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生命拒绝毒品什么是毒品?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毒品主要有:摇头丸、海洛因、冰毒、K粉、鸦片、古柯碱(可卡因)、杜冷丁等,另外常见的毒品原植物有罂粟、大麻。
吸毒对人体健康的损害主要表现是什么?毒品对人体的作用首先损害人的大脑,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其次是影响心脏功能、血液循环及呼吸系统功能,还会影响正常的生殖能力,吸毒者或其配偶生下畸形儿、怪胎屡见不鲜。
吸毒可使人的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各类疾病。
这些人往往面色蜡黄、身体消瘦、嘴唇焦黑、神色漠然。
严重的则丧失劳动能力,以至日渐衰竭而死亡。
吸毒者在毒瘾发作时,轻者头晕、耳鸣,重者呕吐、涕泪交流、两便失禁、浑身打颤;这时,吸毒者往往是丧失人性,丧失理智。
他们四肢痉挛,鬼哭狼嚎,或撞墙或自伤,弄得鲜血淋漓,甚至自杀。
另外,值得警惕的是,一些吸毒者后期往往靠吸食毒品不能满足要求,转而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他们共用未经消毒处理的注射器和针头,致使艾滋病传播。
“海洛因吸三次就会上瘾”的说法有根据吗?海洛因毒品具有舒适和欣快感的药理学特征。
吸食海洛因毒品初始有一种强烈的欣快感,实践表明,多数成瘾者第一次吸毒后就有浑身困乏、非常难受的感觉,而渴望第二次吸毒,从而导致成瘾。
因人已适应了药物,从而产生了生理和心理的依赖。
因此说吸三次海洛因就会上瘾是有大量例证的,那些认为偶尔吸一下海洛因无所谓的看法是非常错误的,也是非常危险的。
毒品的危害1、吸毒会导致哪些传染病?吸毒不仅损害本人健康,还会造成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性病的传播等公共卫生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艾滋病的感染和传播。
原因是静脉注射毒品者共用不洁注射器造成艾滋病感染率极高,特别是吸毒妇女,更是传播和感染艾滋病的高危人群,这是由于吸毒者本身可以造成艾滋病病毒的感染,此外,吸毒妇女为了获得购买毒品的金钱,不得不沦为卖淫女,而成为各种性病和感染传播的高危人群和重要感染源。
2、吸毒对家庭会造成哪些危害?吸毒导致大量的家庭悲剧,一旦家庭中出现一个吸毒者,就意味着贫困和矛盾围绕着这个家庭,最后的结局往往是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首先,吸毒耗费大量钱财,到了一定程度必然要靠变卖家中财产换取毒品,致使家徒四壁。
一些丧尽天良者甚至卖儿卖女,逼妻卖淫;其次,吸毒会导致婚姻死亡,家庭破裂。
因为一个人一旦染上毒瘾,就会失去义务或责任观念,做丈夫的不能尽丈夫的职责,做妻子的不能尽妻子的义务,最终必然导致离婚。
再次,吸毒危及下一代。
怀孕妇女吸毒将严重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有的致使新生儿先天畸形或染上毒瘾。
3、吸毒者的平均寿命大约是多少?据国外有关部门统计,吸毒者多数短命,一般寿命不超过四十岁。
为什么吸毒人员中青少年占很大比例?据统计,我国吸毒者中,35岁以下的占85%左右。
毒品作为政府、社区、家长明令禁止青少年接触的物质,这一特性本身就决定了它能引起青少年强烈的好奇心。
因为,绝大多数青少年都没有亲眼见过吸毒的真实情景,即使知道一点也是通过别人的传言获得的。
青少年对毒品的疑问和想象持续一段时间后,就有可能对毒品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理,使之产生一种不亲身体会就不痛快的强烈欲望。
他们总是想通过直接或间接地手段千方百计地靠近毒品,观察毒品,甚至目睹吸毒者的现实行为。
正是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一些青少年抱着体会吸毒是什么样的感觉,玩一玩的心理和毒品发生了实质性的接触。
从而一发不可收拾,被毒品死死缠住而不能自拔。
