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全科
1.2中医全科医学是对中医的丰富和发展
核心是一种新的医学模式及卫生服务模式,其不是 现代医学所特有的,同样可以为中医学所用。 中医全科医学的内核是中医学和全科医学的密切融 合,而不是简单的结合。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治、三因制宜、治未病 等医学思想,同样是中医全科医学的精髓所在。全 科医学的理念可使中医服务模式得到系统和深化。
注意伦理胜于病理, 科学性和艺术性统一 以人为中心,强调生 物、心理和社会背景 了解病人、理解病人、 满足需要、适宜技术 把态度放在第一位, 强调社会实践 面向基层
服务模式
中医特色的消退,直接导致了中医的不兴,这种消退最明显 不是中医理论和临床特点,而是我们的服务模式,中医已经 失去了赖以发展的基层。 在目前这种医院模式下:中医可能不被西化吗?中医人可能 不被西化吗?因此,必须对中医医疗机构的服务内容进行重 新定位。 全科医学的兴起,引发了医学观的革命,从而使现代医学与 中医学在理念上有了更多共同的语言,为在更高层面上的中 西医结合带来了可能,也为中医走向世界提供了新途径。
全科医学的“全”字至少包含了以下几层含义:
a.主动服务于社区的全体居民(全民)
b.整合内、外、妇、儿等临床专科的服 务(全科) c.开展生物—心里—社会服务模式的照 顾(全人 d.以人为中心,兼顾家庭和社区(全面) e.防治保康教计一体化服务(全医)
1.1中医学是具有全科特性的医学体系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三因制宜”的诊疗思想,与全科 医学“四性三化”的服务理念,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性。 传统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与诊疗方法十分重视整体性、全面性 和实用性。诸如天人合参的整体观、内外相因的疾病观、辨 证论治的诊疗观、未病先防的预防观,以及注重先天和后天 的体质观,讲究药疗与食疗的营养观,强调形神并调的养生 观等等,都具有显著的综合服务特点。而这些都可以在全科 医学相应的吻合点。 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全科医学的密切吻合显示出中医学,在 当前医学领域中新的发展空间和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明显的学 科优势。
课程重点解决的是观念问题
内容重点将放在有助于形成其中医全科医学观念上,深刻的理解:
服务模式本身就是中医的优势,是中医发挥特色的基础
全科医学的发展是引发中医学服务模式变革的契机
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是中医药应用的广阔天地 中医全科医学的兴起是中医药繁荣的重要途径 从而增强学员自觉投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积极性。
中医全科医学 的几个概念
成都市青羊区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张 晖
2008年8月29日
中医全科医学的定义 中医全科医疗的优势 中医全科医师的定位 《中医全科医学概论》的基本内容
1、中医全科医学的定义
1.1中医学是具有全科特性的医学体系 1.2中医全科医学是对中医的丰富和发展 1.3中医全科医学是中国特色全科医学的 重要内容
(二)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讲述中医全科医学的定义和产生背景。 第二章中医全科医学的发展历史:了解中医学发展 史中的全科思想产生过程。 第三章中医全科医学理论基础:主要从哲学的高度, 谈中医学与全科医学在医学观层面的异同。 第四章中医全科医学诊疗原则:重点讲述中医学在 解决社区常见健康问题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对中医意味着什么? 回归! 机遇! 升华!
1.3中医全科医学是中国特色全科医学的重要内容
全科医学在各国的发展状况不尽相同,英国、美国、加拿大、 澳大利亚的模式各具特点,其原因就是充分结合本国的政治、 经济、文化和医疗卫生状况,因此,本土化是全科医学发展 的必然途径和重要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设有我国特色 的全科医学体系。 中医学是我国卫生服务体系中最具优势和潜力的资源之一, 把二千多年来一直昌盛不衰,且被人民群众广泛认可的中医 学融入到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来,是中国特色全科医学的重 要内容。
内容上着重从理论角度,结合与全科医学的 比较,从哲学基础、临床思维、科研方法、 健康教育、社区管理等方面,阐释中医在以 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畴的 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对中医全科医学的认识尚处在探索中,在编写过程 中,将始终遵循求实创新的原则,围绕着中医学和 全科医学的特点,多运用比较的方法,各取所长, 力求融合,善于用全科医学模式中的先进理念去发 展中医学,用中医学独到的理论和技术去丰富全科 医学。 在内容设计上配合启发式教学和案例式教学,适当 将部分带有争论性的观点引入到教材中,为学员的 学习留足思维空间;案例力求典型、生动、贴切。
医学的本质是什么?
