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治疗少弱精子症---温补脾阳,补肾填精

中医治疗少弱精子症---温补脾阳,补肾填精

中医治疗少弱精子症---温补脾阳,补肾填精中医治疗少弱精子症研究进展马科余小英彭弋峰(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生殖医学研究所,安徽芜湖,241001)【摘要】少弱精子症属于中医“精清”、“精少”、“精冷”范畴,是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祖国医学认为其病位在肾,多采用补肾填精的方法治疗。

近年来,许多医家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从脾肾、肝肾辩治,采用补泻兼施、清利湿热等方法,结合针灸等治疗少弱精子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少弱精子症;不育;中医治疗目前,世界范围内有15%~20%的育龄夫妇不能生育,男性因素约占50%,其中少精子症和弱精子症是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1]。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标准[2],少精子症是指精子密度<20×109 /L的病症。

弱精子症是指具有快速向前运动的精子(A级)与慢速向前运动的精子(B级)之和<50%或A级精子<25%的病症。

目前西医治疗少弱精子症的方法较多,但往往达不到理想疗效,尤其对特发性少弱精子症的治疗常常为经验用药,而人工辅助生殖从理论上讲能解决少弱精子症导致的男性不育,但存在较多问题,如技术的侵袭性、胚胎植入前诊断技术的相对滞后、手术费用昂贵、涉及人类医学伦理问题等。

中医治疗少弱精子症有独到之处并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近年来中医治疗少弱精子症的方法和进展综述如下。

1 少弱精子症病因病机中医对男子不育症的认识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少弱精子症属于中医“精少”、“精清”、“精冷”范畴。

古人对男性不育的病因认识已经比较深刻。

清代陈士铎《石室秘录·子嗣论》中提到:“男不能生子者有六病,一精寒,二气衰,三精少,四痰多,五相火盛,六气郁。

”把男子不育的原因归结为六类。

明代薛立斋认为“更当察男子形气虚实何如。

有肾虚精弱,不能融育成胎者;有禀赋微弱,气血虚损者;有嗜欲无度,阳精衰者,各当求其源而治之。

”认为肾阳衰虚,气血亏虚,纵欲无度均能导致男子不育。

《素问·上古天真论》里记载:“丈夫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认为肾的精气充盈是“有子”的基础,历代医家都强调肾精在男性生育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肾精的盛衰决定着男子的生育能力,肾精亏虚是男性不育的主要机制,故在治法上形成了补肾益精为主的治疗特点。

现代中医学对少弱精子症病因病机的认识基于传统基础上,运用现代诊疗技术,大量结合动物实验,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与实践。

中医肾脏本质的研究证实了中医的肾有类似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gonadal axis,HPGA)的作用。

HPGA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均能引起男性生殖功能的退化,为中医从肾论治男性不育提供了依据。

肾气的盛衰体现了机体主要内分泌功能的状态及体质的状况,是主导生育能力的核心因素。

王琦[3]曾明确提出“肾虚夹湿热瘀毒”是现代男性不育症的主要病理机制, 认为肾虚为本, 湿热瘀毒为标:性激素低下, 纵欲过度导致的少弱精子症可归于“肾虚”;前列腺炎等生殖系统炎症及嗜食辛辣烟酒导致精子活力低下、死精子症、精液不液化可归于“湿热”;精索静脉曲张及输精管道梗阻可归于“瘀”;而性传播疾病及辐射等因素可归于“毒”。

它们不仅可单独致病, 又可相互影响、相兼致病。

2 辩治方法进展中医学强调了肾精在少弱精子症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总体认为本病的发病部位在肾,从肾辨治的理论较为完整,所记载的许多方药至今仍然在临床广泛使用。

