记忆可以移植的话,它将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写作时可以大胆想象,内容只要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关就符合要求,具体的角度和写法也可以多种多样,比如编述故事,发表见解,展望前景,等等。
②题目自拟。
③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④不少于800字。
这两则写作题目给出的材料很相似:一则贮存移植记忆,一则贮存提取知识。
都出自幻想,都关系到人的思想和思维。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既然如此相似,那么,十五年前考场写作的教训和经验就特别值得记取。
当年重要的教训是,考生被材料的表面内容羁绊。
不是“移植记忆”吗?那就写“移植记忆”。
怎么移植呀?不知道啊。
不知道怎么办?瞎编呗:吃药打针,手术开瓢,上流水线、编码贮存……众多的科幻作文,荒唐幼稚,令人大跌眼镜。
2014年天津高考这则写作题目也一样。
如果被材料的表面内容羁绊,去写“记忆芯片”或关于“记忆芯片”的幻想,除非有相关的“细节”,有相当的“感悟”,除非相当熟悉,那一定会陷入被动苦恼的泥淖。
二者共同的教训是:把写作题目等同于常识答题,硬着头皮写自己不熟悉的事物。
其实,考生熟悉谁,喜欢谁,就可以移植谁的记忆。
熟悉物理的,可以移植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的记忆;熟悉化学的,可以移植道尔顿、门捷列夫的记忆;喜欢足球的,可以移植梅西、大罗、小罗、C罗的记忆;喜欢唱歌的,可以移植周杰伦、李宇春的记忆……可以写“移植记忆”的成功、失败,幻想、计划。
这样看,这则写作题目与“我最熟悉的一个人”没有实质的差异。
如果再延宕到对“移植记忆”褒贬评论,那就真的海阔天空了。
“智慧芯片”更是了不得,“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那作文当然就写什么都可以——材料第一波已经开阔无边。
接着材料围绕“智慧芯片”举出的例子涉及不同科类、不同年龄、不同国籍,后面的省略号更是任由考生随意填充——材料第二波更是辽阔无垠。
这还没完,材料之后提问“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这第三波只能说“知向谁边”了。
与1999年写作题目不同的是,十五年前的题目尽管在选材和立意上没有丝毫限制,但作文内容必须由“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一原点生发,写作思维必须由“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一窗口腾翔——作文必须演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一清晰的话题。
而2014年天津卷这一写作题目只给出材料,没有清晰的原点、窗口和话题。
形同于不命题,凭考生自己命题,自由写作。
【思考要点】一、针对材料整体——涵盖实的(材料文字的内容)、虚的(省略号可能的内容)全部。
1.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对“智能芯片”的成功与否、褒贬如何,就是鲜明的例子。
2. 生活是运动的,运动是永恒的。
历史形成传统,经由现实萌生时尚,引向未来。
智慧来自勤奋,是传统的学习观念;“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是时尚的对未来的遐想。
传统和时尚在现实中发生碰撞,引发思考。
每个人都有各自心灵的选择。
二、针对“智慧芯片”这一核心内容——可以否定、可以肯定,也可以辩证。
1. 人类所有的智慧成果,人类的进步都来自于实践,来自于生产斗争、社会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大实践活动。
“智慧芯片”本身就是一种违背科学原理的空想,是一种对科学进步、社会发展的反动。
2. 有人说“懒惰是科学发展的原动力”,纵观人类进步的每一项成果,其目的无不是为了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更轻松、简易、便捷、快乐。
电脑、智能手机、机器人已经开创出“智慧芯片”的通道,相信有一天,“智能芯片”一定成为现实并得到普及,它将是人类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文明高度。
3. 尽管“智慧芯片”的终极目的,因违背科学原理而不能实现,或者因为“智慧芯片”将导致人类智慧停滞或丧失的忧虑,而由人类自行禁止。
但“智慧芯片”的理想和研发,仍然将极大推动人类进步。
永动机违背物理原理,空想社会主义违背社会规律,注定不能实现;但对听它们孜孜不倦的追求却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就像高山湖泊,被阻断的流水,浸润着两岸广袤的土地。
三、针对材料中例子,包括省略号可能的内容(符合题目和材料,但阅卷未必接受)——就材料中无穷无尽的细节思考、联想。