中医学
生物医学
服务人的病 解决疾病问题 注重部分 强调对症
服务病的人 解决健康问题 注重整体 强调辨证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 下医;过雒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 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 随俗为变。 —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
3.3中医全科医师的知识与技能
与疾病诊疗和健康照顾有关的知识与技能 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科学的知识与技能 与职业价值观形成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与参与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自身和团队业务发展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总之,围绕着人的健康,以学统术,中医学的理论 始终是中医全科医师发挥其作用的基点。
这种丰富和发展还体现在对中医特色的弘扬上 中医的特色是什么?
层 面 学 科 理 论 临诊 人才培养
中医学
是社会、自然、人文科学的最佳结合, 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整体观念—五脏一体、形神与俱、天人 相应 辨证施治、个体化诊疗、综合适宜技术 重医德、通国学、诵经典、跟名师、多 临床 面向基层
全科医学
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全科医学的密切吻合显 示出中医学,在当前医学领域中新的发展空 间和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明显的学科优势。
传统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与诊疗方法十分重视 整体性、全面性和实用性。诸如天人合参的 整体观、内外相因的疾病观、辨证论治的诊 疗观、未病先防的预防观,以及注重先天和 后天的体质观,讲究药疗与食疗的营养观, 强调形神并调的养生观等等,都具有显著的 综合服务特点。而这些都可以在全科医学相 应的吻合点。
2.3中医全科医疗的优势
中医学在整体观念思想指导下,讲求辨证论治、三因制宜, 长于把精神、社会、自然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可满 足和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的个性化、人性化的需要。 中医证疾病简便易行,方便适用,无需昂贵的设备、精密的 仪器,且疗效明显,十分适宜在社区开展工作。 中医学除有药物的内服、外用外,还有针刺、艾灸、按摩、 推拿、正骨、食疗等多种预防治疗手段。
继续教育
积极参加各类继续教育活动,通过终身学 习,不断提高服务社区的能力和水平。
4.
《中医全科医学概论》基本内容
(一)编写思路
《中医全科医学概论》是为社区培养中医全科医师的基础教 材,目的在于了解中医全科医学有关的理论、观念、思维、 方法,为今后在社区从事中医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医全科医学:深化理解中医学的全科属性,掌握中医全科 医学理论。 中医全科医师:明晰中医全科医师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 质。 中医全科医疗:理解中医药进社区的方法、意义、作用、优 势。
中医学主动服务于社区和家庭。传统中医的 诊疗活动,大多有着自己的诊疗地域,在基 层扎根,服务特定人群,采取登堂入室的行 医方式。 从某种意义上讲,古代名医都是社区医生, 而社区所具备的熟知病人情况、便于疗效观 察的特点,也使其成为培养中医名家的场所。
我们回顾中医,不难发现在其朴素自然的思 维方式、服务实践和医患关系之后,其理论 层次和实践水平还不能满足现代社区卫生服 务的需要。 中医全科医学的建立和发展,可以说是中医 学适应时代和民众需要,将中医学特色和优 势“螺旋上升”式的成功回归。
中医学重视医德修养和医学伦理,称“医乃仁术”, 认为“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把治病、 救人、济世看作三位一体,《大医精诚》更被看为 中医学必备之行操。 中医学重视医疗技术综合性和适宜性。认为“留意 于方术者,苟知药而不知灸,未足以尽治疗之体, 知灸而不知针,未足以极表里之变,如能兼是圣贤 之蕴者,其名医之良”。
中医药学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手段来自于实践和基层, 中医药进入社区是其理论体系和服务模式的回归和 飞跃。 中医药是社区居民解决健康问题时最先接触、最常 利用的卫生服务手段之一。 中医药是医疗保险的重要内容,中医全科医疗同样 是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险的“守门人”。
(2)以门诊为主体的服务 工作场所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3)是以综合性中医医疗服务为特色 服务方法上:医、针、药等各种方法一体 服务内容上:将中医药融入防治保康教中
片面强调医院模式,直接导致了中医学在诊疗模式的“西化” 倾向,抹杀了中医学的“全科”特色。 过渡强调学科分化,使得高等中医教育重理论而轻实践,缺 少医针药结合的复合型社区适宜人才。 要改变当前中医教育和临床不尽人意的现状,就要走多元化 的发展道路。 中医医疗不仅要有更多的专科性和综合性医院,而且要发挥 自身特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主流服务手段之一。
中医全科医学的定义
是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为指导,立足 和保持中医学特色与优势,融合全科医学医 学模式,以人为中心,服务于城市社区和农 村基层,集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 教育于一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医学模式, 属全科医学的范畴。
因此,发展中医全科医学,就是在中医学与 全科医学的相互借鉴与融合的前提下,充分 发挥两个特色,即: 中医的全科特色和全科医学的中国特色
3.4中医全科医师教育
本科教育 ①传授全科医学的观念、知识及技能; ②激发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的兴趣; ③培养学生终生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④培养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