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文化走进美术课堂
新课改从20001年起实施,该轮课程改革是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机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课程管理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组课程模式,根据规定,国家课程占百分之八十左右、地方课程占百分之五十,校本课程百分之十五左右。
一、三星堆文化在美术课中渗透,可以使教学内容多元化,促进学生在活动中践行文化
的自觉性。
三星堆文化指分布于成都平原以广汉三星堆遗址第二至四期遗存为代表的考古学文化,三星堆文明为古代东方文明增添了新的篇章众多器物的展现,让人目不暇接,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内涵,既有历史意义也有现实意义。
新教材把美术课程分为四个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在教学大纲上提出以促进人格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公民必备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为基础,注意贴近同学们的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力图做到富有情趣和启发性。
我们平时在美术课教学中,由于教材内容和学校硬件设施的局限,城乡学生的认识以及器材工具准备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有些课程可操作性还需要完善,造成混乱、窘迫的局面。
三星堆出土的众多器物作为广汉人,早已对此耳熟能详,我们在教学中把这些形象引进课堂,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堂美术文化生活,又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三星堆文化走进美术课堂的意义和价值。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增强趣味性,彰显娱乐性,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
“一醒惊天下”的众多文物——《青铜大立人像》、《青铜神树》、《纵目》面具等都是国宝,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融入这些璀璨夺目的奇葩,让学生从直观上认识形象,使其去深入了解探索其中的奥秘,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拓宽视野,也是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三星堆闻名中外,在中华文明史乃至世界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彪炳史册。
然而,三星堆是神奇诡秘的,他留下千古之谜,弥漫的疑云雾障,叫人猜不透,思不彻,解不开,释不破——在今天的美术课堂上,我们把这些疑问抛给学生,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放学生的创造潜能。
或许那众多的谜,会在学生的畅想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得到科学的解。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主要内容:三星堆器物的特征、特点、内涵,让学生了解其历史意义。
(二)主要思路:
重视“三个坚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追求本课题最大程度地贴近学生的发展需求,拓展学生参与互动对话的空间,反对单纯让学生发展服务于教师特长和学校特色;坚持服务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坚持长远规划、谨慎设计、长效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不盲目“追风”,始终把这个课题研究建设为一个持续生成的过程。
(三)方式方法
注重美术教学的基本概念,完善体例,使机构完整。
采用上课教学、集体讲座活动、兴趣小组,个别辅导等方式。
(四)途径、措施及策略。
1、实施途径。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
将学习活动大致分为创
作和欣赏两类学生通过剪纸、绘画、版画等途径来临摹、认识、创作,可以逐步形成一定的美术语言,如:形、色、线条和空间等。
老师把学生的作品收集起来,通过展览、互评、自评等方式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具体措施。
掌握好课时分配,结合国家教材,让两者相互融合,做好课堂教学的延伸。
可以以专题形式利用图书、光盘、电子等,向学生进行讲解。
实地收集,改变抽象单纯的讲解、灌输,淡化理论,降低深度,既体验了直观感受之美,又有新颖性和趣味性。
3、实施策略。
(1)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2)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3)既重视技能、技巧学习,也要引导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
(4)加强师生双边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搞好师生间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5)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