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社会学的想象力》(李康翻译版)讲解人:葛鹏地点: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一、作者简介C·赖特·米尔斯,(1916~1962)美国社会学家,文化批判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早年求学于威斯康星大学,广涉社会与政治理论,兼修史学和人类学,25岁获博士学位。
长期执教于哥伦比亚大学,直至逝世。
C·赖特·米尔斯50年代初以《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一举成名,并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
他在知识社会学和美国社会阶层研究这两个方面都有杰出的成绩,被视为其主要代表作。
他与人合作编译的《韦伯社会学文选》也被认为是权威译本。
米尔斯1962年病逝于纽约,年仅46岁,死后被誉为“当代美国文明最重要的批评家之一”。
《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他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
主要译著和著作有:《韦伯社会学文选》(与格斯合译,1946)、《性格与社会结构》(与格斯合著,1953)、《白领:美国中产阶级》(1953)、《权力精英》(1956)和《社会学的想像力》(1959)等。
二、本书结构第一章承诺,米尔斯通过承诺这一章,引出社会学的想像力这一概念,并结合现实对它作了详细解释,阐述了它在现实生活中以及学术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到六章分别是····,这几章是米尔斯所要重点论述的几种久而成习的偏向。
我也是重点讲述这几章。
最后第七到第十章以及附论治学之道。
米尔斯借助社会学的想像力的观点和思想,详细的阐述了自己对社会科学研究中关于人类社会、人类历史以及政治、治学等各个方面的思想观点和看法,更为深入详尽的阐述出了社会学的想像力的内在本质及应用。
我们先来看第一章,承诺。
三承诺(一)社会学与社会学的想象力因为我们没有社会学基础,所以要想知道什么是社会学的想象力,首先就得明白什么是社会学。
按照学者观点,社会学是从社会哲学演化出来系统地研究社会行为与人类群体的学科。
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了由微观层级的社会行动或人际互动,至宏观层级的社会系统或结构,社会学通常跟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学科并列于社会科学领域之下。
简要的说,社会学就是研究人的行为或者行为轨迹的学科。
那么,什么是想象力,米尔斯说,想象力就是从一种视角转换到另一种视角的能力。
比如说政治-心理,单个家庭-全球各国,神学院-军事机构,石油工业-当代诗坛。
(p7)从现实世界到虚拟空间、从微观到宏观、从个体到群体·····米尔斯没有明确说明什么是社会学想象力,通过他的表述,我把社会学的想象力归纳为,一种人人都应该具备的能够有助于我们运用信息,发展理性,以求清晰地概括出周边世界正在发生什么,我们自己又会遭遇什么的心智品质。
也就是说,社会学想象力是一种心智品质。
米尔斯指出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一种心智品质,是建立在个人学术经验基础上的一个洞察社会的能力,这种心智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在漫长的学术生涯中积累与重复,对自我学术档案的更新从而提升学术能力。
任何试图跳过这个步骤而获得这种心智品质的行为都是不理智的,学术研究与其他的生活形态不同,获得它的捷径只能来自于踏实与努力。
以吸烟为例:想到吸烟,我们可以联想到一下内容吸烟可以提神,能够刺激大脑,许多人吸烟也是为了这一目的。
但同时吸烟也有害健康。
我们这时候可以去思考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吸烟有害健康还有人却乐此不疲?吸烟为何有害健康,怎么有害健康?这时候我们可以联想到尼古丁,丙酮等物质。
吸烟有时候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穷人与富人抽的烟的档次不一样。
吸一支烟或者买一包烟就等于卷入了遍及世界的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关系,再联想到香烟是如何从烟草,到烤制成型到进入市场以及最后的进入消费者口中变成一团烟雾的问题。
然后我们也可以拓展到烟草。
比如烟草的生长环境与生长条件,主要产自哪些地方,哪些地方的烟好哪些地方的烟坏。
这时候又可以牵扯到到了西方曾经对于南美和非洲的殖民,黑奴等等一系列问题。
利用米尔斯的视角,像吸烟这样的一件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却牵涉了如此多的社会问题。
社会学的想象力的作用就是练就我们这样思考的能力。
(二)社会学想象力有何作用?那么,我们已经了解什么是社会学想象力,那么社会学想象力到底有什么实际作用?有助于我们思考生命与内在生涯的意义;有助于我们在陷于混沌时,考虑为什么我们常常对自己所处的位置产生虚假意识。
(P4);社会学想象力使我们有能力把握历史、把握人生,把握这两者在社会中的关联(这一点也是社会学的任务和承诺p5);有助于把握时事进展,理解自身在遭遇什么,并把这种遭遇视为人生与历史在社会中的相互交织的细小节点(这也体现了一种一种豁达的人生观);有助于我们把自己当做一个社会的旁观者,深刻认识到各种社会之间,一个社会里的各种群体,各个阶层之间的相互依存性,认识到历史所具有的转型力量;有助于我们通过冷静的反思和敏锐的感受,认识到社会科学的所具有的文化意义。
