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和谐互助教学模式

和谐互助教学模式

即墨二十八中语文“和谐互助”教学模式[来源:本站| 作者:原创| 日期:2012年6月11日| 浏览319次] 字体:[大中小]一、理论依据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知识必须由学生主动地建构,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即知识的获得是个人主动建构的结果。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吧“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作为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作为协作学习的一种——和谐互助学习,是围绕呈现不同侧面的情境所获得的认识展开学生两人之间的互助,在互助过程中,每个学生的观点在和其他学生以及教师一起建立的社会协商环境中受到考察、评论,同时每个学生也对别人的观点、看法进行思考并作出反应,并在此基础上由学习者自身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广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

”他反对“教师滔滔不绝讲,学生默默聆受”的教学策略,反对“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课堂教学”,主张教师在课堂上不应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应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的过程应该是学生的“尝试理解”、“揣摩”在前,教师的“帮助”(学生揣摩不出之后的帮助)在后的教学过程,把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这也正是现代教育思想中学生主体观的体现。

和谐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正是基于上述理论而构建的,其实质是::全过程都让学生和谐参与,互帮互助,共荣共进,有力的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发展,二、功能目标“和谐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束缚学生手脚的做法,给学生发展以最大的空间,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互助精神和合作能力作为教学重点。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师友互助,在读书、思考、切磋交流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了自学能力。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上教师不急于向学生明了结果,而是在适当的时机(如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给予帮助,进行知识的提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学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3、授课过程中采用一对一跟进式的帮教形式,设立捆绑式的奖励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促使学生养成自学、会学、乐学的好习惯。

三、结构程序本模式的教学程序分为“五步十环节”:A、语文“和谐互助”新授课教学策略(一)交流感知1、教师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友讨论交流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2、教师出示预习提纲→检测课前预习情况。

(1)学生根据提纲自查→师友相互检查(重点看学友的预习情况)→老师组织全班交流易错点。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师傅先说,学友后说,不足之处师傅补充)→全班交流。

(二)研读共品1、教师出示研读提纲(包括选读语段、问题设计及学法指导等)→学生先根据提纲自己独立研读课文内容→师友互议(可以师傅先说,学友后说,师傅补充修正;也可以师傅直接提问学友检查学友的自学情况,并帮助学友完善答题思路和要点。

)2、品读文章中精美的段落、句子,赏析语言的美点、妙点和文章的写作技巧。

(1)教师出示问题组→学生独立精读课文,圈点勾画出相关语句和段落并赏析。

→师友相互交流(师傅可先给学友举例示范,交给学友赏析的方法,然后再让学友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和段落并赏析,师傅帮助学友找出赏析中的疏漏之处并告诉他改正的方法,以期达到良好的品读效果)。

(2)全班交流,教师先检查学友的掌握情况,不足之处让师傅补充。

→教师选点精讲进行学法指导。

→概括写作技巧。

(三)相互释疑1、师友相互质疑,问题共同讨论解决。

→解决不了的疑难点进行记录。

→教师巡视,掌握学情。

2、全班交流,解决疑难。

(原则主要采取“生问生答”的形式,学友能解答的尽量让学友说,学友解答不了的再由师父说;学生能解答的尽量让学生相互解答,老师只做必要的提示和补充。

)(四)巩固拓展1、巩固当堂所学的知识(1)教师出示训练内容。

→学生当堂训练。

→师友相互批改。

(2)教师组织在全班交流,→重点看学友的掌握情况,学友不足,师傅补充。

→教师对重难点和易错点进行强调。

2、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教师选取与课文相关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

师友共同研读,讨论两篇文章的异同。

→全班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教师出示与课文有关联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师友相互讨论谈感受。

→全班交流心得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总结提高1、师友相互讨论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

(全班交流→教师归纳知识体系,再次强调重点。

)2、师友互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全班交流→教师最后点拨提升→教师出示下节课的预习提纲。

B、语文“和谐互助”五步十环节复习课教学模式(一)巩固基础1、师友相互交流本节课的知识点→教师组织在全班交流,明确本节课的复习要点。

2、教师出示基础训练题组→一名学友到黑板板演→其他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练习→师友互批纠错→教师对个别问题进行强调。

(二)深化阅读1、理清阅读思路,明确阅读技巧。

(1)师友各自阅读文本,总结该类文题文章的阅读方法→师友相互交流先让学友说,师傅补充。

(2)全班交流阅读技巧→教师补充知识要点。

2、深化阅读,加深对知识点的巩固。

(1)教师出示课内复习题组→进行学法指导或举例示范答题思路。

(2)学生先独立完成习题→师友相互检查复习情况→全班交流→教师强调重、难点和易错点。

(三)拓展提高1、教师根据本节知识重点出示拓展性练习题→学生独立思考作答。

2、师友相互交流答案→教师组织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提升,对共性的问题进行强调(四)互助释疑1、师友共同讨论并解答复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