1. 记叙:联想任何熟悉的人物和事物,间接表达见解和主张。
2. 议论:思考任何有认识感悟的道理,直接表达见解和主张。
3. 说明:解说任何熟悉的人物和事物,说明其中包含的道理。
四、适应阅卷认识水平的现实考量——归纳成一则话题“智慧芯片”。
辽宁课标卷【真题回放】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夜晚,祖孙二人倚窗远眺,瞧万家灯火,大街通明,霓虹闪耀,真美。
男孩说,要是没有电。
没有现代科技,没有高楼林立,上哪儿看去?老人颔首,又沉思摇头:“可惜漫天繁星没有了,沧海桑田转眼之间啊!当年那些祖先山洞边点燃篝火,看月亮初升天汉灿烂,他们欣赏的也许才是美景?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精要解题】写作题目给出了祖孙“审美”的场景,展示出不同年龄、不同时代、不同生存状态的人们对生活追求和生活之美的不同观念。
“山洞边点燃篝火,看月亮初升天汉灿烂”是古老历史中祖先的生存状态和审美观念,这种观念是悠远的,也曾经是牢固的,逐渐形成了传统。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里的璀璨篇章。
但是,生活在发展变化,“沧海桑田转眼之间”,现代科技为工业化时代创造出“高楼林立”的现代文明,营造出“万家灯火,大街通明,霓虹闪耀”的时尚美景。
逐渐地,人们司空见惯,曾经的时尚演变成为现代科技条件下的追求惯性和审美传统。
但是“漫天繁星没有了”也让人惋惜,于是在对洞边篝火的原始生活,月升星灿的美景怀想中,萌生返璞归真的时尚审美遐想。
我们的生活和观念就是这样在螺旋状的变化、发展、提升吧。
这种以“赞赏灯火通明,霓虹闪耀”或“月亮初升,天汉灿烂”为表现形式的传统与时尚的承继、碰撞与更迭,当然不仅限于美景和审美,在体育比赛、考试竞争、人际关系、人与自然、社会生活、体制变型、民族关系、国际事务、思维观念等等领域到处呈现。
不是吗?让我们看一下2006年以来由考试中心命制的所有给材料的写作题目。
乌鸦模仿鹰,牧羊人和孩子评价不同(2006年全国大纲一卷),读书阅读率下降,网上阅读率提高(2006年全国大纲二卷),孩子摔了一跤,给予关爱或鼓励自立(2007年全国大纲一卷),对丛飞和小李的助学,相关大学生和小学生态度不同(2007年全国大纲二卷),创造是否需要执著追求(2007年海宁课标卷),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2008年全国大纲一卷),好心的游客该不该为保护海龟赶走老鹰(2008年全国大纲二卷),怎么看待小兰和妈妈养鸟、放鸟的行为(2008年海宁课标卷),怎么看待青少年价值观的调查报告(2008年辽宁课标卷),小兔子该不该学游泳(2009年全国大纲一卷),如何评价道尔顿、安藤百福和乔利的成功(2009年全国大纲二卷),该不该帮助求助女孩子(2009年全国课标卷),如何对待明星代言(2009年辽宁课标卷),浅阅读好不好(2010年全国大纲一卷),猫该吃鱼还是捕鼠(2010年全国大纲二卷)托尼三次不同的表现(2010年辽宁课标卷),中奖彩票该怎么处置(2011年全国大纲卷),如何看待中国崛起(2011年全国课标卷)挑秧苗要不要脱外衣鞋袜(2012年全国大纲卷),对油漆工补船洞的评价(2012年全国课标卷),对钢琴家的衣着和言论如何看待(2012年辽宁课标卷),对手机丢失应该怎么对待(2013年全国大纲卷),大钻石该如何切割(2013年全国课标一卷),如何看待和处理同学关系(2013年全国课标二卷),人生该做沙子还是珍珠(2013年辽宁课标卷)——可谓无不如此。
如是,“淡忘了老规矩,或者重新整理”(北京卷)、“珍惜黑白胶片,或者数码照片”(广东卷)、“逃避穷乡僻壤,或者创造美丽”(湖南卷)、“窗子只是窗子,或是各种画幅”(山东卷)……都存在着“赞赏灯火通明,霓虹闪耀”或者“怀想月亮初升,天汉灿烂”的思考和选择。
【思考要点】一、针对材料整体——涵盖写作题目材料的全部内容,并加以抽象和提升。
①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对“美景”的不同选择、评价以及各自不同的理由,就是鲜明的例子。
②生活是运动的,运动是永恒的。
历史形成传统,经由现实萌生时尚,引向未来。
“瞧万家灯火,大街通明,霓虹闪耀,真美”已经成为现代科技条件下审美的传统;从“祖先山洞边点燃篝火,看月亮初升天汉灿烂”的历史怀想中,萌生时尚的审美观念。
传统和时尚在现实中发生碰撞,引发沉思。
每个人都有各自心灵的选择。
二、针对“赞赏灯火通明,霓虹闪耀”或“怀想月亮初升,天汉灿烂”某一侧面——可以否定、可以肯定,也可以辩证。
①灯火通明,霓虹闪耀是科技进步的成果,现代文明的体现,社会进步的必然。
历史的发展、进步是不可阻遏和逆转的。
应该向前看,不要沉湎于不切实际的怀旧。
②月亮初升,天汉灿烂是自然的美景,返璞归真的怀想,是对自然的一种尊重。
在工业化时代,我们尤其应该净化心灵,回归自然,节能减排,崇尚淳朴自然之美。
③推动现代科技进步,不能忘掉原始自然;提倡原始自然的生活,也不是排斥一切科学成果。
应该既有理想的追求,又有负责的态度,提倡二者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