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节地图教学设计

第三节地图教学设计

地图》教学设计第1 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比例尺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方法,理解比例尺的大小与所示地区范围的大小、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2.能够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

3.掌理解等高线地形图对高度、地形坡度、地形类型表达,准确判断地形部位的类型。

运用等高线知识,分析地形地形特征。

4.懂得学习地理知识必须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 比例尺及其表示方法2.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别方向3. 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教学难点】1. 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2.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3.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方法】讲述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法、实践法等。

课前准备】1. 学生准备:尺子、铅笔、白纸、小地球仪、剪刀、彩笔、胶水、橡皮泥或泡沫塑料、海绵、玻璃片。

2. 教学器材:大地球仪、教学挂图(世界地形图、中国政区图、北京市地图、校园平面图)、投影仪或计算机、等高线模型、3. 教学课件:计算机演示一一①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②经纬线先的三种画法、③等高线的画法、④等高线的形状、⑤地形剖面图画法;投影片演示一一①有指向标地图、②有经纬网地图、③地形剖面图、④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图。

【教学流程】地■图地图的种类分层设色地形图交通图图例、注记人口图导游图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气候图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教学过程】(导入)迷语导入:“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 浑身绚丽多彩。

”(迷底:地图)同学们猜得对,是地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图的知识。

(板书)第三节地图(提问)一张地图怎么能容下千山万水、五湖四海、中外名城呢?学生:(略)下边我们就实验一下,把实物画在纸上。

(学生活动)用尺子测量自己课桌的长度和宽度(60 X 40),然后画在笔记本上;请一学生画在黑板上(提问)同学们画的非常好,谁能告诉大家,画图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的一点是什么?学生:把课桌缩小。

(提问)你们把课桌缩小了多少倍?学生:缩小了10倍(提问)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叫做比例尺。

写成1:10(注意单位用厘米)。

(板书)一、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二(学生活动)打开地图册,找一找地图上的比例尺请一学生写在黑板上(根据学生写的比例尺的形式归纳出比例的三种表示形式)(板书)比例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提问)数字式比例尺能清晰表现地图缩小的倍数,线段式比例尺可以直接在地图上量算,文字式比例尺能清楚表示比例尺的含义。

种形式可以相互转换。

注意转换时单位换算:由千米换算成厘米时, 要在千米数字后加上五个零,由厘米换算成千米时,要在厘米数字中去掉五个零。

(学生活动))写出下列表格中的比例尺的其他两种形式)读“台湾岛”图,此图的比例尺是什么形式?从台2北到咼雄大致有多远能不能知道?从高雄到台北往哪边走?(小组同学可以一起做)(提问)地图上的比例尺能表示地图缩小的程度,可以用来量算距离,看地图不仅会读比例尺,还要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板书)二、地图上的方向(演示)“日本图”指导学生读图、分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指示什么方向?2)标出图中X、Y、Z三点的东、西、南、北四个方3)图中的X点在丫点的什么方向,Z点在丫点的什么方向?学生: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X 点在丫点的西南方向,Z点在Y点的东北方向(提问)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来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板书)1、经纬网定方向(提问)同学们打开书,看图“某地区平面图”,谁发现了这张图与“日本图”有什么不同?学生:这张图没有经纬网,有一个标志。

(讲解)这个标志叫指向标,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断方向要注意: 指向标指向北方。

(板书)2、指向标定方向学生活动:1)分组讨论,完成教材提供的活动;2 )1、2、3组同学将指向标改成,4、5、6组同学将指向标改成,分别判断:科技园区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农业试验区在科技园区的什么方向?学校在火车站的什么方向?火车站在科技园区的什么方向?黑板画板图:(讲解)有的地图既没有经纬网,也没有指向标, 这样的地图怎么判断方向呢? 学生:用人们常说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学生活动)1)分别说出B 、C D 各点在A 点的什么方向;)假如图中B 、C 两点的实地距离是90千米,分组讨论怎样确定该图的比例尺。

学生:B 点在A 点的正东方,C 点在A 点的正南方,D 点在A 点的西 北方向。

知道实地距离,确定比例尺,首先在地图上用直尺量出 B 、C 两点的图上距离,再与实地距离相比,可得出该图的比例尺:即:1: 4500000(板书)3、一般定向法(提问)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地球上有没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的前 后左右只有一个方向?学生:站在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都指向北方;当站在北极点上, 他的前后左右都指向南方。

学生活动)各小组同学合作交流:假如在野外考察或旅行迷了路, 你能根据什么来确定方向?(在北半球)看哪个小组的点子多? 学生:略 教师总结: 如: 1)可用指南针图上距离 2厘米 实地距离90千米比例尺二2厘米19000000 厘米45000002 )白天可以利用太阳定方向3 )晴天的夜晚可以利用北极星定方向4 )利用房屋确定方向等等。

