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时期的边疆和民族关系
两汉时期的边疆和民族关系
【预习设问】
1、匈奴政权的建立及其性质:
2、西汉与匈奴关系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主要事;
3、匈奴分裂的时间及其与东汉的关系;
4、两汉反击匈奴的主要将领;
、张骞通西域的目的、时间及其意义;
6、西域都护设置的时间和意义;
7、班超经营西域的时间和意义;
8、汉武帝对西南夷和百越的统治。
【自主预习】
北方:
边疆各族东北:
南方:
西方:各族
经济:为主,也从事。
深入、和各个领域。
政权:秦汉之际,单于统一北方草原,占领地区,形成强大的制国家。
汉初“ ”:迫于有限,不得不与之“和亲”,并进行往。
大战:卫青、霍去病率兵进行了三次。
①匈奴受重创,被迫迁徒。
汉匈争夺重点转到。
②后,匈奴内战不已。
降汉,其他各部仍游牧于,有的。
昭君出塞:元帝将王昭君远嫁呼韩邪后,密切了关系,兴旺起,化往增多,和睦相处40余年。
①东汉初,匈奴分为南北二部。
南匈奴向汉,与汉人;北匈奴退居,威胁中原及河西、西域。
②、先后大败北匈奴,最终解除其威胁。
北匈奴政权。
目的:武帝为反击匈奴,两次派张赛出使西域。
第一次:年到大宛、大月氏等国,获得西域资料,介绍汉朝情况,司马迁称此行为“ ”。
第二次:年第二次出使西域,各国纷纷回访,终于建起友好关系。
意义:天南北地区首次与内地。
中原同乃至更远地区的联系日益密切,促进了社会进步,丰富了物质生活。
管理西域:年设立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保护商旅往,标志。
东汉:初年,无力顾及,明帝时经营西域,联系加强。
任命为西域都护,管辖西域。
西南夷:西南地区的数十个少数民族。
设郡;西汉末年,夷人起兵反抗;东汉初,重入汉朝版图。
百越:汉朝时,华东、华南地区越人的总称。
温州称东越,两广称南
越。
武帝在南越设等九郡。
【重点知识】丝绸之路
【巩固练习】
西汉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中央集权国家的巩固,与边疆各民族的联系也得到了加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列举西汉同西域关系的主要史实。
(分)
(2)2000年北京老汉墓被确认是汉武帝儿子燕王夫人之墓。
科学家对女主人的头像进行了复原后,意外地发现她极像西域女子(见图),这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猜测:她是今x疆地区人?是古代中亚人?是有西域民族血统的汉族人?还是西域以外的人?你倾向于哪一种说法?请简要说一说你的理由。
(3分)
(3)女主人究竟属于哪一民族,需要进一步探究。
研究这一问题有何历史意义?(1分)
(4)揭开这一谜底,有待进一步收集直接和间接的证据。
你认为有哪些方法?(4分)
参考答案:
【重点知识】
丝绸之路是汉代我国对外交往的重要通道。
结合教材认识丝绸之路形成的原因及路线,注意结合地图。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通路线,主要有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之所以叫“丝绸之路”是因为在这条商路上传播最早、最多、最重要的商品是中国的丝绸,而中国丝绸在世界上的出现,给世界历史和世界明带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大家一致公认以中国的丝绸命名这条国际贸易往的通道最为合适。
我们现在所说的“丝绸之路”,主要是指由西汉张骞、东汉班超出使西城后打通的西去中亚、欧洲的陆上“丝绸之路”,即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
①路线:长安一河西走廊一x疆一安息一西亚一大秦
②作用:与中亚、西亚、南亚经济、化支流频繁
(2)海上丝绸之路
①路线:广东一印支半岛一马半岛一马六甲海峡一孟加拉湾一印度半岛南端
②作用:加强与东南亚、南亚的联系,从水路沟通东西外交圈。
【巩固练习】
(1)汉与匈奴的战争、和亲、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西域物产传内地、西汉技术入西域。
西域都护设置等,以上几点每点1分,点以上给分。
(2)能以一定的史实为依据;(1分)能结合史实,逻辑合理(2~3
分);
(3)能正确对应和概括其历史意义(1分),如:假定为今x疆地区人,则可答进一步了解西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4)能结合史实具体回答(1~4分)。
如:可以从老汉墓中继续查找(1分);到西域实地考查研究(1分);查阅有关历史献资料(1分);如具体答《史记》、《汉书》等资料;民间的史料,国外记载的资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