因好奇心而染上毒瘾的青少年占青少年吸毒总数的70%以上。
青少年怎样远离毒品?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因此,我们青少年应该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良好的生活习惯,珍爱自己的生命,拒绝吸食毒品。
一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自觉保护自己。
只要我们认真学习有关毒品知识,了解毒品的危害,就知道吸毒成瘾,难以戒断,我们就能做到心中有底,就能树立起坚固的思想防线。
二善于识别,慎交朋友。
如果你交上好的朋友,将会互相进步,互相鼓励、学习进步、乐于助人。
这类朋友将对自己人生产生良好的影响。
如交上不爱学习、思想落后、吸烟、喝酒甚至道德败坏行为不轨的人,你就会学坏。
因此,这类朋友交不得,而要尽量避开这种人的纠缠,这样,才能保护自己不受影响。
三树立防毒意识毒贩引诱少年儿童吸毒往往不择手段引你上钩。
比如在递给你的香烟中,可能掺入了毒品,在送给你的饮料中,也许也放进了毒品。
毒贩们就是用这种方式袭击少年儿童的。
只要我们熟悉了他们的伎俩,就不会染上毒品。
四远离毒品做到“十不要”。
一不要因为遇到不顺心的事而以吸毒消愁解闷,要勇敢面对失学、失恋等人生挫折。
二不要放任好奇心。
如果因好奇心而以身试毒,一试必付出惨痛代价。
三不要抱侥幸心理。
吸毒极易成瘾,试一下将会悔恨终生。
四不要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
遇有亲友吸毒,一要劝阻,二要回避,三要举报。
五不要在吸毒场所停留。
身处毒雾缭绕的地方实际是不自觉吸毒,万万不可停留。
六不要听信吸毒是“高级享受”的谣言,吸毒一口,痛苦一生。
七不要接受吸毒人员的香烟和饮料,因为他们可能会诱骗你吸毒。
八不要听信毒品能治病的谎言,吸毒摧残身体,根本不能治病。
九不要虚荣,以为有钱人才吸得起毒。
吸毒是一种愚昧可耻的行为。
十不要盲目仿效吸毒者,也不要崇拜吸毒的“偶像”,这种赶时髦的心理既幼稚又糊涂。
《案例分析》16岁的男孩小华(化名)虽然从小好动爱玩,但学习成绩很不错。
这样年纪的小孩子都喜欢打游戏机,小华也不例外。
一次,在游戏机房里,小华认识了一群“哥们儿”。
他们掏出一种白色粉末,围坐在一起吸食,一副“飘飘欲仙”的样子,一下子就引起了小华的好奇心。
当“哥们儿”怂恿他尝一口时,小华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手。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
后来,为了弄钱吸毒,小华开始学会了说谎,学也没心思上了,甚至骗低年级同学的钱,最后走上了偷窃的道路。
在看守所里看到这个小小年纪的“瘾君子”让我们叹息之余,更为他们对毒品的不设防而痛心。
别让药品成为毒品日常生活中的某些常用药品,比如镇静催眠的安定、止咳的可待因、镇痛的度冷丁、强痛定等,如果不在医生正确指导下长期滥用,就可能导致成瘾性发生,结果成了“瘾君子”,使得原本治病的药物也变成了毒品。
专家呼吁,病人在服用可产生成瘾性的药物时,一定要谨慎选用,切莫使药品变成毒品。
下面结合一些生活中的常用药物,介绍一下滥用药物造成的成瘾问题。
一、镇静催眠药。
第一类是苯二氮类,目前最为常用,包括安定、舒乐安定、三唑仑等。
第二类是巴比妥类,如苯巴比妥、硫喷妥钠等。
各种镇静催眠药均可产生依赖性,突然停药或迅速减少药量时,可发生戒断综合征。
轻症表现是最后一次服药后一天或数日内出现焦虑、易激动、失眠、头痛、厌食、无力。
2~3日后达到高峰,出现恶心、呕吐、肌肉痉挛。
重症表现是突然停药1至2日后,出现癫痫样发作,有时出现以幻觉、妄想、定向力丧失、高热为特征的谵妄。
数日至3周内恢复。
出现戒断综合征的多为使用量是治疗剂量的5倍以上,时间超过1个月的患者。
用药量大、时间长而且突然停药者症状严重。
治疗原则是用足量镇静催眠药控制戒断症状,稳定后,逐步减少药量到停药。
二、中枢性镇痛药。
例如吗啡、杜冷丁、强痛定、盐酸曲马多。
其中吗啡最易成瘾,其次是杜冷丁,强痛定(吗啡类镇痛药)和盐酸曲马多的成瘾性较小。