同学们想的点子非常多,说明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许多知识,也说明了地理就在我们身边。

地图可以表示出地面的各种景物,是怎样表示出来的呢?请同学们翻开书,观察“一些常用图例”板书)三、图例和注记提问)图例和注记帮助我们区别不同类型的地理事物,了解它们的特性。

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一种特殊语言,需要熟悉一些常用的图例。

学生活动)1)分组讨论,怎样尽快记住一些重要的图例,相互交流记忆方法;2)每人发三张卡片,画出三种图例;3)小游戏:出示卡片,学生抢答。

(可小组内进行或组与组间进行,比赛谁的得分高)课后小结)地图是日常生活、生产以及我们学习地理所必须的重要工具。

地图有三个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识别图例和注记是需要大家掌握的知识。

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低地,这些在地图上是怎样表示出来的?请同学们预习“地形图的判读”。

(布置作业)利用课余时间,分小组观测校园内的主要地理事物,绘制一张校园平面图。

【板书设计】第三节地图、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二比例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二、地图上的方向1、经纬网定方向2、指向标定方向3、般定向法三、图例和注记(第2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比例尺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方法,理解比例尺的大小与所示地区范围的大小、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2.能够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

3.掌理解等高线地形图对高度、地形坡度、地形类型表达,准确判断地形部位的类型。

运用等高线知识,分析地形地形特征。

4.懂得学习地理知识必须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 比例尺及其表示方法2.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别方向3. 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教学难点】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3.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方法】讲述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法、实践法等。

课前准备】1. 教学器材:大地球仪、教学挂图(世界地形图、中国政区图、北京市地图、校园平面图)、投影仪或计算机、等高线模型、2. 教学课件:计算机演示——①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②经纬先的三种画法、③等高线的画法、④等高线的形状、⑤地形剖面图画法;投影片演示一一①有指向标地图、②有经纬网地图、③地形剖面图、④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图。

【教学过程】教师指导与演示学生活动问题导入: 大屏幕出示:1、同学们知道世界最高峰叫什么?它有多高?这个高度是什么高度?在地图上是怎样表示出来?2、“世界屋脊”指的是什么地方?有多高?在地图上是怎样表示的?过渡:大家阅读的这张地图,叫地形图。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阅读地形图。

学生可以阅读书后边的地形图,相互商量找出答案。

学生回答: 板书:地形图的判读1、地面高度的确定画板图:过渡:地面上各地的海拔高度可以测量出来,怎样表示在地图上呢?计算机课件演示:“海拔的测绘与等高线的绘制” 小结:某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一一海拔两地点的海拔高度之差相对高度请学生上前标出:1)A、B、C、D各点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2 )标出A点与B点的垂直距离板书:2、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一一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的线。

过渡:A等高线上标有高度,如50米,100米;两条等高线之间叫等高距(等高距是垂直距离);多条等高线组成等高线地形图。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的形状各式各样,它反映不同的地形部位。

大屏幕演示:2)教材提供的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形状示意图山顶用表示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鞍部:两关闭合曲线之间陡崖:等高线重叠小结: 计算机课件演示:“山地各部位等高线特征” 发给学生一张等高线地形图小组同学间相互商讨:1 )从哪边上山最省力,为什么?等高线密集——陡坡,等高线稀疏——缓坡。

从B 处上山省力。

2)总结出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的特征,并写在书上。

3 )分五个小组分别用橡皮泥制作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模型。

注意:各地形部位的特征要明显)学生用彩色笔涂上不同的颜色200 米以下绿色200-500 米浅黄色500 米以上棕色过渡:在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表示地面起伏的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板书:3 、分层设色地形图挂出世界地形图:提出问题:1) 分层设色地形图与等高线地形图有什么不同?读世界地形图,看地表形态都有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板书:4、地形剖面图计算机演示:地形剖面图” 小结:地形剖面图更能直观地表示没条线上地面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学生完成教材提供的活动3——绘制剖面图。

本节课小结:1) 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2) 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3) 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作业:1) 用硬纸片或海绵做原料,做一个等高线地形模型。

参考教材提供的制作步骤)板书设计第三节地图1、地面高度的确定第 3 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比例尺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方法, 理解比例尺的大小与所示 地区范围的大小、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2.能够运用地图辨别方向、 量算距离、估算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

3.掌理解等高线地形图对高度、地形坡度、地形类型表达,准确判断地形部位的类型。

运用等高线知识,分析地形地形特征。

4.懂得学习地理知识必须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 比例尺及其表示方法2.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别方向3. 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教学难点】1. 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四、 地形图的判读 2、 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3、 分层设色地形图4、 地形剖面图2.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1、3.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方法】讲述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法、实践法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