但是现在人居住的环境和生活习惯、体质有了较大的改变[4],中医男科学家结合现代医学辩证施治,少弱精子症治法和理论有了许多新的发展。

2.1辩证论治从单独治肾发展到对肾,肝,脾,心,肺等两脏或多个脏腑的辩证实治。

从脾肾论治:《傅青主女科》云:“脾为后天,肾为先天,脾非先天之气不能化,肾非后天之气不能生,补肾而不补脾,则肾之精何以遂生也”,徐福松[5]推崇“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的治疗理论,认为少弱精子症机制是以肾虚为轴心,治疗当以补肾为主,多用熟地、鱼鳔、枸杞子、紫河车等;但先天之精的充养,有赖于后天之精;后天之精的化生,有赖于先天之精,故以脾肾同治立论,于补肾之中,以党参、茯苓、薏苡仁、黄精之属,倡导服药时间上每天上午和晚上两个“九点半服药法”。

王景阁[6]用温补脾阳,补肾填精的方法自拟方剂(当归15g,杜仲15g,肉苁蓉20g,怀牛膝10g,菟丝子20g,赤芍药15g,桃仁10g,黄芪30g,枸杞子20g,何首乌30g,干姜8g,茯苓20g,白术10g。

日1剂,水煎取汁300mL分2次口服)治疗弱精子症20例,总有效率90%。

从肝肾论治: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精血互生。

贾金铭[7]认为少弱精子症的病因非常复杂,包括外感六淫及疫毒、内伤七情、房事劳伤、饮食所伤、跌仆损伤等,但最终的结果是肾虚血滞, 阴伤津亏,进而影响精液及精子的质量, 因此补肾生精, 补血活血是改善精液及精子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五子衍宗丸基础上加减化裁,自拟益精方(由菟丝子、桑椹、仙灵脾、黄精、红花、玉竹、赤芍等组成),治疗特发性弱精子症例207例,治疗后精子活力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 0.05)。

从肝脾肾论治:许国恩等[8]认为少弱精子症脾肾亏虚、肝郁、血瘀相互作用是本病的主要病机, 其中肾虚是其根本, 而肝郁、血瘀为标,治疗以补肾为主, 兼顾肝脾二脏。

自拟方生精逍遥散治疗少弱精子症80例,治疗后精子密度、活力明显提高,且优于对照组,总有效92.11%。

从“精”论治:临床上有些少弱精子症患者症状不明显,难以按照中医辨证施治,甚至“无证可辨”。

曹继刚[9]提出了从精液微观辨证治疗。

如临床辨证时肾阴亏虚者多见精液量少,精子数少,液化不良,畸形精子较多;命门火衰者精液清冷,精子稀少,活率低,活动力弱;湿热下注者精液稠厚,液化不良,死精子较多, 精液中常可见白细胞、脓细胞,对症用药,对临床选择用药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2以法论治在治法方面,传统中医多采用补肾温阳,益气填精法。

现代中医则用清利湿热,健脾助运,补泻兼施法等治疗方法,也取得较好疗效。

滋阴清热法:郭军[10]认为少弱精子症的中医症候主要表现为肾精亏虚而兼虚热内扰,治疗男性不育患者时用填补肾精,配合清虚热法,疗效更为显著,采用“合方”的思想自拟的六五生精汤:知母10g、黄柏10g、山药15g、熟地15g、山茱萸15g、丹皮15g、茯苓20g、五味子10g、菟丝子30g、枸杞子20g、丹参10g、红花10g。

治疗少弱精子症58例,总体有效率为94.8%。

清利湿热法:刘铁[11]等认为少弱精子症患者许多患有附属性腺的感染,属中医下焦湿热,湿热蕴结致气机不调,血行紊乱,气血失和, 精室所扰而无子,故以清利肝胆湿热,祛除蕴结精室膀胱的湿热邪毒较为关键,自拟抗前列腺炎汤(茵陈、黄柏、板蓝根、白茅根、苍术、郁金、秦艽、蒲公英、车前子、黄芩、生麦芽、山栀子)清利湿热,后结合补肾生精药物,治疗少弱精子症患者115例,痊愈87例,显效8例子,有效16例,无效9例。