连续反复多次应用此类镇痛药易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一旦停药,即出现戒断症状,表现为兴奋、失眠、流泪、出汗、震颤、呕吐、腹泻,严重可致虚脱和意识丧失。
盐酸曲马多可用于缓解癌症、骨折、手术等导致的中度至重度疼痛。
盐酸曲马多具有轻度的耐药性和依赖性,如果不按医嘱或无节制使用也极易造成药物的依赖。
创伤病人应慎用此类镇痛药,如病情需要,可以小剂量、短期应用,疼痛缓解后,应尽快停药。
三、含有可待因、阿片的镇咳药。
目前市场上有多种复方镇咳药含有可待因成分。
可待因是阿片20余种生物碱中的一种,与吗啡属同一类。
口服可待因进入体内后,有10%的可待因代谢后转变为吗啡。
还有像复方甘草片、复方棕色合剂、复方桔梗片等,均含有阿片等成分。
可待因的镇痛作用仅为吗啡的1/12,镇咳作用为其1/4,持续时间与吗啡相似,故应控制使用。
主要用于剧烈的刺激性干咳。
四、含有咖啡因的药物。
如常用的克感敏、快克、感康胶囊、去痛片等感冒药中均含有咖啡因。
感冒药中加入咖啡因,可消除扑尔敏镇静嗜睡的副作用。
在去痛片中加入咖啡因,则是为了增加其镇痛效价。
短时间内服用含有咖啡因的药物,如半个月或一个月,不会产生依赖性。
但如果长期服用或滥用,则可能对咖啡因产生精神依赖性。
有报道,不少人一头痛或月经痛就吃去痛片,时间越长,越离不开去痛片了。
因此,人们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用药物,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服用的剂量和服药时间的长短,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
特别要慎用那些有成瘾性的药物,而一旦发现有成瘾的症状,则必须立即去医院就诊。
已经吸毒怎么办?大多数吸毒人员都有告别毒品的愿望,也曾多次努力摆脱毒品的纠缠,但是由于社会、家庭、个人等多种复杂的原因,他们戒毒的努力都付之东流。
每次戒毒的失败对于他们而言都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也使他们更加自暴自弃,在毒品的深渊中越陷越深。
吸毒人员如何能够戒除毒瘾,战胜毒魔?如何走出“吸了戒,戒了吸”的怪圈?(1)主动接受戒毒治疗当你或你的家人不幸沾染上了毒品,你首先应该主动或鼓励你的家人到戒毒医疗机构进行戒毒治疗,完成生理脱毒,进行心理矫治,学习禁毒法律,了解毒品成瘾的机理,掌握科学的戒毒方法,完成回归社会前的一系列训练。
(2)深刻认识毒品危害对吸毒的危害体会最直接、最深刻的莫过于吸毒人员自己。
对他们而言,毒品可谓切肤之痛。
但是作为吸毒人员不但要认识到毒品严重损害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给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
(3)树立坚定戒毒信念“毒难戒,瘾难除”,国际社会目前尚无很好的办法来解决毒品的心理依赖,更没有“灵丹妙药”能够彻底根除毒瘾。
吸毒人员要想彻底与毒品决裂,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张学良、霍元甲等就是依靠自身的毅力战胜了毒魔,现在也不乏依靠自身的努力彻底戒断毒瘾的个案。
据科学评估,内蒙古包头市吸毒人员中戒断毒瘾三年以上的达40%。
(4)摆脱昔日吸毒环境摆在吸毒人员面前最重要、最艰巨的任务就是如何有效防止复吸。
很多人戒毒后之所以很快复吸就是由于环境所致,他们回归社会后,在昔日“毒友”的“规劝”下,在零星贩毒分子的引诱下,很快就走上了复吸的道路。
环境对人们、对吸毒人员的影响不容忽视。
因此,吸毒人员在戒毒出所后一定要切断与昔日“毒友”的一切联系,告别过去经常出没的吸毒场所。
(5)正确对待社会歧视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吸毒人员在升学、就业等方面不受歧视。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仍对吸毒人员有歧视心理,吸毒的学生无法继续完成学业,吸毒的工人无法继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