2、全班交流释疑→教师重点讲解集中存在的问题。

(五)总结归纳1、师友相互谈本节课的收获→全班交流复习心得。

2、教师出示知识体系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复习重点→学生补充笔记→教师评价师友表现。

C、语文“和谐互助”五步十环节讲评课(作文)教学模式(一)美文品读1、美点欣赏:师友根据作文要求讨论选出所批改文章中好的片段或句子→师友共赏文中的亮点→师傅要发现学友文章中的精彩句子或片段→教师巡视。

2、美文交流:教师选出优秀文章或师友推荐批阅时发现的美文→美文作者自己诵读→师友相互点评文中的亮点→全班共评→教师点拨(重点看学友的收获)(二)互助探究1、师友找出所批改文章中的错别字、病句、语法修辞等存在的问题,用符号标记出来→师友之间共同讨论病因及修改意见。

2、教师出示病文片段或师友推荐批阅中发现的病文片断→师友互相研究病因,讨论修改意见,合作批改。

→全班交流修改意见,找出病因,进行批改。

(三)反思完善1、学生重新品析自己的作文,根据批注进一步挖掘闪光点,反思存在的不足。

2、是有修改完善自己的文章。

(四)总结归纳1、师友交流本次讲评课的收获,以学友为主,师傅提醒、补充为辅。

2、全班交流收获。

→教师总结写作技巧。

(五)拓展提高1、教师根据训练重点,当堂进行相应的片段练笔。

2、师友交换批改各自文章,找出优点,发现不足,用符号标记出来并加上批注。

→教师巡视,精选佳作。

→全班共赏文中亮点。

D、语文“和谐互助”五步十环节讲评课(检测)教学模式(一)检查纠错1、师友先自己改正卷子中出现的错误,找出错误原因。

→师友交换试卷互相检查。

→师友交流对方试卷中错误的改正情况。

2、师傅先把自己试卷中错误给学友讲一讲,要讲出自己错误的原因和纠正的思路。

→学友讲解自己卷子中出错的地方,不准确的地方师父补充并纠正。

(二)互助共评1、教师将试卷中的试题逐一分配给各组。

→师友根据题目交流此题的考点,分析答题技巧及答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2、师友全班交流、点评试卷。

(三)交流质疑1、师友就各自试卷中存在的疑问,互相质疑并解答,对共同解答不了的问题标记出来。

2、全班交流试卷中的疑问,先由学友问学友答,学友不会或回答有误、师傅(四)巩固拓展1、师友各自巩固试卷上的各类知识点,重点是试卷上错题,错题及改正都要记录在纠错本上。

→师友互相提问检查巩固情况,先由师傅提问检查学友,再由学友提问检查师傅。

2、师友根据试卷中的重点错题再出几道类似的练习题,进行拓展性训练,互相考查对方,完成后并互相检查批改找出原因并纠错。

→全班交流先让学友回答,再让师傅补充。

→教师针对共性问题,强调重点。

(五)总结提高1、师友互相谈本节讲评课的收获,以学友说为主。

2、全班交流收获。

→教师点拨总结、提升。

四、教学策略“和谐互助”是一种由学生和谐参与,互帮互助的新的教学策略,其构建必须以培养学生自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和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为指导思想,必须体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一过程体现以下几个教与学的策略:一是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寻求发展的策略。

二是师傅学友互帮互助、激活潜能的策略。

三是引导学生在理解也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学法、悟法的策略。

总之,这是一个民主开放的过程,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是一个多元互动的过程,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具体讲,这一课堂教学模式其程序分为“五步十环节”。

1、“交流感知”。

通过师友互检互查,整体感知,互助交流,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研读共品”是“五步十环节”的一个关键内容,要求学生互助交流赏析,教师精讲引导,提高学习方法和协作技巧能力。

这里的互助,是发自学生内心的,是为了同达一个目标而进行的精诚合作。

3、“互助释疑”是师友互助释疑,全班交流,教师点拨释疑,旨在鼓励学生用于质疑,激发创新意识。

4、“巩固发展”。

巩固知识,互助批改评析,拓展延伸,体验反思,这是学以致用、运用知识的过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总结提高”是形成知识系统化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这种模式的归纳总结,并不是教师的单向总结,而是融进了交流,特别是学生之间的交流。

所以,这种归纳总结就会在学生的心中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双丰收。

五、教学评价1、课堂评价(1)学生主体地位得到落实课堂上,学生不但是学的主体,也是教的主题,不是师教生,而是生教生。

和谐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既解决了教师课堂视野覆盖率小的问题,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上,学生能主动交流、主动探究、主动学习,这种课堂真正成了师友互相学习的舞台。

“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规律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应用,概念由学生自己去概括提炼,例题由学生自己去解读体悟,作业由学生自己去布置选择”。

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老师不讲。

老师只讲那些学生费尽心思而学不会的内容。

这种课堂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自主探索精神,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2)课堂有效学习时间延长。

课堂上学生先自学,然后由“师傅”负责把自己的“学友”教会,体现了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相结合原则。

如果师傅们都不会,由老师讲解。

相关主题