益气补血法:刘静云[12]认为气血两虚, 脾胃素虚,气血生化不足,或久病失养,气血亏虚,精失所养,而出现精子活力低下,故运用益气补血法治疗。

药物组成:当归10g,黄芪20g,菟丝子10g,枸杞子10g, 覆盆子10g,车前子10g,甘草6g,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治疗弱精子症81例,治疗后患者精子活力明显提高。

补泻兼施法:祁天寿等[13]结合现代研究认为,中医药的补法与补药通常对于精子生成因素具有积极的作用,泻法与泻药通常对于精子损伤因素具有消除作用;因生成因素与损伤因素经常同时存在,所以任何单一的补法或者泻法常常会有局限性,只能解决其一,不能解决其二, 所以泻补兼施就是必不可少的。

先泻,以减少精子损伤;后补,以有利于精子生成。

药选银花、黄芩、大黄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当归、川芎、桃仁、丹参等活血化瘀;党参、黄芪等补气健脾摄精;枸杞、生熟地、菟丝子、肉苁蓉等补肾生精;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依据邪正进退选择泻补药物及调整比例, 跳出弱精即肾虚、弱精即补肾的惯性思维圈子。

治疗少弱精子症患者126例,患者精子总数、精子活力均明显提高3 经验方治疗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发现临床上大量使用传统经验方、专方加减治疗少弱精子症。

如韩松豹等[14]用加味六味地黄汤治疗精子活力低下200例,与桂附地黄丸组做对照研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 <0.05)。

耿强等[15]用加味天雄散(原方出自《金匮要略》)治疗少弱精子症患者40例,并与五子衍宗丸组对照,两组均能显著提高精子密度、精子活力、精子正常形态百分率(P <0.05),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1)。

古宇能等[15]用髓育麟汤(清代陈士铎验方)治疗少弱精子症42例,有效36例。

4 针灸治疗目前用针灸治疗少弱精子症,主要包括单纯针刺、灸法、电针、穴位注射、埋线、耳针等方法,根据中医辨经论治的原则取穴。

《素问·厥论》中提到:“取穴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

”中医认为任脉、督脉、冲脉、肝经皆过男性生殖器官,对男性生殖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故临床治疗时,首选任脉、督脉以及足三阴经。

常取穴:肾俞、关元、三阴交、命门、足三里、太溪等。

有研究者用针药结合的方法治疗少弱精子症,疗效显著且优于单纯中药治疗和单纯针灸治疗[17,18]。

此外,中医历来注重精神调理,药膳食疗等方法,可作为辅助治疗方法。

陈德宁等[19]用加味聚精食疗方(组成:鱼鳔胶30g,人参5g,龟板胶15g,枸杞子15g,加瘦肉适量,文火炖4h,口服3次/每周, 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少精子症患者50例,治疗后患者精子活动率提高、活力增强、畸形率降低,优于五子衍宗丸对照组。

另外,戚丽等[20]报道采用自拟青山汤加消炎栓纳肛的方法治疗少弱精子症,疗效显著。

5 现代中医对少弱精子症的基础研究5.1 中医模型的研究通过建立动物生殖损伤模型,研究中药对动物模型的作用机制,目前常用的造模药物有雷公藤多苷、腺嘌呤、环磷酰胺等,如研究发现[21]用雷公藤多甙20mg/(kg·d)灌胃六周,大鼠精子膜脂质过氧化损伤、膜结构受损以及膜流动性下降,精子凋亡率升高。

5.2 中药药理的研究现代中药学研究证明许多单味中药具有直接或者间接的促进精子生成和提高精子活力的功效,如枸杞、丹参被证实具有清除自由基,增加精子活力的作用[22];野山楂、刺五加提取物对弱精子患者的精子运动参数有明显的提高作用等[23,24];巴戟天水提取物对人精子顶体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25];西洋参、人参有明显提高精子活力作用[2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