(p8)社会学想象力也有助于我们培养从一种视角转换到另一种视角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从最私人化、最直接的个人转换到最不私人化的社会变迁,(也就是米尔斯在后文提到的把个人议题上升为公众议题)。
通过这一视角的转换过程我们可以获得对社会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充分认识。
(也就是做到全方位认识整个社会)(p7)社会学想象力还提供给我们一个教益:个体若想理解个人体验,估测自己命运,得把自己定位到自己所处的时代;若想知道生活中存在哪些机会,得去了解其他与自己境遇相同的社会个体的生活机会,这个过程虽然很痛苦,但结果却是甜蜜的。
(三)马克思、韦伯等人三类问题在米尔斯看来,经典社会学家如马克思、韦伯等人就非常好地运用了这种能力,他们在进行社会研究时提出了三类问题,这三类问题在本书第6页,由于篇幅比较多我就不引述了,你们可以自己看看。
我在这里只是总结一下三类术语大体表达的内容(P6),第一类从整体视角考虑结构要素组成以及这些要素之间有何关联,;第二类从历史视角提到当时社会在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位置,以及这种现实有什么意义;第三类问题从个体的历史分析角度讲到某个时代中占主流的人的类型及其被历史塑造的过程。
米尔斯所尝试建构的社会学想象力就包含了这三类问题的特质。
可以看出,米尔斯对于马克思等经典社会学家所做出的社会分析都是非常赞赏的。
在他们的著作中,包含着一种被米尔斯称为“社会学想象力”的特质。
而倡导社会学想象力的重心,就在于做社会研究时要像这些经典社会学家一样游弋于宏观社会与微观个人、现在与过去之间。
因此,社会学的想象力并不是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它只是米尔斯在研究经典社会学家的研究风格时提出的一个倡导性意见,这个意见大体包括以下几点:(1)研究社会现象要运用历史的视角,要把社会现象放入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理解;(对历史的运用)(2)做论文时切忌玩弄概念,脱离现实,使用无实际意义的术语;(批判宏大理论)(3)社会研究切忌把研究过程当作机械的、一成不变的过程;(批判抽象经验主义)(4)社会研究不宜有科层制力量介入;(批判科层制)(5)社会研究要注意人类多样性;(要有人文情怀)四宏大理论(一)什么是宏大理论按照米尔斯的表述,宏大理论是指对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组合与拆解。
(p34)米尔斯对宏大理论是持一种批判态度。
他选取了帕森斯著作《社会系统》作为对宏大理论的批判对象。
米尔斯分别从《社会系统》一书中节选了三段原文,(p33/37/41)而后根据有实质内容词语间的联系,尝试梳理帕森斯有实质内容的陈述。
从原文和转述的对比中,米尔斯说他可以利用更为简洁的话语对文章的核心思想进行转述,实质上他也做到了,而且可以看出他的逻辑比帕森斯的也更为清晰。
米尔斯认为在帕森斯的作品中,语句抽象难以理解,理论脱离现实,使用的术语含义含糊不清,东拉西扯。
(所谓的骂人不带脏话)他可以把555页的《社会系统》转述为150页左右。
帕森斯只是众多宏大理论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米尔斯的批判矛头真正指向是一种宏大理论。
他认为宏大理论家在治学上的华而不实,没有多少干货。
正如米尔斯在章节最后引用的一句西班牙谚语“许多人洗起牌来好花哨,玩起牌来太糟糕。
”形象地批判了许多宏大理论家的理论特点。
(二)宏大理论有何特点米尔斯认为宏大理论是对概念的盲目崇用宏大理论的术语来讨论任何实质问题,几乎都得不到清晰的陈述。
更糟糕的一点是:那些宏大理论家的的陈述不仅老是被一些语义笼统的词语弄的含混不清。
关键是他们的陈述里面还负载着立场批判。
我估计是怕自己的观点说得太明白结果会遭来一些连自己都无法解释的不利指责吧。
(今天这种现象也是广为存在,且先不说那些写书的大家,我自己有时候也是一个宏大理论者。
就像我曾经司考或者考研的时候,答那些主观题我一般会尽量往抽象的去写,觉得写得越宏观越抽象阅卷老师越难读懂,也就觉得我的答案越高大上给我打的分也就越高,事实证明,貌似是这个道理)。
在米尔斯看来,宏大理论并没有做到对社会中实质性问题的研究,其研究反而走向了形式主义化的科层制意识形态。
宏大理论家总是热衷于建构一种具有普适性的社会模型,即便是在字与句之间的斟酌上也总是偏爱于使用那些复杂、繁琐、生涩的词汇。
这种过于一般化的思考模式和用词的极其复杂性严重影响了这些理论的可理解性,最重要的一点是它们最终很难被运用到现实中来。
总的来说,宏大理论家在构造概念王国的过程中,过于追求对事物的一般性概括,过于抽象而不能阐释清楚现实问题。
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研究应该关注的是政治制度、历史背景在社会结构中如何影响普通人生活的问题,而不是试图去建立一个虚无的由概念组成的空中楼阁。
我们身边有关宏大理论的例子很多,比如说我读过一些书,内容生涩抽象,本来可以简明扼要几句话就可以概括的,但是作者偏偏要弄得复杂抽象。
(当然,这也许只是因为我自己的理论储备或者知识积累不够了)以分拆对应技巧为例分拆对应技巧是我当初复习司考的时候一个培训机构的老师教的一个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回答卷四的案例题。
大体就是把简单的表达故意用各种抽象词汇把句子弄的繁琐,看起来高大上,以扩充字数。
五抽象经验主义(一)宏大理论特点米尔斯对抽象经验主义也是持批判态度,他认为抽象经验主义和宏大理论一样,也是“抓住研究过程中的某个关节不放,任其支配头脑。
两者都是在社会科学的任务面前的退缩。
”(p69)抽象经验主义者有其自身特点:他们“抱守认识论上的教条,系统性地采取非历史、非比较的视野。
他们探讨小范围的区域,偏向于心理主义。
他们无论是界定自己的问题,还是说明自己的微观发现,都不会对历史性社会结构的基本观念有任何切实的运用。
”(p95-96)抽象经验主义者对方法的关注超过了研究的本身,忽略了所研究问题本身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